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青蒿素之母"、85岁高龄的宁波籍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我国本土科学家第一次获得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土生土长,中医学,"中国制造"……屠呦呦获诺奖引爆了国人的狂欢情绪。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另外两名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中国大陆

此次屠呦呦获奖,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齐拉特说:"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详细】

国务院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

李克强在贺信中说,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包括医学研究人员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攀高峰,取得许多高水平成果...【详细】

屠呦呦

"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在接受采访时,屠呦呦曾表示,"这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

青蒿素的成果,出自40多年前我国一项被命名为"523"的疟疾防治科研项目。那个科研团队,有...【详细】

屠呦呦,大多数人第一次听到教授这个很Q的名字,会留下很深的印象,尤其是对于一位1930年出生的耄耋老人。呦呦,是屠老父亲取的名字。"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宋代朱熹注称:"蒿,即青蒿。"谁能想到屠呦呦的命运居然如此神奇——她在青蒿素科研领域做出的关键贡献,最终获得了世界的承认。

屠呦呦十分低调。这是一位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的科学家。在此之前,屠呦呦一直被戏称为...【 详细 】

"我是搞研究的,只想老老实实做学问,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课题做好,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想别的。【 详细 】

世界最大的青蒿素生产商叫华立集团,就在杭州,全球70%的青蒿素就来自于它。总裁汪力成是余杭人...【 详细 】

青蒿素的发现不仅找到了一个抗疟新药,而且为寻找抗疟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由此带动国际抗疟领域工作的新进展,也促使世界上很多国家对青蒿素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抗疟新药青蒿素
第一发明人
首先发现双氢青蒿素
完成"青蒿品种整理
和质量研究"
进一步研究机理
向将其用于预防者提出警示
研制青蒿素类和吖啶类抗疟药
组成的"复方双氢青蒿素"
根据临床需要
研究多种剂型
扩展药效至免疫领域

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每年约有三亿多人感染疟疾。在国内、国外大量工作未获成功的情况下,屠呦呦领导科研组系统在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收集二千多种方药的基础上,归纳编篡成《抗疟方药集》,又从中选200多方药,组织筛选。【 详细 】

在研究青蒿素化学结构中,屠呦呦于1973年首创其还原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这在青蒿素类药物研究上意义是很大的:(一)确证青蒿素结构中羰基的存在;(二)由双氢青蒿素结构中的羟基得以制备各类青蒿素衍生物,增效并扩大生物活性...【 详细 】

"七五"期间,参与国家攻关项目《常用中药材品种质量研究》中"青蒿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课题,对青蒿进行系统研究,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其中5个为新化合物,并修正了《中国药典》长期沿用的谬误。

为防止青蒿素抗药性的产生,保护青蒿素的临床使用寿命,避免滥用,与首都医科大学合作,就"双氢青蒿素对约氏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青蒿素影响约氏疟原虫配子体感染性,但对蚊体内子孢子增值期不起抑制作用...【 详细 】

为解决多重抗药性恶性疟蔓延全球的问题,近年国外十分重视复方的研究。双氢青蒿素为当前青蒿素类药物中的首选药,对多重抗药性恶性疟无交叉抗药性。而吖啶类抗疟药—咯萘啶与4-氨基喹啉类、嘧啶类、胍类及磺胺类均无交叉抗药性。【 详细 】

据WHO资料,每天约有3000个婴幼儿童死于疟疾。为此研发了"双氢青蒿素栓剂",方便儿童直肠给药。又用直接得自青蒿的青蒿素制成口服片剂,制作简便,价格便宜,又不易产生抗药性。均于2003年获得《新药证书》,分别为国药证字H20030341和H20030144。

经研究发现,双氢青蒿素在免疫领域具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既能降低B细胞高反应性以减少免疫复合物沉积所致的自身免疫病,又可提高T细胞的免疫功能。在北医有关部门支持下,我国已将双氢青蒿素用于治疗红斑狼疮和光敏性疾病。【 详细 】

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她随着这项世界级大奖进入民众的视野,青蒿素对治疗疟疾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为更多民众所了解。不过,随之而来的争议...【详细】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陈同斌在听闻屠呦呦获得诺奖殊荣后,激动地表示:尊敬的老太太获得诺奖,高兴!激动!但同时,他也提出疑问:时至今日中国制造...【详细】

