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三月是属于雷锋的月份。岁月之河悄无声息地淌去,时代的精华却在历史的拐角处沉淀下来,结晶成了我们学而不倦的雷锋精神。 虽然雷锋已经离开我们半个世纪,但“雷锋精神”从来没有从人们的身边远去,许许多多的“雷锋”其实就活跃在你的身边。他可能是一位出租车司机,可能是一位人民警察,可能是一位环卫工人,也可能是一名“白衣天使”...... 在第51个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凤凰网宁波站推出“宁波正能量”系列专题,为你讲述宁波一个个“雷锋”的故事。让我们追随雷锋的光辉足迹,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弘扬社会正气,共同培育和践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
解读人民的孝子徐祥青 关键词: 乐观 低调
村民冒着风雪送别徐祥青
徐祥青1966年2月出生,1985年入伍,1990年参加公安工作。
2014年2月5日,徐祥青因癌症医治无效逝世,年仅48岁。
曾被评为2012年象山县抗台救灾先进个人、象山县公安局2012年度“十佳民警”, 2012年度“最美象山人”,2013年度全市公安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宁波好人”,2012-2013年度“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美丽警察”,全国公安机关“学雷锋活动成绩突出个人”,立个人一等功一次。目前,徐祥青同志的先进事迹已入编象山党史。
- 在宁波象山大徐村,只要一提起他,村里人就会竖起大拇指,这个人是徐祥青,今年48岁,是象山县公安局后勤科民警。他没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所做之事都是举手之劳。但就是这些小事,他坚持了29年。老百姓喜欢他,称他为“大徐村民的好儿子”。 一个月前,徐祥青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而建孤寡老人食堂,让他们吃上一口热腾腾的饭菜,是他临终前最大的心愿。 今天,在3.5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凤凰网宁波站记者走进大徐村,走进这个“老年食堂”。 火红的灯笼、整洁的桌椅、热气腾腾的饭菜,还有老人的笑脸,这是记者看到的景象,看着村里的孤寡老人的一日三餐没有了后顾之忧,相信徐祥青也应该含笑九泉了。
- 尊敬老人、助人为乐,是徐祥青一家的家风。徐祥青古稀之年的父亲徐振伦,是大徐村里无人不晓的“大雷锋”,经常背着一个“百宝箱”,不管村里哪户人家遇到难题,就立马无偿帮助。
- 这一份助人的赤诚之心,通过言传身教,代代相传。
- 每次村里老人有事,在象山丹城工作、生活的徐祥青总是能在第一时间赶回来。这是因为他在村里有“眼线”———他的父亲徐振伦。
- “你瓜子买得太硬了,买来给谁吃,牙齿吃掉下来怎么办?”徐振伦对儿子敬老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经常数落他工作没有做到位。
- 这也难怪。在村里,徐振伦自己就是公认的“活雷锋”。哪家有东西坏了,他就当自家的一样认真修理,有时还自掏腰包买零件;谁家需要帮忙,他就立马放下手头上的私活,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救急。
- “爸爸平时话不多,但他用行动告诉我,尊敬老人是分内事。”徐祥青说,父亲没有做过什么令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但那一件件的小事,如涓涓细流,流进自己的心里,生根发芽。
