注册

灵异婴孩手握王字降生 被神秘比丘尼养大


来源:凤凰佛教

编者按:和历史上很多开国皇帝一样,隋文帝杨坚也有着传奇的经历。其中一个传奇就是,他虽然出身关陇贵族,却是一个生在寺院,由比丘尼抚养大的孩子。这段奇特的经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它给杨坚后来的人生带来了怎样

旃檀寺遗留的隋朝时期精美石刻(图片来源:燕赵都市报摄影:祁胜勇)

编者按:和历史上很多开国皇帝一样,隋文帝杨坚也有着传奇的经历。其中一个传奇就是,他虽然出身关陇贵族,却是一个生在寺院,由比丘尼抚养大的孩子。这段奇特的经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它给杨坚后来的人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最官方版的灵异故事

《隋书·高祖本纪》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高祖以大统七年(541)六月癸丑夜生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神光满室。有尼来自河东,谓皇妣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尼将高祖舍于别馆,躬自抚养。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这可能是最官方版的灵异故事了。

这段故事虽然话不多,但是包含着杨坚早年的重要信息,其中就提到:“有尼来自河东,谓皇妣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尼将高祖舍于别馆,躬自抚养。”那这段记载是不是真的呢?

比丘尼成就隋文帝独特气质

事实上,杨坚跟佛教的缘分比从和尚到皇帝的朱元璋深的多。杨坚不仅生在寺院里,而且也确实是一个叫智仙的比丘尼在寺院养大的。可能有人会想,这样一个孩子,爸爸是将军,难免仗势欺人;又是中年得子,难免娇生惯养;又在尼姑庵里长大,难免带点女性气息,这应该是二世祖吧?

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杨坚从小就老成持重。

第一,清心寡欲。杨坚成年之后曾经说:我从小在尼姑庵长大,所以就喜欢吃素,喜欢听寺里的钟声。换言之,尼姑庵没给他造成什么女性气息,反而造就了他宗教徒一般的清静性格。

第二,不苟言笑。严肃到什么程度呢?《隋书》有一句话说得好:“虽至亲昵,不敢狎也。”就是说这个人不管跟他关系多亲近,但你绝对不能捉弄他,不敢跟他开玩笑。从小就会玩深沉,天生是当领导的料。

护法神养成记

智仙沉静寡言,精修道业,人称神尼。智仙在寺中住了四十余年,从不走出寺门之外。到北周武帝灭佛时,智仙被迫隐住杨坚家,内著法衣,戒行不改,躲过了灾祸。杨坚对这位有养育之恩的比丘尼感情很深,每当他回忆往事时,都亲昵地称她为“阿阇犁”,梵语意思是导师。她把杨坚抚养到13岁,归其父母。那智仙是怎养教育杨坚的呢?举两个例子就可以知道了。

智仙给杨坚起了个小名叫那罗延。那罗延是梵文的音译,金刚力士的意思。在佛教里,那罗延扮演的是护法神的角色。我们现在在寺庙里还能看到护法神左手持剑,右手持叉的形象。智仙非常清楚,杨忠将军的这个儿子,虽然交给她养育,但并不是要当佛门弟子养育的,相反,这个孩子一定会接着当将军,做杀伐的事业。

还有一个例子是,杨坚七岁的时候,智仙曾经告诉他:“儿当大贵,从东国来;佛法当灭,由儿兴之。”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佛教发展兴盛,但这个时期的时局又异常动荡。在这种情况下,智仙殷切期望她所养育的小孩将来能够护法佛教。事实上,智仙的这些教育都印在杨坚的身上。

“菩萨天子” 重振佛教

在寺庙的生活、学习的13年,给杨坚幼小的心灵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杨坚做了皇帝后仍自称是“菩萨天子”,并利用其一国之君的特殊地位,更是大力护持佛法,弘扬佛教。

经历周武毁佛后,佛教已经岌岌可危,隋文帝重视僧宝,允许人们出家。隋建国初,文帝先是准昙延所请,敕度僧千余人,又普诏天下,任听出家。他在建寺、立塔、造像、写经等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开皇初年,文帝即令在五岳各建佛寺一所,诸州县建立僧、尼寺各一所,又在襄阳、随州、江陵、晋阳四地建造佛寺,每年国忌日设斋行道。

大兴善寺的创立和舍利塔的建造便是文帝在位期间的突出事件。他请全国高僧至京城长安,令其住在大兴善寺等寺院内,各地名僧云集,于此讲经弘法,相互交流,使由于长期分裂而导致的南北学风的差异得以转化,佛教思想在相互吸收、融通的基础上,逐渐走向统一和成熟。

[责任编辑:罗彬彬]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热点聚焦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