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一站到家!镇海这项创新为何能获得全市大奖?
宁波
宁波 > 凤眼观甬 > 正文
站内

让信息一站到家!镇海这项创新为何能获得全市大奖?

微信图片_20230213191250.jpg

村民在家门口用土话俚语开新闻发布会、做基层直播、办数字报、开展理论宣讲,这样的场景是不是觉得新鲜?在日前召开的全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镇海区《数字赋能村社传播:“信息到家”工程》荣获宁波市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特别项目。这个奖项全市仅三个,镇海更是零的突破。

据悉,“信息到家”工程于2022年5月正式实施,通过宣传主队伍、发布主产品、传播快渠道等框架搭建,创设“人人都是发布官”的村社传播模式,让作为信息受众的基层群众同时参与接力传播,进一步推动主流信息广泛触抵和有效接受。经过试点探索和逐步推广,目前镇海全区“信息到家”工程已基本实现重点村、社全覆盖,并取得了良好反响。

微信图片_20230213191247.jpg

信息要到家,打造“家门口”的村社传播综合体是关键。镇海有效利用基层现有农村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等240余个阵地资源,建立基层信息传播中心,让群众走进来、坐下来、听进去。

在澥浦镇十七房村乡村信息传播中心,发布直播间、外宣会客厅、数字周报墙等一应俱全,今年66岁的村民郑剑祥熟练地向大家介绍“信息到家”工程。作为该区第一个乡村新闻发布人,郑剑祥倍感自豪。

“去年5月,我在这里办了全市首场乡村新闻发布会。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以往单纯灌输式、公文式的传播很难引起兴趣。”郑剑祥说,“如今能在电视里看到自家人发布新闻,村民们反馈良好,都觉得很有意思,特别亲切。”

微信图片_20230213185810.jpg

开新闻发布会、做基层直播、办数字报、开展理论宣讲……一系列的常态化活动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居民参与到信息传播一线中来。“这是我们横溪村特色美食‘九大碗’,欢迎大家前来打卡品尝。”在九龙湖镇横溪村信息传播中心,一场“助农共富”主题的直播吸引了近上千人在线观看,农家媳妇陈月波用质朴的语言向观众介绍村庄特色。

从“被动接收”到“主动发布”,群众在传播中的地位发生转变。今年74岁的周德成来自招宝山街道车站路社区,他将废旧物品改造成乐器,编排垃圾分类歌谣,向居民们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成为社区文化传播员队伍的一份子。

“我们积极探索主流舆论传播生态,通过培育打造草根发布队伍,以‘人缘’进一步扩大信息在基层的‘亲缘’,推动群众话语场与主流舆论场联通互动。”镇海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同时,“信息到家”工程还结合“浙理飞万家”数字化项目,植入应用模块,建立发布总量、传播指数、治理指数等指标,实时评估效果,以数字赋能引领精准传播。

微信图片_20230213185805.jpg

目前,镇海区已建立7个基层信息传播中心,信息发布官、文化传播员队伍发展至500余名,制作发布短视频400余个,开展“村社直播”50余期,主题包括村社新事、文明实践、健康教育等。“在群众参与和数字赋能的双加持下,主流信息传播更有活跃度、更具烟火气、更生共鸣感。”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下一步,镇海区将进一步巩固深化“信息到家”建设成果,结合宣传文化阵地资源的统筹盘活,进一步充实“信息到家”的应用形态和时代内涵。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