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天南海北鄞州人(34) | 徐秉源:永远在学习中保持成长


来源:凤凰网宁波综合

人物感言人生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成长,在自我鞭策中成熟,同时保留一颗赤子之心,这些都会成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在1月份的鄞州区港澳(深圳)迎春联谊会上见到徐秉源时,这个80后年轻人的诚恳、踏实

人物感言

人生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成长,在自我鞭策中成熟,同时保留一颗赤子之心,这些都会成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在1月份的鄞州区港澳(深圳)迎春联谊会上见到徐秉源时,这个80后年轻人的诚恳、踏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在父亲徐鸣翔庞大的制刷产业中担任着重要的岗位,也是将来企业最重要的接班人,但徐秉源却始终保持着一颗谦逊之心。“学习父辈的经验,秉承父辈的坚毅,是目前我最需要做到和做好的。”徐秉源说。

“父亲年轻时候的创业故事,我听了无数次,奇怪的是怎么也听不厌,在父亲的故事里,我琢磨人生,不断学习,每一次都能体会到新的感受和感动。”在徐秉源身上,很容易感受到他对父亲的崇敬。

虽然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但刚过而立之年的徐秉源,身上却有着同龄人身上不太容易找到的谦逊,父亲身上的坚毅和隐忍,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小我就时常在父亲的工厂里出入,父亲为人处世的原则和待人接物的习惯,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徐秉源回忆,那时的父亲凡是亲力亲为,即使后来事业获得成功,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很多经营生产上的事务,特别是对产品品质的把关,他都亲自过问,从不马虎。

父亲徐鸣翔在1985年创业初期,就是凭着在鄞州当学徒时学到的电工知识,对制刷的专业设备一“植毛机”进行改良,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因此徐秉源在大学时的专业也选择了电子工程。作为香港制刷大王的接班人,徐秉源学成以后,就成为了父亲得力的“左右手”。“作为一个‘创二代’,了解父亲那个年代创业的艰辛,但是也仅仅限于了解,而不是切身体会,但是我们如今处在信息时代,很多对父亲创业精神的理解,会让我不断鞭策自己,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成为自我鼓励的动力。”徐秉源说。

沉稳的性格,让徐秉源并不急于求成、急于展示自我,而是在工作和再创业的过程中,实现一次次的磨砺和蜕变,“有时候,慢并不是一件坏事,慢下来,才能看得更深更远,思考得更多更透。”

在采访中,徐秉源多次提到一句话,“在启发制刷,我要传承的不仅仅是父亲的这份来之不易的事业,更是他坚韧不拔的精神。”1996年,欧盟对中国的发刷制品作出反倾销制裁,使国内的制刷行业受到沉重打击。当时已经成为行业领军人物的徐鸣翔为维护行业利益,立即四处进行行业联络和贸易求助,组团向国家外经贸部、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等部门申诉,并聘请专业律师团队收集大量证据,提交欧盟各国的贸易组织及政府机构,进行游说磋商。最后,欧盟撤销此项议案。2000年,香港还在徐鸣翔等人的组织下,成立了“香港制刷业协会”。

对于父亲的这次经历,徐秉源了然于心,“尽管行业环境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我相信,对本业的坚持和在危机来临时的运筹帷幄,才是最宝贵的的财富。”

大学时期学习电子工程,和启发的本行专业制刷并不完全吻合,但是对徐秉源来说,大学的过程更像是一个教人学会解决问题的过程,“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从学校里就历练的思维逻辑、处理问题的态度,却是能受用和延续的。”他坦言,现在身处的互联网信息时代,想要索求知识,只要坐在电脑前点击鼠标,就可以实现,但想要以实践为导向,经验值就显得十分宝贵了。

丰富的经验需要时间和经历一点一滴的积累。在实践中才能贴近问题、找出问题,最后寻求到再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现在,徐秉源笑称自己是启发制刷里的“问题修理工”,“现在我的日常工作就是做好公司的‘修理工’,只要发现问题,我就会立即投入处理,用最快的效率和最优的方案解决问题。”

