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天南海北鄞州人(55) | 周伟军:用科学在大地上书写丰收和诗意


来源:凤凰网宁波综合

人物感言:科学是基础,艺术促成就。搞科研就是这样,首先得讲科学,那是基础,不然要走歪路。也要讲艺术,靠灵感,靠长期积累基础上的感悟。春天的长江中下游,油菜花日益成为美丽乡村的亮点。你可知道,这些油菜有

人物感言:

科学是基础,艺术促成就。搞科研就是这样,首先得讲科学,那是基础,不然要走歪路。也要讲艺术,靠灵感,靠长期积累基础上的感悟。

图为周伟军。

春天的长江中下游,油菜花日益成为美丽乡村的亮点。你可知道,这些油菜有相当一部分是我们鄞州人培育的?

他叫周伟军,油菜育种专家、浙大博士生导师。从大学毕业留校任教30多年来,周伟军一直专注油菜育种,他培育的“浙大630”是我国目前含油量最高(49.21%)的常规油菜品种。

6月1日,周伟军来鄞参加“鄞县茅山中学79届高中毕业暨206班40周年”活动,并接受了我们的专访。“正在着手推进彩色油菜花的研究,希望兼顾赏花和产量。”提到油菜,他激情洋溢地说,“乡村振兴,油菜还有很多文章可做。”

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这个鄞州农民的儿子,初心未改。

周伟军的一生同“农”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从茅勇五七学校毕业,考入茅山中学,至今依然记得高中班主任的一句话:“你们4个男生报考浙农大,录取希望大,应该大有作为。”

“没想到真的都被录取了!而且都学农,我是农学系。”忆起1979年的高考,周伟军一脸灿烂。

如班主任所言,学业成绩优秀的他,大学毕业留校后,在农学方面大展身手。

周伟军研究的是油菜。在我们国家,尤其是长江流域,油菜是主要经济作物,地位都不容小觑。

“就我国来说,当时油菜品种含油量低(仅36~40%)、亩产低、抗性差,品质也不理想。”周伟军说,“我们一直在攻这些难题。”

在英国伯明翰大学生物学院读研究生,在日本宇都宫大学读应用生物学博士后,更开阔了周伟军的研究事业,采用的科研方法更为多样。

在参与育成新品种“浙农大601”的8年后,即1998年,“浙农大605”问世。这是周伟军第一个由自己主持研发的常规油菜新品种,因其含油量当时最高,达43.09%,比原来的足足提高了5个百分点,属高油分油菜,专家建议改名为“高油605”。

图为周伟军接受鄞响采访。

我们得知,油菜籽含油量每提高1个百分点,相当于产量增2.3~2.5个百分点,含油量提高5个百分点即增产11.5~12.5%,这是相当了不起的。

之后,周伟军一直坚持培育自有创新品种。他创造性地采用芸薹属远缘杂交等技术及分子聚合育种方法,创制了油菜人工合成种异源六倍体,并在黄籽高油份优质油菜品种选育取得了诸多成果。

2009年,第二个新品种——“浙大619”顺利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2014年,“浙大622”问世。2016年,“浙大630”出世。

图为浙大622与浙大630。

今年,“浙大632”已完成材料整理,即将上报农业农村部。这将是周伟军培育的第5个优质高产抗病油菜新品种,其含油量再创新高,达49.35%。与此同时,他还研发了含油量超过50%大关、且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系材料。

从现有的育成品种来看,我们发现:油菜平均亩产由120公斤增长到200公斤;含油量从43%提高到50%以上;种子从原先的黑色转为褐色与褐黄色;油色从原先的黑褐色逐渐转为黄褐色,再转为淡黄色。

一个个科研成果,让周伟军不仅成为我国有名的油菜育种专家,而且走在了世界前列。至今,他已出版中英文教材、著作10部,以通讯作者与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20余篇,在油菜领域居世界第一。

“在发出中国科学家声音的同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第一时间掌握国际上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周伟军谈到,“搞科研,就得走在世界前列,不能落后。”

2019年1月,浙大设立“求是特聘技术创新岗”,以鼓励教师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周伟军成为首批两个之一。

“36年,4个新品种,平均9年一个新品种。在您看来,科研的过程是不是特别漫长,特别枯燥、单调?”

