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区房热,在全国不少城市都是普遍的现象。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不少家长四处寻觅学区房,学区房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但在宁波,"买学区房不等于能进名校"。从去年以来,宁波多所知名小学、初中发布招生预警,揪起了不少家长的心。买房择校,这条进入名校的捷径在生源爆棚的背景下,还能否走通?

宁波多所知名中小学发布招生预警。图为近日发布招生预警的宋诏桥中学。

近来,宁波不少知名小学乃至初中频频发布了招生预警。最先发布的是宁波海曙外国语学校,自去年7月发布这个招生预警,今年有点效果。今年,海曙外国语学校还是招生8个班,报名近400人,还是爆了。

随后,今年10月,宁波市实验小学也发布招生预警,今后三年,宁波市实验小学将出现一表生无法全部接纳的现象,届时,学校会根据适龄儿童户籍迁入先后顺序录取,该批次未录取和该批次后的适龄儿童将被安排到邻近学校入学。

紧接着,今年11月,惠贞书院发布了未来三年招生预警,明年就可能出现"一表生"无法全部接纳的现象。2017年、2018年也只有少量空余学额。

12月22日,宁波又有5所小学,2所初中发布招生预警。其中,4所小学、2所初中位于鄞州区中河街道,小学分别是宋诏桥小学、华泰小学、东湖小学、堇山小学,初中是宋诏桥中学和鄞州实验中学,这是宁波市首次发布招生预警的2所中学。另外1所小学是江东第二实验小学东校区。

至此,宁波老三区、鄞州区都已经有学校发布招生预警了。

15个副省级城市中 宁波教育公平指数列第一

宁波江东的陈女士三年前就已经买了江东第二实验小学东校区的学区房,孩子现在读大班,但由于她们夫妻二人都是农村户口,她们一直没有把户口迁上来,她本以为孩子读江东第二实验小学东校区是没问题的,但现在看来,就算把户口马上迁上来,入读这所学校也非常难。

事实上,为了让子女能上好一点学校,不少宁波家长会选择去买一套学区房,几十万上百万元钱,现钱不够的还得去按揭,去借贷。折腾几年,一切妥了,却又接二连三的接到"招生预警",弄得人心惊肉跳。

为何近年来多校出现生源爆棚现象?

惠贞书院小学部校长郑颖表示,学校只知道数据在激增,背后原因无从得知,但是买房择校推高招生形势,这个因素肯定存在。

有媒体指出,名校生源爆棚,直接原因是2012年宁波老三区实行"零择校"后,很多家长通过购买学区房择校,希望能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心目中的好学校。

而在宁波知名评论员张登贵看来,这只是浅层次的原因。以前花钱择校,现在花更多的钱买房择校。方式变了,择校的实质没有变。因为学校的差别依然存在,而且似乎还有继续拉大的迹象。如果学校的教育水平差不多,谁愿意舍近求远?谁又愿意花钱找罪受?也就是说,无论是花钱择校还是买房择校,真正的原因都是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造成的。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出再多的政策,全是治表。

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是促进教育公平,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这是中央三令五申的一项大政策。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再次强调"促进教育公平",还列出了具体措施,如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等等。城乡教师都得交流,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区的优秀教师,怎么总集中在那几所学校里呢?

11月19日,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与比较研究报告(2014)》,报告显示,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公平指数最高的是宁波,得分为0.95,公平指数最低的是哈尔滨,得分为0.62,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宁波、杭州、成都、青岛和武汉。 

而从宁波市民的切身感受而言,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不少家长为让孩子能够上一所好学校而倍感焦虑。作为教育公平指数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榜首的宁波尚且如此,国内其他城市的教育资源分配失衡情况可想而知。

教育部正在考虑对全国24个重点大城市推行"多校划片",宁波是其中之一

2015年11月26日,在教育部召开的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基础一司司长王定华表示,教育部正在考虑推行"多校划片",也就是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小学初中,让买了学区房的家庭也不确定到底能上哪个学校。

王定华表示,将通过这种方式为学区房降温,同时加大查处力度,及时曝光择校现象,把就近入学落到实处。此外,还将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试行市域均衡,同时通过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划分大学区等方式,迅速扩大优质教学资源。

专家表示,按照现有制度,购买了名校所在学区房的小孩自然可以上名校;而普通学区的孩子只能上普通学校。但如果实行多校划片,一些买了名校学区房的孩子有可能会被分到普通学校,而普通学区的孩子则有可能分到名校。买学区房的作用就被弱化了!

