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在北京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宁波市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区,近年来结合自身实际,围绕“科学发展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高标准,全面建设美丽乡村,使之成为宁波市新农村建设的金名片。

  • 余姚天华村
  • 镇海郑式十七房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近年来,随着我市 "百千工程"、农房"两改"、联镇带村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全面深入展开,全市的村庄规划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全市3市2县4区(余姚市、慈溪市、奉化市、宁海县、象山县、鄞州区、镇海区、北仑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行政区域村庄布点规划均已完成修编,进入逐步实施阶段;在全市规划保留的1374个行政村中,已经有超过1000个村庄编制或修编了村庄建设规划.......

上李家村 旧村就地易容

  别墅成群,格局有致,三面环河,绿树成荫。这是记者走进鄞州区云龙镇上李家村第一眼印象。

  美不美,第一眼,一眼走进心里来。上李家村不愧为联合国授予的“全球环境保护五百佳村”。多年来,这个村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造林千佳村,省、市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和文明村。而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这几年,上李家村的旧村改造方式,又在宁波的村官中博得好评如潮。

  • 别墅成群,旧村改造成效显

      别墅成群,格局有致,三面环河,绿树成荫。这就是记者走进上李家村看到的感受。上李家村是我市最早开始提出原拆原建的村庄。

  • 原拆原建,尊重民意得民心

            2008年5月开始,村班子开始原拆原建的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上李家村村班子通过对村100多户拆迁户进行登门座谈

  • 服务为民,新村“壳”新更有情

            上李家村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路服务、一站式办结”的服务体制,主要体现在社会救助、劳动社保等八大块内容。

        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提出创建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乡镇都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 文化中心进村 农民文化水平日益提升

            上李家村在精神文明建设中,通过教育、宣传、组织活动,为村民营造了一个健康向上、文明共识、绿色低碳、和谐共处的氛围。上李家村投资200多万元新建了为村民业余提供学习、健身、锻炼、娱乐的村文化中心。

  • “两改两化两完善”农房改造路子正

            村班子通过实施“两改两化两完善”(即改房、改路;绿化、美化;完善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工作,使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提升,真正建成“田园式村庄”。

  •         在坚持村庄总体规划的前提下,上李家村以拓宽道路,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污水处理、四旁环绿、拆除违章建筑或零星旧房等为村庄形象改观的主要工作目标,对村容村貌进行整体改观。

    上李家村以其原拆原建的科学发展布局在我市独占鳌头,但这只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村民同圆梦

村庄景区化 澥浦新中心

 镇海十七房村,一座以郑氏古村命名的美丽乡村,更因“宁波商帮”的文化底蕴久负盛名,这里是宁波帮的起源,走出了郑熙、郑世昌、郑尊法、郑景丰等一批宁波名商,孕育出百年老字号“老凤祥银楼”、“四恒银号”,民族工业的典范“英雄墨水”、民间邮政业的先驱“全盛民信局”等响当当的民族品牌。

  如今,随着村庄景区化建设和全镇中心向十七房村的转移,这个古村抓住时机,脱胎新生。

        美丽乡村靠建设更靠经营。建设美丽需要魄力,经营美丽更需智慧。既要立足于改变村容村貌,通过规划引导和环境整治,实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河塘净化、卫生洁化、环境美化、村庄绿化,使村容村貌更加优美。更要加强对环境的管理与维护,以市场化方式建立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卫生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

千年河头村 彰显古风貌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许多人对田园生活都有一种内心向往。

        方家河头村,是慈溪目前唯一一处古村落文化遗产,也是宁波市域内为数不多保存较完整,历史文化价值较高的古村之一。2003年河头村以“水秀、树古、名胜遗迹众多”被列为慈溪市市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古村的“四古”———即古屋、古树、古井、古道,被视作方家河头村的核心价值所在。河头千年古村以古村保护整治为基础,以乡村休闲旅游为突破,以文化提升发展为亮点,通过对古屋、古树、古井、古道的改造,完成了初步的修整工作。

         除了古村的改造,规划设计院还着力于发展旅游村庄,挖掘方家文化,做好村落环境、方家文化建筑、特色活动等展示,将方家河头村打造成一个食、住、行、娱、健为一体的特色古村。

