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各大城市的生活如时钟停摆一般:一次买够七天吃的菜;街道空无一人,吃早点成难题;钟点工回家,大小活自己干;吃饭排队,上菜龟速。据说,济南的一位女孩跟男朋友去电影院看电影,开演前两人到饭店吃饭,结果电影快演完了菜还没上来,一怒之下拒绝买单。
  什么事情,失去了才知道珍惜。这句话对短暂失去外来务工人员的大城市市民来说,感触尤深。
内容提要: 当菜贩子、钟点工、洗车工、卖包子的、收废品的一起撤离城市的时候,我们才深切地感受到,原来他们也需要团圆,他们平时时时刻刻在为我们提供莫大的方便,他们的劳动弥足珍贵。
提示 歇业 将“菜”一次买个够
  春节期间,超市商场都缩短了营业时间,摊贩也都关门歇业。为了不影响生活,市民们会在节前大量采购蔬菜、水果和肉类……
  星火巷早市是呼和浩特市最红火的早市之一,家住艺术厅北街的车女士每天清晨都能选购到最新鲜的蔬菜,可在大年前一天,车女士一大早就拉着小车到早市进行采购,还不到8点钟,早市已经非常热闹了。车女士一边挑菜一边说:“平时我都是当天吃的菜当天买,图个新鲜,但春节期间早市的摊贩就都不出来了,得把过年几天的菜买够才行,不然就得坐车到大超市里去买,跑那么远买菜实在不方便。”土豆、萝卜、芹菜、洋葱、卷心菜、蒜苗……说话这会儿功夫,车女士已经把小车装得满满当当,这才满意地拉着小车回家了。
  “春节前的几天我几乎将市区内的几个菜市场都走了一遍。”2月5日,家住杭州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过年前他和爱人一起到处采购,光买肉类就花了近千元,干果、水果也买了不少。王先生大采购主要是为了应付大年三十到初七这几天的饭菜。王先生告诉记者,过年大多数店铺都关门好几天,到时想买菜都买不到。春节假期记者走访城区的几个菜市场发现,不少门店都已歇业。
      
提示 吃早点成难题
  “现在好多早餐店都关门了,吃个早餐都成了麻烦事!”大年初一早上,宁波市民王波对记者抱怨道。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春节期间,宁波市的多数早餐店都关门,市民很难买到早餐。大年初一,在一家国企上班的王波和3个同事要从9时值班到17时。对王波和同事来说,春节值班最痛苦的不是别人休息自己上班,而是买不到早点。
  记者走访发现,春节期间,市区一些大型快餐店照常营业,也提供早餐业务,生意非常火爆。记者大年初二早上来到宁波江东区的一家快餐店,虽然这里的价格比普通的路边小店贵不少,但在这里吃早餐的人特别多。由于座位不够,不少客人只能拼桌。除此之外,洋快餐也在春节期间的早餐市场大放异彩,来光顾的人比平时多了不少。
提示 小时工回家忙坏雇主
  每到春节,曹女士就犯愁,因为她雇用的小时工回老家过年,而这时候也正是曹女士一年里最忙碌的日子。
  春节期间,曹女士一边要招待每天来串门的亲戚,一边又要照顾老人,再加上每天固定的家务活,她只用四个字来形容春节—苦中作乐。曹女士的母亲已经80多岁了,她的身体不好,生活上很多事情不能自理,儿子和儿媳又没和她住在一起,帮不上忙。平日里都是小时工帮着曹女士做家务,每天工作时间长短不一,有时候用轮椅推着老人去晒晒太阳,或者大扫除一番,工作时间就会稍长,有的时候只是扫地拖地、买菜做饭,一两个小时就收工。有了这个帮手,曹女士也每天乐得清闲。曹女士感慨地表示,儿媳妇虽然可以帮着干些家务,但还是不如小时工顺手,她现在只希望春节假期赶紧结束,小时工快点回来,她也能够歇一歇。
提示 饭店人满为患
  春节期间,朋友相聚自然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儿,开门营业的饭店就成为了抢手货。
趁着春节假期,在北京已经工作了3年的小狄约了三五个好友一起出来聚聚。到了约好的饭馆一看,小狄顿时傻了眼,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饭馆平时总会有几张空桌,今天竟然人满为患,而且门口还坐了大批的“排号”军团。早到的朋友问小狄,为什么选了个这么人多的饭馆,还没等小狄回答,旁边等位的一位大叔抢答道:“平时哪有这么多人,这不是因为附近的饭馆都关门了,所以大家都来这里了。”
  更让小狄和朋友们不满的是,等位子等了将近一个小时,等菜上齐又是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基本是上一个菜空一个菜,服务员解释说“有几个厨子回家了,人手不足”。一顿饭吃下来用了3个多小时。小狄和朋友们纷纷感慨:这顿饭吃得真累!
     