- 徐振伦的一句话给徐祥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心里有老人,不是买几样东西就能解决的,要知道老人心里想什么,要知道老人真正需要什么?”徐祥青将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经验,试图真正走进老人心里。
- 退休后,徐振伦揽下了义务管理殷夫纪念馆的活,而这一干就是18年,18年里,老人每天早上8点半开门打扫清洁,每天下午四五点来检查关门,即使是在徐祥青追悼会的那天,徐振伦也不忘到殷夫故居看看。
- 当问到徐家的家风家规时,徐振伦告诉我们:“随心、平心、宽心、爱心。”徐振伦告诉记者,祥青走了,但徐家的家风没有倒。
- “爸爸平时话不多,但他用行动告诉我,尊敬老人是分内事。”徐祥青说,父亲没有做过什么令人印象特别深刻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却是那一件件的小事,如涓涓细流,流进自己的心里,生根发芽。
- 徐祥青敬老的举动最早可以追溯到1985年。那一年,才19岁的他参军入伍,领到了人生第一笔工资。
- 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村里的“五保户”阿富公。老人住着低矮的茅草房,由于少人照顾,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 之后,徐祥青省吃俭用,在当年春节前夕,将好不容易攒下来的20元钱汇给了老人,让老人过了个好年。然而,第二年老人就去世了,这一切触动了徐祥青的心,让他体会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心痛。
- 从那时起,他决定将大徐村的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尽心行孝。
- 转业回来后,只要单位不加班,徐祥青几乎每周会回村里来“报到”,给老人送点吃的东西、陪着老人唠嗑、帮助老人整理屋子、检查家用电器等等。
- 前年,象山港大桥开通了,几位老人想去看看大桥!徐祥青听到后,在当年重阳节就花了几千元钱租来一辆大巴车,载着全村70多名老人去看象山港大桥,这样免费的重阳节活动徐祥青已给他们组织了多年。
徐祥青生前为村里的老人换灯泡
指着相片说:“他们都是我的亲人。”
徐祥青向老人嘘寒问暖。
- 当初是徐振伦的言传身教感染了徐祥青,那么徐祥青的敬老举动也同样影响着他的儿子。
- 放寒暑假时,徐祥青偶尔也会带上儿子徐嘉峰去老人家打扫卫生或送些米、油。徐嘉峰一直以为,父亲做好事也只是偶尔为之。
- 直到去年年初,媒体对徐祥青29载默默帮助老人的事迹进行报道后,徐嘉峰才发现:平时乐观、开朗,“像个小孩”的父亲还有另外一面,“感到震惊,令人肃然起敬。”
- 年幼时的徐嘉峰在爷爷奶奶的宠爱下,和眼下很多孩子一样,是家中的“小皇帝”。有一次,他跟徐祥青上街,看中一件玩具,赖在商店门口,非要买不可。徐祥青也不说什么,头也不回就走了,最后他还是打电话求助才回的家。 “从此之后,我就改掉了这个毛病。”徐嘉峰说。
- 潜移默化中,徐祥青乐于助人的精神在徐嘉峰心中扎了根。大二那年,他靠做家教赚了1000元。有一次,徐祥青和他在家闲聊,说起大徐村的寒门学子。徐嘉峰二话不说,当即把1000元捐了出去,“当时我爸也不知道我有这笔钱。”
- 除了家中长辈的影响。还有一位老乡的事迹,也总是鼓励着徐祥青以及周围的人,他就是被誉为“京城活雷锋”的孙茂芳。
- 孙茂芳,49年如一日学雷锋,曾走遍八省一市宣讲雷锋精神;他,先后资助了近20名孤寡老人、残疾人和30余名特困学生;他,身穿军装、佩戴勋章,拿着学雷锋专用名片走街串巷……
- “我出生在象山东陈乡的农民家庭,母亲早逝,她临终前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做个好人’。多年来,我一直牢记她的教诲。”
- 2003年,孙茂芳回到象山老家,在村里转了一圈,就将儿子准备结婚用的1万元钱捐给村里修路。他与村干部到附近的工厂募捐,共募集了30多万元建设资金。“致富路”很快修好,村里的农产品从这条路源源不断地运往山外。