         与此同时,近年来该村把电烙铁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据村委会主任介绍,全村56家个私企业中有大部分为电烙铁产业,方家河头村成为全国生产电烙铁的主要产地之一,产品远销欧洲及东南亚各国。

        实施村庄整治建设以来,毛岙村紧紧围绕强管理、重服务、抓整治,以“村绿、房齐、路净、灯亮、水清、景美”为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村美、民富、班子强、风气好”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 科学安排村庄建设

    以规划为依据,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大力开展以生态功能为主的村庄整治建设。对村民住宅外立面进行改造,统一建筑风格,“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特色初步显现;加强村庄道路建设,硬化率达到100%;投资220万元,建成村污水集中处理工程

  • 突出组织建设 强化村庄管理

    不断加强村党支部建设,提升管理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自觉做到“三分三合”:职责上分、思想上合;岗位上分、力量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建立重大事务集体决策制度,涉及村庄建设的大事、要事,邀请村民代表参与讨论、决策,做到集体事务集体决定。

  • 以人为本 大力提升村庄服务

    引导做好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白茶、杨梅、橘子等高山生态项目,完善村庄旅游设施,加强与旅行社的沟通联系,探索发展乡村旅游。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累计投资近80万元,完成对旧大会堂、健身广场、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公共设施的修缮建设。

青山绿水 和谐生态毛岙

锦绣天华 绽放姚北

  余姚天华村,地处朗霞街道西南部,村域面积5.65平方公里,2001年由原天华村、张朗村、禾山村、乐城村四村合并而成,村域范围以耕地为主,水系发达。各自然村比较分散,中心功能以原天华村为基础的聚集力较强。现村庄共有村民人口4566人,户数1467户,外来暂住人口500人,现分18个村民小组,56名村民代表,149名党员,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卫生村、浙江省文化示范村等荣誉。

  • “乡村大世界” 入驻天华村

    近年来,天华村着力打造一个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最美乡村。2009年,通过多次召开规划方案交流会、审查会,天华村与央视CCTV7套《乡村大世界》栏目签约,将余姚天华村作为华东地区的唯一落点项目。

  • 符氏宗祠 源远流长

    符氏宗祠与其说是天华村的“地标”建筑,不如称其为将符氏子孙紧紧凝聚在一起的圣殿。就其建筑风格而言,是一处典型的清代浙东祠堂建筑,四合院式建筑,白墙乌瓦,坐北朝南,三进三出。

  • 让美丽到家创建4A级旅游特色村

    随着央视这个大平台强有力的推介,天华村的名气逐渐叫响,但要成为真正的明星村,天华人还有不少路要走。为此,村班子确定了文化强村、旅游富村、创建4A级旅游特色村的发展目标。

美丽乡村建设“水”为先

        美丽乡村建设“水”为先,但当下治水再不是乡村单打独斗了。区域水系终于纳入统筹治理规划,加大力度实施综合整治。宁波奉化大埠工业区块近期开展大整治:7家存在偷排漏排污水行为的化工企业分别受到了断电断水、停产整顿、取缔生产、追缴排污费等处理,多名黑电镀经营者及危险废物倾倒肇事人被移交公安机关。同时,奉化市政府投入资金,对这一区块实施污水截流工程,确保流经大埠区块的剡江水质不受污染。

    治水更要“管”好水。宁波“大水缸”的护水先锋队提供了很好的新思路。

        宁海县境内的白溪水库,总库容1.684亿立方米,是目前宁波最大的“水缸”。夏季日供水量约为60万平方米,约占宁波城区日供水量的一半。因此,保护水库的水环境,保水、护水、节水就成了白溪水库管理局全体党员、职工的一项任务。

        在这里,有一支由党员为骨干的护水先锋队,从宣传发动当地村民一起保护水质,到给予上游村庄经济支持补助,结对帮扶库区困难群众,再到请知名高校的水资源保护专家来分析当地水质以及提供保护建议等等。

  “治水者治天下”。 可以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兴水利除水患的奋斗史。

  兴水利、除水害,事关治国安邦。从“三农”的视角看,水利犹如命脉。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把水利提升到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第一次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近几年频发的大区域严重洪涝干旱灾害,充分暴露了水利“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突出问题。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确保粮食安全列为首要任务,农业强基依旧绕不开“水利”这一关键字。

  建设美丽乡村,不乏“治窝”的范例,“治水”进行的怎么样呢?

