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甬”立潮头,宁波农业砥砺前行写华章


来源:凤凰网宁波综合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宁波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尤其是近年来,宁波市按照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以高水平建设绿色都市农业强市为目标,以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宁波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尤其是近年来,宁波市按照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以高水平建设绿色都市农业强市为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结构优化、产业融合、生态安全、科技进步、改革创新等五大攻坚战,深入开展建园区、扩规模、调结构、转方式、促融合、兴品牌、保安全、优生态、强科技、深改革等十大行动,有力促进了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持续增美,农业现代化水平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先后荣获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市、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试点单位、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等省级以上试点示范称号32个。2017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20.1亿元,劳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6.3万多元,居全省第一。

立足宁波实际创新发展思路农业发展目标进一步清晰

统筹规划,实施绿色都市农业强市建设战略。按照“12345”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绿色都市农业强市建设。围绕1个目标,即建设优质高效、特色精品,绿色生态、美丽田园,产业融合、健康养生的绿色都市农业强市;坚持2大路径,即纵向拉长农业产业链,横向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建好3级平台,即做大做强国家和省级园区,做精市级园区,做细县级园区;突出4个重点,即农业规模化、设施化、生态化和信息化;健全5大体系,即农业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科技支撑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和要素保障体系。

凝聚合力,扎实推进“152211”工程。以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农业全产业链、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庄园为重点,集中打造绿色都市农业强市建设的大平台、新载体。到2020年,全市将创建15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20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20条年销10亿元以上的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100个多彩农业美丽田园示范基地和100个现代农业庄园,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投资将达150余亿元。目前,已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8个、省级特色农业强镇15个,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居全省第一。

立足特色精品调优产业结构农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加快调整种植业结构。按照稳粮、优经、强特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调优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经济作物,构建粮食产业稳、特色产业强、新兴产业旺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全市已建10万亩粮食“双千”基地,培育形成了甬优系列水稻、出口蔬菜、余姚榨菜、象山红柑橘、宁海白枇杷和奉化水蜜桃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

大力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按照生态化、集约化、设施化、标准化、智能化的要求,科学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创新畜禽生态化养殖模式,形成布局合理、相对稳定、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的发展格局,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强化政策扶持,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建设,通过市场主导、科技推动、龙头带动,逐步培育一批农业品牌产品。目前,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产品已崭露头角,如余姚榨菜、浙东白鹅、宁海土鸡、甬优杂交水稻、奉化水蜜桃、余姚慈溪杨梅、黄古林草席、慈城年糕等;全市已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5个,拥有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151个,“三品一标”农产品1505个,产地面积220万亩,占主要食用农产品的60%。

立足规模经营培育新型主体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健全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形式,通过整村整组委托流转、跨村整片整镇统一流转和土地股份合作等形式,推动全市土地流转从短期化、零碎化向长期化、规模化转变。截至2017年底,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率和适度规模经营率达69.3%,居全省第一。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推进农业主体法人化,提升农业主体素质。截至2017年底,全市拥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67家,农民合作社2658余家,家庭农场4450余家。

积极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培育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服务专业的经营性服务组织,在良种供应、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环节加强服务,不断增强为农服务能力。目前全市粮食、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社会化服务,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覆盖涉农乡镇。

立足功能拓展加快产业融合农业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力拓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2017年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644.0亿元、利润2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和7%。目前,全市已有8条年销售10亿元以上、省级示范性的农业全产业链,居全省领先。

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产业特色、传统村落、乡土文化等山水人文资源,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和价值链。今年上半年,全市休闲农业(含农家乐)接待游客2590万人次、营业收入45亿元,同比分别增17%和14%。

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实施农业“电商换市”行动,积极培育“淘宝网·中国特色宁波馆”“我是农民”等一批农村电商平台,打造“数字农业”大田示范的宁波样本,有效拓展了农产品销路。

立足生态安全推进绿色发展农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凸现

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聚焦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绿色畜牧业建设、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农业清洁化生产、土壤污染防治和耕地质量提升与保护等绿色发展“七大行动”,农业清洁化生产、减量化投入、资源化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鄞州天胜“四不用”农场成为全省唯一、全国六大区域现代生态循农业模式之一。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为载体,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证制度、约谈制度和黑名单制度三项制度,强化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追溯、标准和社会共治等“五大体系”,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全市有8个县(市、区)成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居全省第一;奉化区成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立足提质增效加强科技支撑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

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实施“种业强市”战略,加快建设杂交水稻、蔬菜瓜果和特色畜禽等育种平台,甬优系列杂交水稻、微萌系列瓜菜、宁波獭兔、振宁黄鸡等特色种业产业渐成气候。2017年全市种业产值超30亿元,居全省前列;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甬优系列”杂交水稻种子畅销浙江、江西、广西、广东等省,年推广面积540万亩,公司也跻身全国种业销售十强;宁波微萌种业有限公司成为全省最大的瓜菜种业企业、全国3A级信用种子企业,跻身全国同行业销售15强。

加快推进农业“机器换人”。在巩固、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蔬菜、茶叶、畜禽等产业的全程机械化生产。目前,全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89.4%,粮食机械化烘干保障能力达75%,居全省第一、全国领先。目前,余姚、慈溪成为全省首批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余姚市还成为全国首批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立足动能培育狠抓改革创新农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模式,全市村社股份合作制改革完成率达99.5%,鄞州、余姚、象山等3个县(区、市)已成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近3年来,全市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交易额累计达8.1亿元。

大力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加强部门协调,强化督促指导,保质保量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前全市外业测绘率达100%、审核公示率达99.3%、合同签订率达92.5%。

加快推进金融保险服务创新。创新无抵押农业信用贷款等金融产品,完善农业保险,成立宁波市政策性农业贷款担保公司,进一步优化金融支农服务,在全省率先开设气象指数保险、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险、价格指数保险、农旅融合综合保险等新险种,累计总数达61个,全面覆盖农林牧渔各主导产业,惠及20余万农户。今年上半年,全市保费收入1.42亿元,同比增14%,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责任编辑:王秀秀]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热点聚焦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