在大体量的制刷企业里,要想当一个合格的“修理工”,可并不容易,既要对企业的日常运营和维护有全面的认识,又要有制造、财务、运营等各种专项技能。“在公司,从最初的了解问题,到最后解决问题,基本全程都会有我的参与,虽然我在企业里十分自由,但是肩头上的担子着实是不轻的。”现在,负责全面工作的徐秉源坦言心头压力不小。

除了处理日常事务外,徐秉源也会给企业的本行专业提出自己的思考和看法,作为年轻一代,消费观与父辈不同,因此两父子在企业的未来规划、产品定位上的意见,也会出现分歧。每每到了这个时候,就成了两父子的“较量时刻”。

几年前,徐秉源曾向父亲提出,尝试将启发在国内市场的产品定位从中端转向高端,“现在国内消费者追求精致、品质,‘谭木匠’等品牌已经逐渐向高端化市场转型,我觉得启发也完全有能力通过包装、营销的提升,拉高产品单价。”父亲徐鸣翔却不这么认为,启发主要生产的是塑料类梳刷制品,虽然品质并不是问题,但塑料制品与国内消费市场传统观念中的木料制品,还是会存在差距,作为高档产品出现时的接受度也大相径庭,贸然入市风险极高。那一次,父亲用一句话说服了儿子,“有时候需要让市场来告诉你他们需要什么,而不是你告诉市场他们需要什么。”

“其实以前在念书的时候,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我会觉得父亲的那一套经营理念已经过时了,很多产品定位跟不上现在的潮流形势,但是后来真正入行了才发现,市场往往不能光看表象,而需要无所不在的敏锐的触角。”徐秉源说,直到现在,自己依旧能感觉到自己与父亲在经验上的差距,“这样的差距,绝对不是多读几年书就可以弥补得了的。”

每年都与父亲或是母亲回到鄞州,这几年徐秉源也渐渐成了“鄞州通”,在香港时还会与朋友聊聊鄞州,“我的父亲是鄞州人,其实了解鄞州,也是对父母另一个角度的了解,所以我慢慢感知、感悟,用心感受着他们在家乡所做的事情和贡献。”

“现在每年都会去宁波三四次,每次去肯定会到鄞州走走看看,有时候陪着父亲走走故土,有时候陪着母亲,处理在鄞州的奖学金发放等事务,当然也会独立带着香港的青年学生,到鄞州了解经济环境、企业发展。”采访中,徐秉源多次描述他的“鄞州情结”,在他心里,尽管鄞州不是他的出生地,却更像是深埋在心底的那片最柔软的故土,“或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缘故,我对鄞州的人、事、物有着特别的情感。”

“鄞州的建设速度很快,特别是最近五年变化巨大。但是鄞州在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也保留了很多乡愁,比如在农村,就能找到难得的乡土味道,大家的生活幸福感很强。”徐秉源说,自己每次来鄞州,都会找到一些发展中的新元素,但是他也能真切感受到无处不在的乡愁。

每一年,身为香港青年工业家协会的副会长,徐秉源都会带数十名香港学子来宁波、来鄞州。“每年暑假里,我会组织带领他们到宁波来,参观宁波的企业,了解宁波的历史,品尝宁波的美食,希望多一些香港的学生接触到内地的文化,了解祖国的发展。”最让徐秉源骄傲的是,几乎所有由他带队参加暑期活动的学生,都认为这个活动给予了他们很大的帮助,让他们更加了解祖国。

“我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更多香港学子了解宁波和鄞州,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建立起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

如今,借助启发在鄞州的产业投资,徐秉源尝试着帮助鄞州的年轻人,建立起一个个青创项目,“这也是传承我父亲的心愿,对家乡的年轻人给予鼓励,为他们提供创业机会,帮助他们搭建平台、追逐梦想。”

[责任编辑:王秀秀]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热点聚焦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