  这是一组来自宁波市水利部门的数据:2010年起,宁波市改变以往单条河道的“线状”治理模式,而是以乡镇为单位将环村、穿村而过的区域水系纳入统筹治理规划范围。全面推进农村河道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目前,宁波市已累计建成289个村庄水环境治理项目,其中市级水环境村207个,县(市、区)级水环境村82个,完成农村村级河道整治的长度近2000公里。

  截至到2012年,全市已拆除露天粪缸229672个,新增公共厕所9675座。

  记者在走访村庄的时候了解到,从前“脏乱差”的代名词“露天粪缸”已经毁尸灭迹,在走访鄞州区高桥镇大西坝村时,一位村民说:“粪缸不再有了,村子里也没有苍蝇满天飞的现象了,村子的风气也好了!”

  露天粪缸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露天粪缸大大有碍观瞻,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夏天尤其如此。特别是当农民在露天粪缸舀肥的时候,那股臭气真的能飘到几里开外。一些初次见到露天粪缸的城里人,会恶心得几天吃不下饭。

  此外,周边毫无防护设施的露天粪缸对行人尤其儿童是一大隐患,不小心掉入其中,轻则全身污秽不堪,重则有失去性命之虞。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宁波各地多次出台改造露天粪缸的红头文件,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农村科学知识的普及、富裕程度与卫生意识的提高让越来越多的农户自觉废弃了露天粪缸。但直至本世纪初,露天粪缸才在宁波农村基本灭绝。   

  •  

美丽乡村露天粪缸须处理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进程中,各地都有自己的“看家宝”。据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余姚朗霞跃居为国内闻名的裘皮制品集散地;慈溪河头村的电烙铁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宁海县找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平衡点,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项目;镇海郑氏十七房村深入挖掘自身的文化底蕴,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沙地村 “兴旅富农”

        沙地村位于象山县定塘镇东首,座落于大明山脚,众山环绕,绿树成荫,是一座自然风光秀丽的小山村。全村耕地面积592亩,山林面积3093亩,现有户数232户,人口828人。

        近年来,该村在村支部的带领下,抓机遇、谋发展,充分利用资源、区位优势,发挥支部和党员的先锋作用,因地制宜,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党建领村、科技兴村、产业富村”的发展路子,实现了壮大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的“双赢”目标:去年,沙地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3162元,高于全镇平均水平10%以上。

  • 审时度势兴旅富村民

    沙地村地少山多,传统耕种模式,土地效益不高,村集体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早些年,村民人均收入6210元,村里年经济收入仅3.36万元。

  • 资金担保消后顾之忧

    沙地村农家客栈起步晚,发展快,融资成为发展壮大的一大瓶颈。目前多数的农家客栈经营以农村信用社和民间借贷为主,融资能力相当有限,严重制约了今后农家客栈之间的整合、重组和壮大。

        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让农民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全市126个市级以上农家乐特色村(点)吸纳从业人员1.5万余人,间接从业人员5万余人。2012年接待游客1719.1万人次,实现直接营业收入17.2亿元。同时连动周边采摘和特色农产品销售约20亿元。

  • 农家乐了

    笔者入住的是一家叫“四季景”的农家乐,女主人唐芬是位地道的山村妇女,不高的个子,黑黑的皮肤,做起事来干练利落中不失山里人的憨厚朴实。闲谈中笔者得知,她的农家乐自2006年10月开张以来,生意一直很好,而且一年比一年好,今年房间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了。

  • 游客乐了

    这里地处余姚、上虞、鄞州、嵊州、奉化五县交界处的四明山腹地,最高海拔有890多米,常年平均气温只有13℃左右,即使骄炎如火的夏天,绝对最高温度也不会超过32℃,大片的高山森林,充足的负氧离子、“天然氧吧”,是避暑休闲的最佳去处。

  • 政府乐了

    2005年,四明山镇党委、政府提出了花木强镇、旅游兴镇的思路,出台了发展“农家乐”的扶持政策,并根据仰天湖得天独厚的天时地理优势,帮助村里硬化道路、整治环境,营造气氛,引导发展旅游休闲农家乐。

四明山 仰天湖农家乐翻天

        美丽乡村,文化是魂。相对于物质生活而言,当前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极为贫乏。因此,建设美丽乡村,必须传承乡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乡土文化繁荣,就要根除陈规陋习,创新活动载体,建设文化设施,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让农村融入现代文明气息,把美丽乡村打造成农民的精神家园。

