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 (来源:北京晚报)
前一阵子,乔布斯去世引发无数中国人的怀念。人们在谈论其创新事业成功的条件时,第一要素被总结为美国社会的 “包容”。美国的民众不在乎乔布斯的出身、学历、坏脾气和拒绝与生父往来的 “劣迹”。包容,不仅会促进文化和技术的创新,还能让失足者尽快地回归社会而不至于被边缘化。有过种种劣迹的马拉多纳,还是被阿根廷民众接受,就是一例。和马拉多纳的劣迹以及拒不认错的态度相比,高晓松的态度显然要诚恳得多。
不过,高晓松却面临并不怎么宽松的复出氛围。一家媒体就高晓松复出问题作了个民意调查,统计显示认为复出“不太合适,容易造成误导”的投票者占22%,超过了五分之一的比重。这个意见体现了部分群众的一些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但后来又出现了一些偏激的议论,如 “出名是你,违法是你,出来之后,体重不减,声名不坠,钱包不瘪,那还要警察和看守所干什么”等等。笔者认为,这种心理和情绪并不可取。一位学者说得好:从立法的精神来看,惩戒并不是目的,而是不得已的特殊教育手段。从高晓松的言行来看,惩戒的目的和社会效果已经达到,如果禁止他复出工作,那等于新一轮惩戒的开始。
不可否认,高晓松具有音乐原创产业领军人物的潜质。1994年出版的 《校园民谣》到1996年的个人作品集 《青春无悔》令其声名大噪,揽获多项音乐大奖,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音乐制作人。他原创歌曲中代表作品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同桌的你》、 《恋恋风尘》等,以优美的意境打动了很多人的心扉,一度掀起了校园民谣的风潮。
高晓松复出的第一站,是 《中国达人秀》节目。 “没有任何门槛,不限任何才艺。” 《中国达人秀》致力于打造“零门槛”的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展示天赋和潜能。当然, “零门槛”绝不意味着没有艺术和审美标准,特别是要摒弃畸形审美 (或曰 “审丑”)、毫不真诚、纯粹只为博取眼球的出位行为。 《中国达人秀》已经明确表示,选秀节目的精神内涵应当是梦想和奇迹的实现,应该传达一种温暖人心的力量,并将通过评委和公众努力选出那些平凡而富有才华、拥有梦想并渴望创造奇迹的普通人,让他们走上世界的舞台。笔者认为,这也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要求的。
可喜的是,高晓松生活的城市北京和担任 《中国达人秀》评委工作的城市上海,都在全力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2011年11月2日, 8位北京市民代表在 《北京欢迎你》的旋律中,共同发布了 “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 “北京精神”, “包容”赫然在目。
无独有偶,同一个月,上海提出了要积极倡导的四大价值取向——“公正、包容、责任、诚信”, “包容”也在突出位置。
从“包容”角度看待高晓松的复出,接纳他的才华和继续贡献的意愿,本身也是一种积极的文化态度。(王泠一 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民生发展报告》主编、《上海精神文明发展报告》执行主编)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王泠一 编辑:鲁冠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