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3个月前,深陷拆迁之困的江西宜黄县钟家九妹,还不知道一种叫“微博”的东西会改变她个人和家庭的命运;就在近一个月前,一条“悬赏寻尸全城通缉”的消息出现在“厦门警方在线”的微博里引起网民强烈关注,民警通过网友提供的线索,将犯罪嫌疑人抓获。
微博并不 “微”,这个其实很强大的网络舆论工具在2010年以爆炸性的发展速度一跃成为网络问政的新媒介,考验政府的执政智慧。
微博问政:力不“微”、势不“薄”
微博,是一种由博客演变而来的网络新媒体,用户可以用不同的客户端、移动通讯设备登录微博网站,随时随地发送每条通常在140字之内的即时短信息。目前,国内几大门户网站都已推出微博服务。
微博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宠儿,更是网络问政的利器。 2010年,从方舟子被袭到提问广州亚运,从曝光常德抢尸到“我爸是李刚”造句运动,在一件又一件热点议题中,微博都显示出强大的网络信息放大功能。
河南省开封县陈留四中的学生李盟盟2010年高考得了565分,高出该省理科一本线13分。这位平时很少上网的农家姑娘因操作不熟练,第一次志愿没有申报上去,等到补报志愿时,县招办竟然忘了上交,以致李盟盟无学可上。无奈的李盟盟在网上发帖求助,此事随后被一家媒体搬上微博,信息以每小时近万的转发量扩散。两天后,李盟盟就得到被录取的消息。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教授郭巍青接受采访时认为,微博即时、广泛、互动的传播优势,屡屡产生力不“微”、势不“薄”的问政力度。
随着微博影响力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名人开始使用微博,增强了微博问政的力度和广度。和红火的网络论坛与博客一样,当微博得到网民的追捧、一呼百应之际,也对政府的决策、沟通、处置乃至公共治理能力提出新的考验。
期待微博问政可以走得更远
易观智库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09年我国微博注册用户只有800万,2010年底将达到7500万的规模,增速高达837.5%,而明、后两年我国微博注册用户预计将分别达到1.45亿和2.4亿。刚刚起步的“微博问政”能否走得更远、更加平坦一些?乐观者认为,“微博问政”将会在各方推动下走向常态化,并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网民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是微博问政的巨大推动力。网民“贾梦雨”说,网友们用各种手段参与到声势浩大的网络问政行动中,充分体现公众的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另一方面,政府更注重倾听民情民意,决策过程中人民与政府的互动关系更加紧密顺畅。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副院长吴国林说,互联网的互动性和开放性非常适合充当政府与民众交流的补充渠道,微博会继续成为公众表达意见的重要平台。
针对当前微博问政发展迅猛给政府执政能力带来的挑战,珠海市香洲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磊向记者坦言,网络仅仅是一个“前台”,有效回应微博问政的挑战,需要政府在人、财、物的调配和行政运行机制方面做出相当大改善的努力,“要适应网络的透明快速,我们的反应机制要更灵活更透明,这对政府运作系统的改革提出更高新要求。 ”
也有人指出,“微博问政”要注意情绪化和偏激化表达问题。微博因其表达平台的自由性、信息发布的简短性,使得民众表达更为直接,反映的情绪更为外露。这种情绪可能带有一定的非理性成分,尤其在对待公权和政府管理问题上,激烈的言论甚至“网络谣言”的散布,会对官民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沉默的大多数”可能导致真实民意被忽略;言辞激烈的“少数民意”可能被放大;特别是通过商业化专业化发帖、删帖,可能形成的虚假民意等等。专家建议,一方面政府要高度关注微博问政的影响力,时刻关注技术发展新动向及舆情发展新走向,充分发挥微博在推动民众参政议政、加强政府与民众交流方面的平台作用。另一方面,政府也要对“微博问政”的局限性保持清醒认识,建立科学的舆情评判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