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悬案:这两首名诗到底是谁作的?


来源:上观新闻

翻读唐诗,关注到两宗“悬案”。涉及到的两首唐诗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一首是《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另一首是《清明

翻读唐诗,关注到两宗“悬案”。

涉及到的两首唐诗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一首是《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另一首是《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众所周知,《登鹳雀楼》的作者是王之涣,《清明》的作者是杜牧。两位都是唐代极负盛名的诗人。一千多年的吟诵流传,两人的名字早已与两首古诗融为一体了。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这两首诗的作者另有其人,你惊不惊讶,诧不诧异?

先说《清明》。有什么证据证明这诗不是杜牧所写呢?翻阅《全唐诗·杜牧卷》,里面没有这首诗的存在。如此有名的诗却未被收录在名家诗歌存目下,实属蹊跷。杜牧去世后,他的外甥裴延翰又整理编订了《樊川文集》,里面也没有这首诗。后来又有宋人补编《樊川外集》《樊川别集》,里面亦未见《清明》一诗的影子,使得此诗出处更加疑云重重。

《清明》最早出现在文献中,是在南宋末期。从时间上来说,这已经是杜牧去世三百多年之后的事儿了。

假若此诗真非杜牧所写,为什么偏偏冠上了他的名字呢?我们都知道,杜牧有“七绝之王”的美誉,曾写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等等诸多或清新通俗、或意味隽永的诗句,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风格,与他的诗风是十分接近的。

是不是当时有诗者写出这首诗,但因没有一定知名度,担心作品很难被流传下去,遂干脆就把署名“送”给了大名鼎鼎的杜牧呢?在那个当时代文化文本都很容易散佚或消失的时代,如果不把这首作品安在杜牧头上,写出此诗几年、十几年或者几十年之后,它便失传于凄风冷雨中,也未可知。

再说《登鹳雀楼》。芮挺章是盛唐时期一位非常有名气的文人,他编选了一本《国秀集》,把唐代的经典诗篇都选进集子里,当然也包括《登鹳雀楼》。然而,此诗署名却是一个叫朱斌的人。《国秀集》里选了王之涣三首诗,但《登鹳雀楼》不在他的名下。芮着手编《国秀集》之时,王之涣刚刚离世,但他的家人及老友王昌龄、高适等都还健在,如果《登鹳雀楼》确是出自王之涣之手,王昌龄与高适怎会视而不见?那还不得在第一时间找到芮挺章,为好友讨个说法?

清代康熙年间开始纂修《全唐诗》。这部《全唐诗》真的很“全”,共计九百卷,里面收录了当时人们所能看到的所有唐诗,共计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其中当然包含《登鹳雀楼》。有意思的是,作者那栏写的是“一作朱斌诗”,又在“一作朱斌诗”下面写了“一作王之涣诗”。估计当时负责编校《全唐诗》的彭定求、沈三曾等十人也非常“头大”,经过各方考证仍未得到确切答案,两难之中,只好采用这种“出选择题”似的署名办法。这一学术问题,几百年后的今天仍在探讨当中,只是亦未取得进展。

到底谁写的《清明》?《登鹳雀楼》究竟出自王之涣还是朱斌之手?历史的真相迷失在风雨中,答案似乎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这都是我们的祖先给后世子孙留下的财富,在中华诗词这条从未断流的大河之中,这些绝句佳篇姓王姓杜还是姓朱,无疑都不影响它们发散出最闪亮的光芒。

如果从哲学的角度出发,板桥先生的话值得一听。他说:难得糊涂。

[责任编辑:糜陆成]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热点聚焦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