提示 洗车价翻了7倍
很多人歇业,也就导致很多人工涨钱。春节期间,北京的服务业费用猛涨。“昨天去洗车,平时收15元,春节期间居然要收40元,今天听广播,才知道有更离谱的。”一位网友在微博中吐槽洗车涨价。本报曾报道,在京广桥附近的一家洗车店,原来20元的洗车价春节期间涨至150元,最高的从30元涨到220元,原本在店中办理的洗车卡在春节期间也不能使用。洗车店中仅剩下3个伙计在忙前忙后。
在一些商超的地下停车场,原本可以拿购物小票免停车费,可是春节期间也都不能用了。“春节期间,我们这里照常收费。”停车管理员说。在庙会附近,停车费也猛涨。地坛、龙潭湖等热门的庙会外,原本每小时10元、15元的停车费改为一口价——五六十元不限时。
除了洗车涨价,一些餐馆的饭菜也默默地提了价。在某家常菜饭馆,春节期间,原本68元的清蒸鲈鱼涨到了98元。餐馆老板说,春节期间菜价本身就贵,很多食材也不好买,很多员工也回老家了,所以涨价是正常的。
  外头贵,就在家自己做,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超市蔬菜柜台一片清冷。大年初一贺大妈想做个春饼应应景,连跑了三家超市才买到豆芽菜,“黄瓜涨到7块钱一斤,比节前几乎贵一倍。”好容易找到一位值班的售货员,说是都回老家了,菜运不进来。
导语: 一线城市春节期间不断上演的“空城计”,则让人们意识到,虽然鉴于优质资源的吸引,中心城市流失人才现象严重,但故土难舍的情结、钢筋水凝土的都市森林,会让人们在不需要就业、入学等硬性条件配套的时候,毅然决然地用脚投票,选择回到故乡,去过一个有人情味、有乡土气息的、记忆中有乡土特色的春节。
  这不禁让人畅想,如果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都有足以吸纳人才的吸引力,城市间的发展日渐均衡,而不是几座一线城市几家独大,是否意味着人们的乡愁,不必非得留到春节时才有时间缅怀,留到抢春运火车票时才有时间纪念?
  反思:上学难,住院难,交通拥堵,房价高企,这些是民生问题;外来务工人员撤走了,大城市生活不方便了,这些也是民生问题。只是我们没有作此假象罢了,只是我们习惯了拥有不知珍惜罢了。不是吗?一些有大城市户籍的人就把自己和外来务工人员划下鸿沟:他们是乡下人,他们不是文明人,他们就该干回报不多的体力活;更有北京教授想方设法的为外来务工人员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拿到城市户籍设下人为障碍:扬言入北京户籍要有学历限制,要先考试,如此一来,外来务工人员要成为城市常住人口,非得花更多更大精力,对有些人而言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里就再次提出这个问题:外来务工人员这些大城市建设服务者,却很少能享受大城市建设发展的红利与福利。他们的劳动和贡献一再被低估和忽视;高楼大厦建设当中洒下他们的血汗,一完成他们只能看看不能居住;高档小区生活便利有他们的身影,可他们只能是小区的匆匆过客;他们为城市建设繁荣奉献了青春,可他们中的大多数享受不了大城市户籍人口的公共服务与福利,他们的子女艳羡城市高档生活只能过着“杀马特”的生活。 [详细]
  农民工找不到故乡是社会问题
  不管是为了后代能接受更好的教育,还是搬到城里住,农民进城,总有着向上的理由和积极的行动。
  站在社会发展的视角看,城镇的繁荣对应着村庄的衰落,是一种大趋势。这种大趋势,一方面有农民们的自愿、勤奋、努力作为动力,另一方面,相关政策措施的推进,也将这种趋势规范在预期的轨迹上。
  但问题的关键是,不少小城镇的建设,还处于无序阶段,造成城镇周边土地资源浪费、流失,大量农村耕地被弃置。加之配套的社会保障机制,尚不能为“农民变市民”做好制度支撑,使“农民进城”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然处在“农民”与“市民”的夹缝中身份错位——这些问题,都是不得不尽快解决的民生考题。
  “心安之处即为故乡”。如果能在政策举措细则方面,为他们提供优越、完备的制度环境;职能部门的工作,能做到措施得力、时时处处眷顾到民生利益,那么,“候鸟找不到故乡”更多仅是“农民进城”者回望故乡时,偶有出现的情绪表达。
  多亏春节只有一个周的假期。要是持续放两个月的假,城市真的会变成死城。市民们都在心里默唱孙楠的《你快回来》,“没有你,世界寸步难行”。
  但是,菜贩子和钟点工一回来,城里人立马翻脸。大城市的人们想方设法用户口等手段在自己和外来务工人员间划下鸿沟:他们是乡下人,他们不是文明人,他们就该干回报不多的体力活。