屠呦呦此番获奖,首要意义就是打破了此前一些人所预言的"中国大陆和科研不可靠"的说辞。其次,屠教授对青蒿素的研究成果和应用价值,让全世界意识到,中药不仅不是一种所谓...【详细】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消息让宁波人着实激动了,她儿时居住过的姚宅也随之走入公众的视野。姚宅所处的莲桥第地块开发修缮工作刚完成不久,6号又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但前往开明街26号门前拍照留念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细心的人还发现,百度百科里,宁波中学、效实中学两所学校介绍里的知名校友一栏已经刷新,添加了"屠呦呦"的名字。

  • 莲桥第,位于天封塔南侧,东靠小沙泥街住宅区,南至灵桥路,西临开明街、解放南路,北至大沙泥街。

    6号中午,蒙蒙细雨中,记者来到开明街26号。这里是屠呦呦的舅舅、经济学家姚庆三的故居,屠呦呦也在这里长大。

    莲桥第历史建筑的修缮工作已经完成,但姚宅大门紧锁。青砖黛瓦前,不时有路人驻足、拍照。

    市民张女士带着女儿在仔细观看姚庆三故居大门牌匾上的文字介绍。【详细】

  • 姚宅走出了中国首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今后如何保护?是否会作为名人旧居被列入文保点呢?

    6日晚,记者就此事联系了海曙区文物管理所所长裘燕萍。

    裘燕萍告诉记者,莲桥第地块目前有四处文保单位:孙传哲故居、卢氏支祠、士大夫第和南湖袁氏宅。

    "屠呦呦居住过的姚宅,虽不是文保点,但一直都作为传统历史建筑在受到保护。"【详细】

  • 6号,各路闻讯而来的记者涌向宁波中学,寻找屠呦呦中学时代留下的足迹。宁波中学校长李永培有些招架不住地说:"学校给翻了个底朝天。"

    在宁波中学,记者们看到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屠呦呦1950年第一学期的成绩单,还有一本通讯录。这些东西年代已经很久远了,旧旧的,黄黄的,在宁波中学的校史档案中足足珍藏了65年。

    除了这两样,宁波中学还珍藏了屠呦呦2011年捐赠给母校的书籍——《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那是她毕生的心血所成。【详细】

  • 同样,在屠呦呦的另一所母校效实中学,也保留有一本《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据介绍,效实中学1987年建校75周年庆典时,屠呦呦曾前往母校参加典礼并捐款。学校1992年庆祝80年华诞之际,曾向屠呦呦征集《效实人足迹》一书的个人资料,她向母校提供了离校之后的主要经历。2012年效实中学百年华诞前夕,屠呦呦向母校赠送了《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书。

    效实中学保留着屠呦呦高中的学籍册和成绩单,她当时的学号是A342。和她同学记忆中一样,她的成绩并不是很出众,有90多分,也有60多分。【详细】

  • 开明街26号,这栋闹市中的传统建筑建于民国初年,从这里走出了两位名人:一位是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姚庆三,另一位是他的外甥女,也是中国首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屠呦呦。

    姚庆三热爱故乡,曾担任香港甬港联谊会会长,对香港中银集团的发展以及祖国的金融事业做出过卓越贡献。

    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 6日,宁波市科协给屠呦呦发出了祝贺信,并邀约她有机会来宁波走走看看。

    市科协工作人员介绍说,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美国拉斯克奖的时候,宁波市科协曾经给她发了一份邀约信。除了对她的获奖表示祝贺,表达家乡科技界人士的自豪感外,还热情地邀约她方便的时候,能回家乡探视,给家乡热爱科学的人们,做一场学术报告会。

    屠呦呦回了信。在信中,她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有机会的时候,能回家乡看看。【详细】

屠呦呦获诺奖是我国科学界一个里程碑事件。作为世界上知名度最高、最权威的一个奖项,诺贝尔奖的分量不言自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创新能力。作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屠呦呦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在国人对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信心大增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在屠呦呦引发的热潮过后,会有更多的诺贝尔奖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