鄞州湾底村 都市里村庄

        为彰显文明村风、营造文化氛围,横坎头村以创建浙江省文明村为抓手,努力打造农村风尚良好、文体活动丰富、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秩序良好、农村经济发展的文明新村。

  • 提高村民素质 创建文明村

    横坎头村坚持把提高村民素质、激发群众参与作为文明村创建的首要目标,引导广大群众在接受教育、参与活动中提升素质。在每月分别对村党委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开展集中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建立由92名党员组成的党员志愿者队伍,经常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 建立道德讲堂 深化文明户

    为了更好地弘扬红村文化,横坎头村建立了“道德讲堂”,邀请梁弄“红色之光”宣讲团成员为村民群众作道德讲座,同时,深化“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创评活动,使广大村民群众通过参与评选活动感受美德、接受教育。

  • 不断发展文体阵地

    近年来,在结对单位的支持下,横坎头村陆续建成村落文化宫、计生广场、农民公园、道德文化长廊等文体阵地,并利用浙东行政公署、浙东银行、报社等红色资源,创新建立全市首个红色村史馆。同时,该村组建了戏曲、篮球、花轿表演等5支业余文体队伍。

余姚横坎头村 弘扬红色文化建设文明新村

        雕花飞檐、石墙黛瓦、炊烟袅袅……在宁波,爬坡攀山后,你也许不经意就能撞上一座座世外桃源般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犹如珍宝般,散落在宁波各地。

        可惜的是,能够原汁原味保留下来的村落,还是太少。这两年,宁波正在努力保护起来。近日宁波市正在启动第二批市级历史文化名村评选,目的就是要把有价值的古村落保护起来。

        事实上,早在2005年,宁波市就评出了首批10个市级历史文化名村。可是从规划部门的回访看,这批历史文化名村,虽然大规模的破坏少了,但摆在古村前的尴尬也不少,最主要的就是“缺政策,缺资金”。

        古村落该如何保护,曾有宁波民间文保人士呼吁,由政府出台政策,社会力量提供财力支持。

        好在,记者从市规划部门了解到,他们即将开展对首批历史文化名村现状的评估,为下一步的保护提供指导和建议。

文化名村保护“心有余力不足”

首批文化名村保护“心有余力不足” 因为缺政策,缺资金


  其实,早在2005年,宁波市评出了首批市级历史文化名村,有包括象山县西周镇儒雅洋村在内的10个村落入选。

  首批村落目前的状况如何?据规划部门介绍,他们也有关注和回访这批村落,从目前情况看,大规模的破坏没有了,可要谈及保护,由于缺配套政策,大多数村落可能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宁波启动第二批市级历史文化名村评选   要求有人文特色,保存完好


  古村落,是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是中华民族的根。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很有价值的古村落,正面临自然衰败和人为破坏的双重威胁。

  “对古村落的保护规划研究刻不容缓,对这些村落文化价值进行认定,从而加强保护,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工作。”宁波市规划局区域规划处处长田小茸说,目前一些古村落,要么忽略了对历史环境的科学保护,要么一味拆旧建新、营造假古董,要么单纯将遗产保护活动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其村民生活割裂对待。这些做法都不同程度地破坏了历史村镇的传统风貌,将很多遗产变成“遗憾”。

村里补助或是委托专业机构 两个样本,两种模式


   2002年开始,余姚大岚镇柿林村靠着丹山赤水景区和村里的传统风貌,吸引了大批游客。为了保护古村落资源,村里还制定了保护规划。如果村民需要翻新老房的,必须提前审批。通过率很低,即便是审批通过的,也要按照村里的要求“修旧如旧”。比起普通翻修,这要多花不少钱,为了让村民“守规矩”,村里还会给予一定补助。

  至于余姚金冠村,因为村民大多外出就业,空出了不少房子,经村民同意后,招商引资引入大公司统一经营,村里也委托专业机构制定了保护方案。

美丽中国建设,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近年来,宁波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实现村庄环境整治全覆盖。如今,宁波农村处处风景如画,让人流连忘返。

策划/制作:鲁冠芬 王瑾芸 李晟 柴泽悟 美编:赵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