- “学雷锋做好事,一时吃亏是有的,但最终是幸福的、快乐的。”孙茂芳说,他最难忘的是,一次在街头参加学雷锋活动时晕倒了,是6名小学生掏出零花钱,打的送他到医院救治。“幸福是什么?就是那种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感觉。”面对记者的追问,孙茂芳笑了。
- 160年前,美国作家写过一个叫《警察的“谎言”》的故事:小镇青年因女友移情别恋自尽,死者的亲属哀伤而绝望,不仅因为亲人逝去,还因为他们是基督教徒,保守的小镇居民会视他们全家为异教徒。然而,侦办案情的警长却宣告:“这是一起谋杀案!”面对大惑不解的助手,警长严肃地说:“一句因仁慈而说出的谎言,上帝也会装着没听见。”故事告诫人们:编造为他人幸福的谎言而得到高尚。
- 一年前,象山县发生了一起现实版的“警察的谎言”。大徐村一位老人向省公安厅投寄一封信,“举报”民警徐祥青多年来在“谎言”的掩盖下,自掏腰包默默地照顾、资助着村里上百位老人。他的那些“谎言”善良、纯洁、高尚,令人肃然起敬。
- 徐祥青“撒谎”起来心细如发,分明是自掏腰包资助困难老人,但“谎称”是别人托我转交给你的、是“政府发给你的”;分明是借钱帮人付了住院费,却说是医院有“绿色通道”;……徐祥青这样做,除了担心有人不理解会产生风言风语外,更主要是考虑到很多老人并不希望被人当作需要照顾的对象,因此产生思想负担。
- 在徐祥青的心中,全村的老人都是自己的亲人。
- 2011年,村子里出现了蹊跷事,许多老人收到了莫名的补助款,有细心的老人去镇政府里一打听,并无此款项。村里老人将此情况向村长反映后,村主任也没弄明白。到了2012年初,莫名补助款又来了,这次村主任觉得肯定是有人在做这个事,决定要查清楚。事情发生后,村主任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徐祥青,打电话给徐祥青时,徐祥青矢口否认,没有做过。
- 几个月后,村民周成海找到村主任,说这笔补偿款很大可能是徐祥青发的,他刚才在徐祥青家里时,听到徐祥青跟别人打电话说起此事。至此,事情终于水落石出,徐祥青看望老人时,很多老人不愿收徐祥青的钱,徐祥青为了让老人安心收下,就借助于其妻子在镇政府负责财务为由,说这些钱是镇里的补贴,是镇里托他带来的。
- 村主任说,事情查清后,村里开会粗略统计了一下,收到徐祥青补助款的有30多人。徐祥青究竟帮助了多少人,做过多少好事已经无法统计,有些老人已经过世。就现在的统计来看,村里80多位老人受过徐祥青的救助,这些年徐祥青花在村里老人身上的至少10多万。
- 老年食堂坐落在村子中央,外墙上“大徐村居家养老中心”几个大字格外显眼。
- “这几个字还是前几天才写上去的。”村支书翁荣良介绍说,“这个老年食堂的取名本来要征求徐祥青的意见,可他一直在医院,后来村民就根据他当初的意愿,取了‘居家养老中心’这个名字。”
- 粉刷一新的白墙,在阴雨朦胧中显得格外耀眼。特别引人注意的是“老年食堂”的外墙,上面写着“弃官寻母”、“百里负米”、“孝感动天”3个尊老、敬老、助老的故事,仿佛在讲述这个“老年食堂”与众不同的来历。
- 每个人只要怀揣梦想,就有机会走上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这个大舞台。去年12月21日晚上,徐祥青已身患重病,但他就是因为怀揣着一个梦没有圆,走上了《中国梦想秀》舞台。
- 在《中国梦想秀》的舞台上,徐祥青告诉大家,想给大徐村的孤寡老人们建一个老年食堂,让手脚便利的老人们,可以一日三餐有温饱,让手脚不便的老人们也可以吃到送上门的热腾腾的饭菜。
- 他的这一爱心感动了现场266位梦想观察员,公益捐助团为他现场圆梦,所有人都感受着徐祥青身上那股闪闪发光的正能量。
- 从杭州回来后,徐祥青由于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在病床上,他仍念念不忘老年食堂的进展情况。他说,等自己身体允许了,一定会把这个梦想付诸实施,争取早日实现。
- 他去参加中国梦想秀,根本不是为了一个人出风头,而是想借这个平台,实现他的让众人为老人施爱的梦想。
