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6月22日,从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好消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这意味着中国大运河这部史书又翻开崭新的一页,而作为大运河27个申遗城市之一的宁波也从今天起跻身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行列。那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宁波段是什么样的,大运河申遗成功又为宁波带来了什么呢?

世遗:靓丽而厚重的世界级文化名片

"宁波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31处文保单位和源远流长能追溯到7000年前历史的河姆渡文化……[详细]

申遗成功后,让大运河可持续发展

有专家指出,调和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时,首要原则就是要尊重历史和自然,以合理的方式让文化遗产延续……[详细]


丈亭三江口 姚江与慈江汇流


宁波三江口 大运河的东端

  • 向左
  • 向右

浙东运河上虞至余姚段中的宁波段

浙东运河上虞至余姚段中的宁波段

从五夫升船机至曹墅桥。这段运河是沟通曹娥江和姚江的运河河段,历史上对促进沿线城镇的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仍保留着运河两岸村镇相依的自然风貌。根据文本内容,这段运河始建于宋代(10~13世纪),是利用当地的湖泊沼泽,经人工整理后形成的运河。现为六级航道,平均宽22米,水深1.5米。

浙江运河宁波段

浙江运河宁波段

从余姚丈亭三江口经慈城,向南抵小西坝,总长约23公里。这是宋代浙东运河黄金时期开凿的航道,取代了丈亭以东姚江自然段,避免海潮对航道的影响,这种自然江河与人工塘河并行结合、因势取舍的设计、构筑理念与航运方式,正是宁波地区古代航运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体现了线路规划的科学性。

宁波三江口和庆安会馆

宁波三江口和庆安会馆

宁波三江口是大运河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点。

宁波庆安会馆,则是浙东运河沿线,在水运交通便利、商业发达经济繁荣的地区,逐渐发展出的商业设施。反映了大运河沿线因运河而发展繁荣的贸易和工商业情况,代表了由于漕运维护修建的大运河衍生影响。会馆同时又是祀神的庙宇,供奉航海保护神妈祖。

 浙东运河被列入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

浙东运河又名杭甬运河,是中国浙江省境内的一条运河,西起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跨曹娥江,经过绍兴市,东至宁波市甬江入海口,全长239公里。运河最初开凿的部分为位于绍兴市境内的山阴故水道,始建于春秋时期。

2008年11月,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延伸段和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联通的通道,浙东运河被列入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浙东运河的历史:浙东运河的历史最早可上溯至春秋晚期越国开凿的"山阴古水道"。根据历史文献记载,这条古运河从绍兴东郭一直延伸到曹娥江旁,全长20余公里。在此基础上,晋代人沟通了姚江与萧绍平原河道的联系,使它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秦统一中国后,对沟通钱塘江和长江的水道作了整治,初步奠定了浙东运河的基本走向;隋炀帝在开凿京杭运河时,对它也作了整治,使它与京杭运河的沟通更加畅通;唐中叶,曾多次对浙东运河进行疏通、深挖和修筑,并对两岸平原沟渠进行整治,便利灌溉和航远;南宋时,历时近一个世纪对其全线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疏浚,通航状况大为改善;清康熙年间,在浙东运河上大规模修筑了河道和河堤,方便了运河沿线的水路交通。

丈亭渡:旧时相当繁华

古时,丈亭以水陆交通便捷、商贸发达著称,为宁绍水陆重镇。当年被誉为"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越窑秘色瓷,走大运河载至宁波,再从宁波经海上丝绸之路销往日本、朝鲜、西亚、非洲等地。而丈亭,正是这条绵延万里运输线上的重要一环。丈亭老街依姚江而建,昔日街巷的繁荣在如今的丈亭依然能找到诸多印记。

慈城彭山塔:曾是指航标

慈城境内有一座彭山塔,这座塔是运河的指航标。慈城扼守姚江、慈江、刹子港,是运河沿岸的交通重镇,浙东运河从丈亭到镇海口出海要经过慈城,也是运河边一个上岸的地方,可供商旅歇脚、住宿。慈城与运河有关的遗存也很多,慈江、刹子港等运河河道,夹田桥、慈江大闸、太平桥等运河遗存都位于慈城镇境内。

半浦渡:古渡口仍在发挥作用

历史上,运河两岸分布着众多古渡,如丈亭渡、河姆渡、城山渡、邵家渡,方便两岸民众往来。这些渡口有的至今仍在发挥着作用,如半浦渡。现古渡口设有渡亭一间,保留石柱天灯一座,右侧涉水下坡有20余级石阶。江水日夜从半浦村前绕过,当年旅人的悲欢苦乐也只有这座古渡口才记得了。

鄞州大西坝:浙东运河上的甬城门户

大西坝位于鄞州区高桥镇大西坝村,它是沟通西塘河和姚江的咽喉,也堪称"浙东运河上的甬城门户"。大西坝曾是大运河宁波段上的重要渡口,热闹了千百年后,随着陆上交通的崛起而渐渐归于沉寂。

高桥:船过此桥不用落帆

高桥地处西塘河与大西坝河的交汇处,以洞高、孔大著称,有着"航舶过往风帆不落"之说。宋人袁商在《重建高桥记》里曾言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桥横跨西塘河北岸,南通晋家桥,北通大西坝村,自昔由杭、绍来宁为必经之路。"如今,店铺林立的盛景早已不再,但高桥依然兀自屹立于西塘河之上,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三江口:运河末端和海上丝路起点

三江口就是以前浙东运河的出海口,它既是大运河的末端,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长庆元年,即公元821年,明州刺史韩察将州治从小溪(今鄞江镇)迁至三江口,标志着今宁波城建城之始。城市枕江而建,因甬江直通东海,位于宁波城中心的三江口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联通内河航运和海洋贸易的一个重要交汇点。

海上丝绸之路项目

海上丝绸之路项目

宁波海丝文化源远流长,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先民们滨海而居。宁波港经历了从木帆船到蒸汽动力的火轮船、柴油机动力的轮船,最后到集装箱巨轮,这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发展序列。

宁波现有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存120余处,按不同历史功能分为港口与贸易、城市建设、多元文化和海防要塞四类,其中10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已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越窑青瓷遗址项目

2003年,上林湖越窑遗址走上了申遗之路,2006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申遗预备名单。2012年国家文物局对该名单进行了更新和调整,上林湖越窑遗址继续成功"留名"。

古越有湖名上林,湖畔有窑称越窑。越窑青瓷,作为中国最早的成熟瓷,举世闻名,而在南宋以后,传承千年的瓷业逐渐没落,只留下了百多个古窑遗址。这是中国历史上烧造历史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窑址,被称为"露天青瓷博物馆"。

越窑青瓷遗址项

申遗不是目的,科学、合理地保护和传承运河文化,继续发挥运河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的宗旨。保护运河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城市发展也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我们将以运河成功申遗为新的起点,努力把大运河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得更好,同时也让宁波这座港口城市,借由世界文化遗产这一靓丽厚重的名片,走到世界人民面前,由此开始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