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近日正式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53项,浙江以30项的入选项目数量连续四次保持全国第一。
而进入国遗名录的董氏儿科、前童行会,也让宁波的国遗项目数增至23个,位列浙江省第四。
为了更好地保护宁波的历史民俗,弘扬宁波民间活态文化,凤凰网宁波特将进入国遗名录里的23个宁波代表性项目进行一一解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详细]

国家级非遗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 + 省 + 市 + 县"共4级保护体系,要求各地方和各有关部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在中央政府门户网上发出通知,批准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白蛇传传说、阿诗玛、苏州评弹、凤阳花鼓、杨柳青木版年画等共518项。宁波的梁祝传说、奉化布龙、宁海平调、朱金漆木雕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详细]

梁祝传说
梁祝传说发轫于1600年前的东晋时期,经长期流变、发展。[详细]
奉化布龙
奉化布龙由敬神、请神、娱神逐步演变而来,迄今已有800余年历史。[详细]
宁海平调
宁海平调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详细]
宁波朱金漆木雕
在民间美术项目中,朱金漆木雕为宁波特有的木雕工艺。[详细]

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又发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47项),其中包括: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陕北民歌、梁山竹帘等。其中宁波入选的项目有徐福东渡传说,甬剧,姚剧,四明南词,宁波走书,骨木镶嵌,晒盐技艺,渔民开洋、谢洋节,同时妈祖祭典列入扩展项目。[详细]

2011年6月10日,国务院对外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91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64项),包括天坛传说、凤阳民歌、跳马伕、上党二簧、莲花落、拦手门、棕编(新繁棕编)、越窑青瓷烧制技艺、壮医药(壮医药线点灸疗法)、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等。[详细]

        金银彩绣是宁波刺绣的一种,原称"金银绣",即以金银丝线与其他各色丝线一起,在丝绸品上绣成的带有不同图案的绣品,其题材主要取自民间喜闻乐见的龙凤、如意、百鸟等吉祥图案,其传统特色针法为刺绣"盘金"、"盘银"。
        布袋和尚是弥勒佛的千万化身之一,俗名张契此,号长汀子,奉化大桥镇长汀村人,生于后梁乱世,常背一布袋出游四方,喜结善缘。于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在岳林寺圆寂,逝前说《辞世偈》,称自己为弥勒化身。[详细]
        唱新闻是浙东地区流行的一个曲种,在象山、奉化一带尤为普遍。南宋时期已有盲人唱"朝报",后来演变为唱社会新闻。新闻的内容多是当地街头巷尾流传的古今故事和流行小调,用乡音俚语进行演唱。
        林湖越窑青瓷始烧于东汉,最早的成熟青瓷就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被称之为"母亲瓷"。越窑,是中国古代青瓷瓷窑代表者。
        泥金彩漆是宁波传统工艺"三金"之一,以中国生漆和金箔为主要原料,是一种泥金工艺和彩漆工艺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漆器工艺。明清之际达到鼎盛,现仅宁海还保留此项传统手工艺。
        象山渔民号子大多可一唱众和,一呼百应,已知还有《小号》、《一六号》等十余种号子。
        余姚土布,又称"余姚老布"、"小江布"、"越布",早在东汉时期就闻名全国。它是支持当地经济的特色纺织产品,也是当地女子自小就必须掌握的一项传统的手工技艺。

2014年12月3日,国务院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53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53项),包括孟母教子传说、阿凡提故事、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稻作习俗、孝子祭等。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称调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详细]

董氏中医儿科
        源远流长,已有几百年历史,至今已七代相传。随着时代的进步,董氏儿科不断去芜存精,呈现出中医辨证施治的特色。特别是到了第四代传人董廷瑶,更是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辨证思路、治疗方法,并在临床上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董氏儿科》一书则充分体现了董氏家学渊源、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汤药应用、诊治心得等,并附医案说明,使医者一目了然,是不可多得的传承资料。
前童元宵行会
        前童元宵行会是宁海前童塔山童氏族人每年元宵节期间举办的迎神祭祖、欢庆佳节的传统民俗活动。鼓亭抬阁秋千巡游,是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民间习称"行会"。始于明中叶,盛于明末清初,文革时因"破四旧"被终止。1995年纪念前童建村761周年时恢复,以后每年举行。行会宗旨是纪念祖先童濠带领族人开渠凿砩,灌溉农田的功德。作为浙东地区有影响力的大型节庆民俗盛会,前童元宵行会有重要的历史学、民俗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