2013年4月17日
徐祥青在最美象山人颁奖典礼上。
徐祥青一家合影
前排是父亲,旁边是儿子和妻子
- 连着数日的连绵细雨,昨天(3月3日)的象山终于开晴。走进象山大徐村,淳朴好客的村民就迎了上来询问是去哪里,得知我们要去老年食堂,其中一位蒋女士说她是老年食堂的义工,可以跟她一起去。
- 象山大徐村,这个近段时间被媒体铺天盖地表扬的宁波好人徐祥青的老家,这个“大徐人民的好儿子”,在2月5日去世,而他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建设一个老年食堂,让手脚便利的老人可以一日三餐温饱,让手脚不便利的老人可以吃上送上门的饭菜。今天,笔者来到了这个老年食堂,刚开业不久的食堂崭新一片,占地500多平的食堂被打扫的干干净净。
- 大徐村的村中心,离徐祥青的老宅不远,老年食堂就坐落在这。
- 穿过长长的小巷,一间古香古色的平房伫立眼前,粉刷一新的白墙,挂着“居家“养老中心”的牌子,在一片黑瓦灰墙中,显得格外亮眼。
- 院子宽敞,边上种了不少花草,经过屋外的走廊,外墙上挂着三幅宣传画,“弃官寻母”、“百里负米”、“孝感动天”,每一幅画里都是一个尊老、敬老、助老的故事。
- 房子不小,有三百多平方米,一间餐厅、一间厨房,洗手间、储藏室、办公室,该有的都有。
- 为了纪念徐祥青,餐厅有了新名字,“祥青餐厅”,一走近,挂在墙上的一张巨幅照片吸引了记者的注意。照片中,在大徐村老年协会的门口,20多位老人站得笔挺,徐祥青就在中间,还是那样高大,还是那样笑脸憨憨。
- 2013年2月拍下的照片,一年后再见,近在眼前,鲜活如初。
- 餐厅整洁明亮,长桌圆桌依次排好,椅子是毛竹椅子,桌布是橘红色的,透着一股温馨和喜气。转了一圈,记者发现,偌大的餐厅竟没有一根柱子,前来帮忙的村民告诉记者,这是祥青的设计,老人大多行动迟缓,眼神也不大好,没有柱子,来吃饭的老人就不会磕着碰着。
- 都说徐祥青心思如发,老年食堂的每一处细节,都无不体现着这点,就连临终前,他还惦记着食堂的一点一滴。
- 记者注意到,“祥青餐厅”出菜窗口,放了一只画着笑脸橘子。徐祥青生前曾在办公桌上放了两个画有笑脸的橘子,一个对着自己,一个对着同事,代表他的乐观精神。
- “这张笑脸会坚持放下去,不仅是为了纪念祥青,也是为了记得祥青的精神。”
- 下午两点,安静的老年中心只听到一阵阵切菜声,在蒋女士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食堂的后厨,米鱼的香味已经弥漫开来,都是相熟的朋友,蒋女士一到厨房就开始洗菜抛皮,“周师傅早上6点就去买菜了,每天都在老年食堂给老年人做饭。”蒋女士给我们介绍这位同样满鬓花白的厨师。今年66岁周梅全,和徐祥青还是故友、邻居。问起徐祥青就一下就沉默了,只是跟我们说:“祥青是个好人,我们都该跟他学习。”
- 开过20多年的饭店,干了20多年的大厨,周梅全的手艺没人说不好。几年前,因为腿脚不好,退休回家,本以为这辈子再也不会操刀挥勺的周美全说,要不是祥青,自己可不会随意揽活。
- “祥青家就在我家隔壁,看着他长大,做了那么多的好事,都应该向他学习,我也一样。”周美全说,趁自己身体还行,就决定接下这个活,发挥发挥余热,让走了的祥青也有个安慰。
- 同样是在食堂做义工的张女士,提到徐祥青,“以前他老会来村里做好事,现在他不在了,我们应该来继承发扬他的这种精神。”张女士还跟我们透露,他来老年食堂做义工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他的丈夫甚至鼓励她多去照顾老人,家里的家务活他来做。
- 回到老年食堂的时候正赶上开饭,热气腾腾的饭菜一上桌,香味扑鼻。都是一些孤寡老人,一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和大伙围坐在一起,吃吃饭,聊聊天。徐振伦也与他们坐在一起,他把家里自己腌制的螃蟹拿出来跟大家分享,老人们吃的津津有味。
- 当我们问到一位80多岁的老人时,他说,他好多次受到徐祥青的照顾,他一个人住在老家,因为长期没有亲人的照顾,徐祥青经常会来看望他,还给他送钱送吃的,没想到这么个好人这么早就走了,说到这个,老人眼里都泛上了泪花。
