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石化在浙油品保供的40年


来源:凤凰网宁波综合

40年前,长江三角洲南翼渔火幢幢,亿万年地质成因早已注定,这里是地下不产一滴石油、毫无炼油基础的浙江。40年后,中国石化浙江企业年加工量占全国5%,每天数万吨成品油运往华东以及全国市场,注入国家经济的

40年前,长江三角洲南翼渔火幢幢,亿万年地质成因早已注定,这里是地下不产一滴石油、毫无炼油基础的浙江。

40年后,中国石化浙江企业年加工量占全国5%,每天数万吨成品油运往华东以及全国市场,注入国家经济的血脉。

中国石化在浙江拥有230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1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乙烯产量约占全国7%;加油站2083座、加气站79座,网点遍布河海城乡,2017年成品油销售量超1500万吨,约占浙江全省70%;通过川气东送,累计向浙江供应川气126.5亿立方米,约占川气总供应量的五分之一;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提供“油、气、电、氢、非”等综合能源与服务保障。

40年来,中国石化浙江企业不断满足浙江省交通运输业发展和城乡居民的用油需求。在别的企业认为无利可图不愿设点的偏远小岛,不计损失布点设站确保民生;在“春耕”“三夏三秋”农忙时期,优化资源调运,制定惠农便农措施,保障农业丰产丰收。在油荒时期,杭州G20、乌镇世界互联网等重大国际峰会时期,加派人手、加大投入、加大供应,不计成本和损失,确保稳定供应。

石油被称作“工业的血液”,油品保供就好比“造血”和“输血”。放眼世界工业发展史,石油石化的兴起与工业脉搏的跳动,从来都是同频共振。铺陈改革开放40年的恢弘华章,聚焦一个“贫血小省”到经济大省的历史性跨越,我们试图从油品保供的一隅,去解析发展的奇迹。

无油的浙江,油从何来

老人不会忘记,黑色大煤气包驮在公交车顶上,左摇右晃中成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贫油的记忆。

今日出行,一如人们清晨上班发动私家车一样,稀松平常。

折叠40年,所有变化,藏在数字之中。

今日浙江,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为47.9辆,超全国平均近20辆。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978年的150倍。

浙江无油,如今中国石化浙江企业每年提供的成品油足足超过一个西湖的水量。浙江全省每10升成品油,7升来自中石化浙江石油的加油站。

这背后是一颗强大的“心脏”在造血和输血——中国石化镇海炼化,40年一刻未曾停歇。

40年前深秋一个清晨的破晓时分,之江大地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经济动脉强劲搏动。

1978年11月19日5时,熬红眼睛的镇海炼化人看着自己亲手炼制出来的汽油,用沙哑的声音欢呼着。那时的浙江炼油厂——镇海炼化的前身,用三年时间从东海之滨围垦的海涂棉田上拔地而起,以250万吨原油的年加工能力,解决浙江省燃料供应严重不足的矛盾。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由于原油资源不足,投产后的生产装置只能低负荷运行。凭借着敏锐的市场嗅觉,镇海炼化因势而变,第一个吃螃蟹加工高价原油,学当“卖油郎”主动闯市场,在国内率先走上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经营之路。公司原油加工能力迅速做大到550万吨/年,成为杭州湾地区的第一。

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镇海炼化在国内率先开展国外原油来料加工业务。1988年在冬日余晖中,“海王号”油轮满载5万吨马来西亚塔比斯原油靠上算山码头,第一吨“洋原油”上岸。1992年,争取到外贸自主权的镇海炼化,迈出了自营加工国外油的坚实步伐。

坐落在东海最新鲜的土地上,一座座炼塔如雨后春笋。原油加工能力从建厂初期在全国48家燃料型炼厂中排名第47,一路飙升,目前,年加工能力达到23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原油加工、成品油出口基地。国际著名评估机构所罗门公司绩效评估报告显示,镇海炼化炼油竞争力长期居亚太地区炼厂第一组群;2010年建成投产的10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绩效位列全球第一组群。

2015年开始,镇海炼化连续三年的利润超百亿,创造了中国炼化企业的新高度。据统计,创业43年来,公司累计实现利税超2790亿元,是国家最初投资的594倍,相当于为国家贡献了10艘中型航母。

如今700公顷的炼化厂区内,一条名叫“海天路”的公路横穿塔林,老一辈炼化人告诉新员工,脚下便是40年前的东海海堤。从海天路向东南出发,18公里输油管道延伸至东海岸的镇海炼化算山码头。来自中东的30万吨级油轮往来停靠于此,泊位上,红色的输油臂在半空展翅,成就了年吞吐能力4500万吨的大码头。来自世界各地的189种原油由此上岸,是中国石化加工油种最多的企业。