      浙江台州:墓区中的童年

  位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城乡结合处半山腰上的一片坟墓区。数个油布大棚如同杂草一样“生长”在这些高低错落的坟墓旁,一些外来务工者以及他们的孩子常年居住于此,他们大多来自安徽、河南等地,以捡废品、打工为生。。……          [详细]


    农民工扔烟头无钱交罚款下跪哀求 武汉城管:就让他下跪

  一名农民工扔烟头,被市容监督员捉现行。捡起烟头后,执法人员仍要秉公执法,情急之下,该农民工双膝下跪求情。该场景被一名网友拍照,事后上传至微博,一时引起波澜。……  [详细]


    农民工倒地抽搐20分无人理 市民:害怕惹麻烦

  一名身穿迷彩服农民工模样的小伙倒在站牌下,旁观者说,他在大约20分钟前急病发作,过往的市民无一施救。一位在此摆摊的小贩说:“我本来想报警呢,但害怕惹麻烦。”……[详细]


   毕业生杨阳:融入这座城市真的不容易

  杨阳,一位刚从西安某大学毕业的本科生,由于暂时没有找到稳定工作,租住在西安西斜七路附近的徐家庄。因为没有太多钱,她只能租住在一间只有9平方米大小的房间内,放一张单人床后,几乎没有落脚之地。[详细]


       农民工子女火车站卖假水 躲城管称为挣学费

  在火车站广场果然发现了散落在人群中卖水的孩子。他们稚气未脱,基本年龄都在十一岁到十四岁之间,以男孩居多。大一点的孩子拎一捆矿泉水主动出击,小一些的孩子就用塑料袋装着几瓶水四处兜售。…… [详细]


         建筑工雷小洪:不怕没地住只怕没活干

  雷师傅说,像他们这种工地规模较小,住宿就在工地旁边临时搭建起来的石棉瓦棚子里面,条件稍好一点的工地就组装几个活动板房,让工人们在里面住。不过在夏天更多的是哪儿凉快在哪儿睡,地下室、停车场……[详细]
    广东:公务员招考为异地务工人员专设职位

  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出台“新规”。除了常规的招录,公告也列出了非广东常住户口(生源)报考者的条件,专门面向优秀异地务工人员和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详细]
    江西:“外来务工人员之家” 可免费住宿7天

  为进一步优化就业环境,江西新余市人保局与高新区合作共建“外来务工人员之家”,凡外地到新余市的务工人员,均可在这一全省唯一专门为外来务工人员就业而建成的住宿场所内享受7天免费住宿、就业咨询及就业指导服务。……[详细]
    广西:15万务工人员春节后乘铁路专列外出

