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天南海北鄞州人(57)| 杨先举:把孙子兵法用于企业管理的人


来源:凤凰网宁波综合

人物感言:勤勤恳恳工作,老老实实做人,正正派派生活,平平常常做事,做对国家和社会都有贡献的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rdqu

人物感言:勤勤恳恳工作,老老实实做人,正正派派生活,平平常常做事,做对国家和社会都有贡献的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3句话是我最信奉的人生格言。

图为杨先举。

年近九旬的老先生,大半生在校园里教书育人,在接受采访时,更喜欢顺着自己的思路讲一讲生平中值得一说的事情。这是今年6月,在采访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兵法经营十谋》等书的作者杨先举时的印象。

说起家乡时,老先生很激动,情到深处热泪盈眶。说起《鄞州日报》上的某篇报道,他不仅记得发表日期,还能说出作者的人数。长住北京的他,对家乡的牵挂和热爱可见一斑。

“我生平也有几件值得一说的事,比如把祖国最优秀的兵法——孙子兵法运用到企业管理,我可以说是开创者。”杨先举说起来,脸上有种自豪与自信。

1977年,杨先举从医院回到人民大学,在工业企业管理教研室任教。他说,工业企业管理教研室是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为此,他想开设一个特色课程,拿出自己的“拳头产品”来。于是,他讲工业企业管理,讲着讲着,就讲到了“企业文化”。

“讲文化,我就想到了传统文化,想到了企业管理与传统文化的嫁接。”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工业经济正在振兴,并开始逐步试水体制改革。为了让讲课更有干货,也为了让科研更接地气,杨先举在忙着上课讲学之余,集中做了两件事,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他先后跑了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到长春一汽、大庆油田等很多大型国企开展调研,了解工业经济的宏观情况。有第一手资料作支撑,他后来编写的专业教科书《工业企业管理原理与组织》,发行量达到84万册。

他还孜孜不倦地读书。当时,在他女儿们的记忆里,每天晚上睡觉前的印象,就是父亲在灯下看书,或者写文章,许多年都没有变过。

图为杨先举接受鄞响采访。

他埋头苦学,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孙子、韩非子等经典,他认真研读,并与自己在研究的企业管理对接:“从宏观到微观,我对现代企业管理有了更深入了解后,就有了自己的解读思想。”

他开始把自己的想法一一写出来。《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是他与李世俊、覃家瑞等人合作的,这样的视野在当时绝无仅有,也成为后来层出不穷的将传统经典与现代经济社会现象挂起钩来解读的畅销书的先驱。这本书轰动全国,又出了英文本,发行量达到35万册。

随后,他又继续研究企业,写了《企业文化新绿》一书,获得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

“‘上兵伐谋’、‘兵形象水’……这些孙子的军事理念,都可以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等思想,可以用于企业文化建设;孔子的语录则与做人做学问有关,也可用在企业管理上。”杨先举说。

于是,《兵法经营十谋》《老子与企业管理》《孔子管理学》《老子管理学》《向韩非子学管理》等书一本本地出版,靠着自学,靠着对企业管理的钻研,这些年下来,杨先举先后出了20余本书。

“还有8本书的书稿,还没找到合适的机会出版。”这是杨老先生至今觉得深为遗憾的事。其勤奋学习、勤于笔耕的劲头,令人无比钦佩。

80岁的时候,杨先举出了一本讲述他人生经历的书《漫漫小路——杨先举八旬回眸》:“我从平凡走来,向不虚度一生走去。”

这“漫漫小路”,也是他的求索之路。

1949年5月25日,宁波迎来解放,当时是宁波中学学生的杨先举,看到了投身革命的机会。他到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后来到安徽工作,因为表现好,被举荐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本科读的是工业经济学,本科没读完,因为学习成绩好,直接读了研究生。

1955年,研究生毕业后,杨先举留校任教。期间,除了1971年——1977年曾辗转去过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其余时间就在中国人民大学,担任过行政工作,主要还是教书育人。

在担任教学工作期间,每个学期,他都是超额完成任务。到80岁以后,他还在工作,担任教学督导,带研究生,改论文,经常自己坐公交车去学校。

杨先举说,1977年,他从医院返回教学岗位时,心里热别高兴,因为站在讲台上,面对那些年轻的面孔,把知识的雨露灌溉到他们心田,是他热爱的事业。上第一堂课时,他精心备课:“因为我有宁波口音,我就对着收音机练习正确的发音。我还站在穿衣镜前试讲,并专门请了老师帮我做教学指导。就这么一丝不苟地练习,一遍遍地重复,直到我自己认为满意为止。”

“为学生提供一滴水,我的头脑里就需要装满一桶水。当老师是个阳光工作,是暖人的;是个烛光工作,是亮人的。”这是杨先举对他职业的理解。

他也多次被邀请到各地讲课,一次是和美国学者一起,为企业家培训编写教学案例,他以自己深入企业调研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编写的案例,在教学时受到企业家们的欢迎。这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首本结合当代企业管理实际案例的教材。

还有一次,他去成都讲课,是一个100多个学员的大学习班,他在讲课的过程中,运用了很多生产管理的实例,讲完之后,全场掌声热烈,让他非常兴奋。

“鄞县现在叫鄞州,是宁波的一个区。漫漫人生路,我是从这里迈出人生步履的。”

不久前,杨先举面对一批年轻的中国人民大学校友,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时,如此介绍。

他的老家在姜山镇的杨家村,他目前正担任着宗谱修缮工程的顾问,他的家族被称为“斗门杨氏”。在杨先举对家乡充满感情的记忆里,那是个风光明媚的典型江南农村:“杨家就在青山脚下,是个小村落,村里有高高的围墙,曲曲的小河,潺潺的流水,坦坦的小桥……美丽的小山村,就是我的家。”

他记得小时候到小河里去抓鱼的快乐,也记得日本兵打进来时四处逃难的惊惶。所以,宁波一解放,他就立刻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去了。

到北京后,杨先举回老家的机会就少了。他记得大概是在1996年,回到阔别了许多年的杨家村,那时候看到村里的变化已经很大,有很多新房子建了起来。

最近这些年,虽然年纪越来越大,杨老还是一次次回姜山老家,看家乡可喜的变化,也牵挂着家乡的建设。他向有关部门呼吁,要复兴茅山文化,这是家乡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茅山有天一阁主人范钦的墓,还有很多文化的旧址,有些景观可以恢复,曾经的历史底蕴可以打造成当下“文旅融合”的名片。

“目前我最想做的就是推动宗谱的修编工作。杨氏祖上也出过一些人物,有着耕读传家、清白做人的家风家训,这些都要继续传承发扬下去。”杨先举说。

[责任编辑:王秀秀]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热点聚焦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