- 在食堂忙里忙外的一个年轻小伙正给老人打着饭,他叫周成海,他也是老年食堂的义工,他告诉我们他以前接受过徐祥青的帮助,现在他要继承发扬徐祥青精神,建老年食堂是他的心愿,现在我们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完成徐祥青的遗愿。
- 正说着,他已经拎上了保温桶,他说他要给一个中风在床的老人送饭去,跟着周成海,我们一同前往了这户人家,穿过一条窄小的石子小路,来到了老人家里,因为长期中风在床,这位老人只能靠子女来料理日常,根本不能动手吃饭,周成海把告诉我们,只要村里有老人生病不能去食堂吃饭,他们都会上门给老人送饭的。
- 大徐村老年食堂这份遗产饱含着徐祥青的心血,倾注了他对老人无限的关爱。现在,老年食堂已经开张,老人们已经开始在食堂吃饭,而徐祥青却离开了老人们,这份实实在在的遗产正在激励更多的人,接过他的爱心接力棒,在他去世后能够继续照顾大徐村的老人们。
- 周主任告诉我们,之前社会各界给老年食堂捐助的60万已经所剩无几,而《中国梦想秀》承诺的10万元梦想基金到现在还没有到账,眼看着老年食堂资金越来越少,而每天的食物都需要保障,“现在象山、宁波各个单位都在捐资,村民们把自家种的菜都往食堂送,”只希望我们的老年食堂能永远办下去,帮助越来越多的人,把徐祥青精神发扬光大。
- 在徐祥青身上找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迹,可就是他看似平凡细微的一举一动,不仅踏踏实实落在老人们孤寂的心间,也真真切切印在了身边人的脑海中,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 或许,我们的好人徐祥青并未曾离开。他的一举一动已经在那些见证过他敬老事迹的人,那些受过他帮助的人,还有他的家人心中打下烙印。
-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有些变化,虽然微小,但总在发生。周主任长告诉我们,自从徐祥青那么多年来默默照顾老人的事迹在村里传开后,村里的风气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一些微小,可喜的变化,风气好了很多。
- 据悉,为了更好地传递徐祥青精神,象山县公安局决定将之前的承担爱民帮困任务的“知心警花”和“阳光警队”合并,成立“徐祥青爱民警队”,将爱民敬老的传统延续下去。同时,大徐村居家养老中心准备专门开设徐祥青事迹陈列室,让人们学习他29载无私奉献的精神。
- 徐祥青精神已经深深扎根在大徐这片土壤上,开出了报春的花蕾。
- 编辑手记: 在孤寡老人们含泪的目光中,在村民们的交口称赞中,我们发现这位不善言辞的基层民警,所做之善事让人既诧异又动容:他用自己近半的收入,接济困难老人,不但逢年过节探望,还经常组织他们外出旅游;节假日,他为老人打扫卫生,带他们看病求医……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做好事不留名,常年借他人之名为老人们谋福利,直至去年才被村干部调查出是其所为。 为人民服务绝不是一句空口号,为人民服务到实处、急处、难处,才能体现人民警察的真正光荣。党的十八大明确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这“两个者”的双重定位,为公安机关在新时期如何自觉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奠定了思想基础、指明了工作方向。而和谐的警民关系,则是公安机关践行好“建设者”和“捍卫者”职责使命的基础条件。 在这个春天,在甬城大地,暖暖的警民鱼水情在交流涌动。正是这股暖流的存在,使得我们的家园更加平安,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谐。我们衷心祝愿这和谐警民之情,如青松般常绿,如春笋般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