  广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600万人。为满足外出务工人员的乘车需求,南宁铁路局决定从2月2日大年初三起,从百色、金城江等务工人员最多的地区,开行至广州、杭州等地的务工专列。……[详细]
  浙江:省总工会免费送1300多名外来务工者回家过年

   700多名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将分8条航线、11个航班免费乘机返乡。再加上600名免费坐火车回家的优秀外来务工人员,今年总工会将免费送1300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回家过年。[详细]
    北京:外来工是北京新市民 将可享受公租房

  市委市政府将采取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政策维护来京务工人员的权益,包括享受公租房政策、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以及在京参加区县乡镇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详细]
      新疆: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2014年起,乌鲁木齐市会将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建立统一的申请受理渠道、审核准入程序。今后,公租房作为一种新的住房保障形式,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详细]
导语: 新近这些年,在宁波这一区域内骤然增加了二三百万“新宁波人”—— 外来务工者,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而引起的农村劳动力的大量 转移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来得太突然,似乎一夜之间宁波突然增加 了那么多人,增加了那么多新的面孔。今天,“新宁波人”与老宁波人加 起来大约800万人,其人口比例大体是1:2,即三个宁波人中就有一个“新 宁波人”,而且“新宁波人”几乎个个都是身强体壮能干活能办事能创造 财富的年轻人。按照成年人人口来比,可能就不是1:2,而是1:1了。
  这是宁波新的工人阶级主力军,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群体,一个极为巨 大的存在,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低估、必须依靠、必须广泛动员起来的 建设宁波的力量。
外来务工者节——一个温暖的节日
十年,我们一起走过:10年之前,宁波已成为全国各地人们创业就业的热土。如何让这些新宁波人有“家”的感觉?东南商报为此做过一个民意调查,有94%的市民赞成设立外来务工者节,大家的理由大致是这样的:“在宁波这座海滨城市给外来务工者设一个节日,让外来务工者有一种回家的亲切感,增加对宁波的认同感。” [详细]
假日学校 免费代管外来务工子女
  在这座拥有400多万名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里,每年暑假都有成千上万“小候鸟”,从外地赶到这座城市和父母团圆。假日学校是由市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为外来务工子女及其他孩子办的免费托管场所。 [详细]
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文化服务“私人定制”
  鄞州今年将全面实施“文化进企业———暖流工程”,安排150万元资金,预计送5000册图书、1000场电影、50场培训辅导、20场戏曲综艺演出,通过公共文化“私人定制”模式,将文化服务送至80余万外来务工人员身边。[详细]
两千外来务工者免费回家
  在各级工会倡议组织下,2014年,全市企业共包车739辆,运送员工返乡33187人次,外来工争取到返乡经济补贴809.72万元;全市工会共帮助外来工购买返乡车票14余万张,各地开设购票窗口的职工服务中心7个,帮助17余万外来务工人员平安返乡。[详细]
宁波企业自建公租房纾解外来工“蜗居”苦
  公司外地员工多,青年员工比例高,近年来受房价高企影响,员工购房压力增大。由于原先公司自建宿舍较少,多年来一直通过在外大量租房来解决员工住房问题。“公租房项目的建成,将直接改善公司员工的生活居住环境,解决单身员工住宿需求,满足60%已婚无房员工的阶段性住房需求。[详细]
结语: 外来务工人员贡献与所得不成比例,是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尚不够完备的结果,也是所谓的人口红利的衍生品。一个大城市如何对待外来务工人员,是这个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我们希望,不光是在春节空城时,所谓的“大城市人”知道外来务工人员的价值和奉献,随时随刻,都要尊重感激他们努力付出,至少不人为设限外来务工人员成为并融入大城市生活。
  对大城市而言,如何善待外来务工人员也是大城市最大的民生问题之一(很多人其实没意识到)。春节空城时,再次提出这个问题,绝非不合时宜,我们当正视这个甚少享受到改革发展红利的城市建设与服务群体。
                                   (本期策划/制作:鲁冠芬 王瑾芸 美编:赵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