“工作量是很大,但不单调。”周伟军说,“一个接着一个的问题等着你去解决,去摸索,这是一件有趣的事。”

在品种选育过程中,除了广搜亲本材料、合理配制组合外,工作量最大的要数人工去雄。通俗地说,就是在油菜花蕾期,要人工剥开花蕾的花萼、花瓣,用镊子摘除雄蕊,阻止其发生自交,而又不能损伤雌蕊,还要套袋保纯。这一过程不仅费时,而且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像做针线活,”周伟军说,“一个人一小时只能去雄大约15个花序。”

图为周伟军与油菜。

对周伟军来说,更难受的是花粉过敏。“打喷嚏,流眼泪,甚至看不清东西,”周伟军说,“再难受,也要去,开花季节,还得天天去观察。”

在一个新品种选育成功之前,周伟军每年都在不断重复这样的过程,以便筛选出更优质高产多抗的品系材料,为下一年的杂交配组作准备,直到一个品种形成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开车坐飞机,甚至做梦都会梦到。”周伟军说,一有灵感,他就马上写下来,因此床边都放了笔和纸。

他的车里还放着一顶草帽、一双雨靴、一本笔记本。“随时要下地,随时做记录。”周伟军说,“一个新品种要进行规模化种植,同样需要无数次的试验、观察、记录、分析。”他的手机就存着6000多张油菜照片。

图为周伟军接受采访。

提起3年前为移栽油菜而错过见父亲最后一面,周伟军至今抱憾,“那是新品种,种哪,怎么种,种多少,都有讲究,等我种完第二天凌晨赶过去时已太迟了。”

但让他欣慰的是,这些新品种正在改变农业、改变农村、服务农民。

“浙大系列”品种每年在浙江推广面积超过70万亩,其中“浙大619”“浙大622”“浙大630”为浙江省农业主导品种。2018年浙江省7个超10万亩油菜当家品种中,4个是“浙大系列”品种,其面积占全省油菜总面积的1/3以上。

这些品种在长江流域其他省市也有较大推广面积,加上周伟军的良法配套——稀植栽培、免耕直播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油菜秸秆覆盖控草增效,低空遥感与大数据利用、多用途品种创制与应用等一系列配套技术的综合利用,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显著。

2012年,“浙大619”菜籽亩产242.5公斤,创浙江省农业吉尼斯油菜亩产新纪录;2016年,荣获首届“浙江省十大好品种”。而自2010年到2018年,仅“浙大619”在省内已累计推广265.8万亩,为农民增效达5.16亿元。

这次回家乡,周伟军既是参加同学会,也是与家乡的一次对接。“明天,要去姜山商谈油菜种植的事。”周伟军说,“这是我的优势,也是家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所需要的。”

乡村振兴,这是周伟军不变的梦想,如今,更有着不一样的含义。

“姜山镇正在打造田园综合体,发展彩色油菜是个不错选项。”周伟军说,去年在他同学的牵线搭桥下,姜山镇引种了20多亩“浙大622”。今年,双方确定扩大种植面积,同时引种彩色油菜。

用更多彩的油菜妆点乡村,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共赢,是他的新追求。“在英国留学时,老师说,不能光注重产量,还要注重品质、抗性,包括观赏的作用。我们看到,英国的乡村,比城市漂亮多了,哪怕是大田作物,也讲究对环境的美化和净化作用。”周伟军说,“这些都可以用来学习和借鉴。”

图为彩色油菜。

至今,周伟军自主创制了白色、黄绿、土黄、橘黄、粉红、橙红、紫色等一批彩色油菜——“浙大七彩油菜”,这些不同花色以及紫色茎、叶、果的彩色油菜兼顾了油菜观花、蜜源与乡村农旅等特性,极大地助推了各地的乡村旅游。

他说,鄞州更应做出自己的特色,赋予雪菜、榨菜、蔺草等传统产品以新的内涵。“以前姜山草籽种很有名,现在我们可采用草籽与油菜间套种等办法。”周伟军说,“先看草籽花,再赏油菜花,农业、旅游、环境美化三不误,生产、生态、生活融合发展。”而且可将油菜种植与河道等绿化结合起来,河里种水草,河岸种七彩油菜;往大的说,可将山区半山区、水网平原与沿海等分片区进行绿化。

他说,国家乡村振兴的实施给科研工作者带来了机遇,也给美丽乡村建设带来机遇。他希望以后能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信息交流等方面加强沟通与合作,将科研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家乡乡村振兴。

家乡一直是周伟军心中的牵挂。15年前,他就参加了杭州鄞州同乡会,到瞻岐镇中学、咸祥中学等学校开设讲座,讲授现代生物技术,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并参与高考志愿填报与入学咨询等指导。

他也为家乡乡村振兴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要更强调绿色、健康、生态理念,尽可能采用农艺、物理、生物防治法,“通过我和其他老师一起做,争取把鄞州打造成为新技术、新品种示范带动的样板。”

[责任编辑:王秀秀]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热点聚焦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