外界进行解读时,把教育部的上述表态和今年3月的一次教育部调研座谈会联系在了一起。

2015年3月31日,教育部在大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调研座谈会上部署,各城市要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城区,推广热点小学、初中多校划片,合理确定片区范围,缓解"学区房"问题。此外,还要整体设计小学入学、小升初及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办法,努力实现过程公平。

此次会上将重点大城市范围从2014年的北京、上海、广州等19个城市,扩展增加了郑州、福州、南昌、长沙、贵阳,总计24个,24个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福州、南昌、郑州、长沙、贵阳,并对这24个重点大城市2015年的中小学招生工作作出明确要求,要求这些城市所有县市区100%的公办小学、90%的公办初中要实现划片入学。

教育部多次提出鼓励地方多校划片、给学区房"降温",业内人士表示,由此可见学区房问题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程度。当实现多校划片入学后,过去买学区房100%上这所学校,今后则未必,建议家长买高价学区房时一定要慎重。

只要学区房的概念不终止,义务教育均衡就很难真正实现

 "多校划片"的想法太美,现实太难。一来,虽然一对一的关系不存在了,但学区房的概念还是存在的。买了学区房,不见得能上名校,但不买学区房,就一定上不了名校。换句话说,"多校划片"不过是降低了由房子拼学校的概率,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区房的附加值。二来,一旦"多校划片",对于已经买了房的,怎么交代?打算买房的可能更要纠结,原来一套房子能搞定一个学区,现在为了一个学校可能要几套房子来博弈。竞价门槛抬高了,有钱人可能不在乎,没钱人倒是"更公平"了。

实际上,"多校划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2014年年初,教育部就曾接连下发文件,要求采取"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的方式,推进免试就近入学,并在19个重点大城市试点。今年3月,教育部进一步部署,将重点大城市范围扩展增加至24个,要求这些城市所有县市区100%的公办小学、90%的公办初中实现划片入学。不管怎么"划片",就近是个旨归。但实际上,"就近"只是个相对概念:穷人只有一套房,就近是没得选的,但"狡兔三窟"的多房户,怎么就近,都是心想事成。再说,穷人的房子雷打不动,但是优质学校是可以迁址的,至少可以开个"分店"。于是好学校一乔迁,带动万千房价身价倍增,已成为少数地方"提携新城"的撒手锏。当然,这也是学区房逆势飞涨、保值能力彪悍的根源。

指望"多校划片"为学区房降温,效果也许可期,但终究是扬汤止沸的功夫。只要好的学校鹤立鸡群,只要学区房概念不曾寿终正寝,那么,房子与学校之间的暧昧关系,就不会清朗起来。真要降温,最简单的处方,不过是"教育均衡"四字。把好的老师、好的校长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调配到弱质学校,教育资源也改变"厚此薄彼"的配置惯性——那么,都是好学校、都是好学区,房价哪会依附学校而异动呢?义务教育均衡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学区房价格指数,也许是最好的衡量指标。

当然,学区房降价与义务教育均衡,终究是两码事,谁也不能替代谁。但既然要降温,就要当真浇点凉水,别指望"多校划片"能带来什么奇迹了。

鄞州区教育局对中河街道的4所小学、2所初中现有学区内明年入学的适龄儿童人数进行了排摸,结果显示:截至11月底,2016年秋季入小学的户籍适龄儿童已近1600人,大大超过了中河街道4所公办小学的接纳能力,2016年秋季入小学将出现有户籍的适龄儿童都无法全部接纳的状况。

随着近几年鄞州区中河街道学龄儿童人数持续增长,宋诏桥小学、华泰小学、东湖小学,近几年一直扩班。中河街道的堇山小学、宋诏桥小学、华泰小学、东湖小学、东裕小学,原本这5所小学的设计规模为132个班,如今实际已超过180个班,相当于把7所学校的容量塞到了5所学校里,这些小学都已经处于超负荷运作状态。

明年,这些小学扩班后的第一批学生就要毕业了,持续效应将开始出现,2016年秋季,宋诏桥中学和鄞州实验中学,将出现了生源爆满现象。

宁波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宁波"买房择校"近期不会有变化,尽管义务段招生政策可能将更为严格,这可以说给提前买好学区房的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但是,在教育优质资源集中化不改的现状下,接二连三的有学校出现生源爆棚的情况也不会终止。从一阵紧似一阵的"招生预警"声中,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是否认为教改的步子应当再提速?

资料来源:新华网、浙江在线、宁波日报等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