一滴油旅程的变迁

在杭州南环路中石化加油站,今年刚一开业便车流不断,日均服务加油客户1200人次。油库发油效率从按周、按天算,到如今按小时计算、全天候。

杭州地区成品油自两条输油管线而来——“镇海-杭州”管线,“绍兴-杭州”管线。

镇杭成品油管道全长158.5公里,是全国首条汽油、柴油、航煤顺序输油的成品油长输管道。截止11月18日,镇杭成品油管道已安全运行18周年,累计向杭州地区管输成品油3258.67万吨,其中输送811.74万吨航煤至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该机场的全部航煤均来自镇杭管道的输送。绍杭管线接入中石化在浙江的最大油库——浙江石油绍兴油库,油库辐射浙江绍兴、金华、衢州、杭州、宁波。

工作人员介绍,早在60年代初,浙江全省仅有几辆油罐汽车,到1979年全省成立40多个车队运油,其后的40年里,人们的出行之路平稳提速,而背后油品供应链从地面到地下却是波澜壮阔。

随着改革发展和智能化建设,如今浙江石油智慧管道建设形成“镇海-杭州”、“金山-嘉兴-湖州”、“宁波-绍兴-金华-衢州”、“绍兴-杭州”、“宁波-台州-温州”5条成品油管道,总里程近1500公里。2017年浙江石油全省管输成品油1069.5万吨,占所有运输方式的69%。

管道输油中全程采用中控室电脑操作,在管线上以8-10公里为标准设置巡线员,并配备了GPS终端机、智能电子巡检等设备,并将视频监控与智能化管线系统集成,为长输管线的动态监管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与交通运输等相比,管道运输具有环保安全、占地少、运量大且运输成本低等优点,是目前世界上油品长距离运输最先进的方式。由于管道运输采用的是密闭运输方式,运输过程中几乎没有物料损耗,通常水路的损耗在3‰-5‰,公路5‰,铁路3‰,而管道运输只有万分之四。使用管输的方式还将大大减少对自然环境污染的可能,有利于环境和生态保护。

智慧油库的安全连锁装置集成了包括人员在位检测、车钥匙感应、装油鹤管在位检测、油气回收鹤管在位、静电夹归位检测、挡车器在位检测等,并辅助语音和声光报警,从技术上实现了发油前的跑冒滴漏、油品混装等安全隐患。

某种意义上,浙江经济引擎从加油站的变迁可窥一斑。1978年,浙江石油16座加油站上升到2017年的2083座;油库库容从1978年的35万吨扩大到2017年末的161万吨;成品油销售量从1978年的88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1554.9万吨。

40年让油品保质保量

9月30日15点,镇海炼化储运部调度长一声令下,国五汽油停止出厂,几分钟后国六汽油通过管道向着浙江石油宁波三官堂油库奔流。17点,三官堂来电,化验分析合格,至此镇海炼化开始向市场提供高品质的国六油品。

10月份,镇海炼化顺利完成29万吨国六汽油和36.07万吨国六柴油的出厂任务,保证了车用汽柴油全面升级到国六标准后,市场及时“喝”上高品质的油品。

改革开放40年时光荏苒,蓦然回首,是镇海炼化让社会“有油用、用好油”的不懈追求。

1989年当时中国最高标号出口汽油第一次在镇海炼成。

2000年6月起,镇海炼化出厂的汽油产品,提前3年全部达到国家清洁汽油新标准。

2004年,镇海炼化成功生产出相当于欧Ⅲ标准和符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要求的排放标准的98号无铅汽油,以及澳洲规格汽油、城市低硫柴油,标志着生产高质量、环保型产品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5年上半年,实现了车用汽、柴油从欧Ⅰ到欧Ⅱ排放标准的升级。2009年12月1日,镇海炼化国Ⅲ汽油提升升级。2013年10月1日,镇海炼化国IV汽油提前升级。2015年10月1日,镇海炼化国V汽油提前升级。而浙江石油也仅用6年时间完成所辖加油站国Ⅲ油品到国Ⅴ油品的质量升级,历次油品升级的时间都远早于国家规定。

到2017镇海炼化自主研发生物航煤首次跨洋飞行,镇海炼化不断自我超越,引领石化产业技术革新。

十年前的一个数字格外醒目

2008年3月20日,国际原油每桶147美元,国内油价仅6.3元人民币。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攀升,许多炼厂纷纷停工,部分地区出现区域性“油荒”,汽车无油可加。

当年,全省加工原油2287万吨,其中镇海炼化全年加工原油1936万吨。在油价严重倒挂的情况下,越亏越炼!这一年,镇海炼化遭遇了公司历史上的首次年度亏损,但他们却用千座炼塔托起国企责任,担负起浙江乃至华东油品市场的保供任务。

“全国最大”,“浙江第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责任。这一点,镇海炼化历任领导,还有一代代职工,从没有含糊过。面对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他们没有丝毫犹豫,自觉地承担起来。

40年来,镇海炼化累计加工原油4.1亿吨,向社会提供了汽煤柴三大类成品油超过2.4亿吨,生产乙烯900多万吨。

40年来,浙江石油加油站数量增长了130倍,油库库容增长了4.6倍;成品油销售量增长了17.6倍。

40年一种积累,40年一种坚守,40年一种跨越。1978,2018,40年久久为功,见证了千里输油间油品保供的不凡之路;40年风云激荡,造就了之江大地上车水马龙的满目繁华。

[责任编辑:刘斌]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热点聚焦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