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垃圾回收利用”的海曙试点 意义不小


来源:凤凰网宁波综合

最近读到《宁波日报》两篇报道,都提到了同一个有点出乎意料的问题——生活垃圾“负增长”。眼下,人们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都在上涨,与此同步的生活垃圾,应该也

最近读到《宁波日报》两篇报道,都提到了同一个有点出乎意料的问题——生活垃圾“负增长”。

眼下,人们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水平都在上涨,与此同步的生活垃圾,应该也是正增长,怎么会是负增长呢?可是,8月4日,《宁波日报》2版头条新闻却明明白白地写着:《实际总量同比减少3.75%——海曙生活垃圾上半年负增长》。

好像是为了回应人们的疑问,8月14日,《宁波日报》A5版发了一篇超大规模的特别报道,《垃圾分类的“海曙探索”做“大”是否可期?》,其中用较多的篇幅,报道了南门街道柳锦社区垃圾回收利用的试点。所谓的“生活垃圾负增长”,也就是将一部分垃圾回收再利用,从源头上实现垃圾处理的真实减量。

这是一个好想法。垃圾回收利用,本应该是在垃圾处理上,比焚烧、填埋更为重要的工作。有名人说过,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有机构统计,海量的生活垃圾中,可以回收利用的,大致在六成以上。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把有用的资源统统全当作垃圾丢弃掉,实在是太可惜了。

宁波日报的报道说,五年来,海曙区作为全市垃圾分类的试点,做出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可观的进展,在提高普及率、参与率、正确率,实施一户一码、委托第三方监督,开展志愿者入户,推行绿色积分,引入智能分类等等方面,都进行了有价值的创新和探索。但让我最感兴趣,还是这个“源头减量”“回收利用”

家庭生活中,需要丢弃的物品,有相当一部分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回收。比如纸张,包括报纸、杂志以及漫天飞舞的广告等等印刷品,大多数看过之后没有保存收藏的价值,但却是造纸的优质原料。比如油瓶、醋瓶、老酒瓶等等玻璃制品,内容物被掏空之后,空瓶放在家里不仅无用,还占地方,但它们却可以用来再造孩子喜欢的“玻璃珠”,全国唯一以碎玻璃为原料的玻璃制品企业,就在宁波,他们的“玻璃珠”长年销往世界各地。

比如家具,一些家庭换了新房,家具需要更新,那些旧棕棚、旧床垫、旧沙发、旧桌椅的处理,也是一个头疼的事,送人拿不出手,随便丢弃,里面的很多木材、板材等,拆拆弄弄,依然可以派用场。还有更值钱的家电用品,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电脑、手机,功能不行了,需要更新换代,换下来的,都不知道往哪放。现在一些家庭总有几部旧手机在抽屉里搁着。据说电脑主机里还有贵金属,随便乱扔不仅浪费,还可能给环境带来污染……

没有正规的回收机构、回收渠道,“散兵游勇”就乘机而入。小区里租间车棚,做起了收旧报纸、废纸箱生意。这些“破烂王”大多成了社区的卫生难点。小区的正门旁门边,经常能看到墙脚下摊放着一块印着红字的白布,上写着回收冰箱、电脑、热水器……,价格当然由他说了算,拿去以后也不知道怎么处理,有人说修修补补后就以成品价卖到贫困边远农村。垃圾回收,不能依靠这样的“游击队”。

 

垃圾的回收利用,其实是一个可以认真经营的大工程。记得以前,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设有正规的“废品回收站”,好像隶属于供销社。这些“废品回收站”,布点合理,方便市民投放;明码标价,赢得市民信任;后续处理渠道畅通,让有用垃圾真正得到利用。农村里则有流动垃圾收购员,挑着货郎担,走街穿巷,他们收集到的有用垃圾,应该是交给了供销社的“回收站”。

现在,我们的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垃圾自然是数量激增、质量激升,小小收购站、几副货郎担,绝对难以承受,但是,前方回收,后续利用,规范经营,应该是新时代可以继续发扬的。一些发达国家,早就把垃圾的回收利用,做成一个产业。多少年来,我们进口的一船一船的“洋垃圾”,不就是瞅准了他们与中国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把那些被他们废弃而我们还能利用的垃圾,卖给我们赚钱吗?

要把回收利用垃圾这个大工程经营好,需要整体上布局,多机构参与,多层面展开,任何一地一部门单打独斗,难以成功。就说柳锦社区的玻璃瓶回收利用,居民要配合,社区要设点,专业运输团队要参与,相关企业接受并能产生一定效益。这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少了其中任何一环,都难以奏效。只有这样,垃圾回收再利用这件大事,才能长期做下去。

【张弓有话说】

热切盼望海曙区的“垃圾回收利用试点”,早日获得总结推广,更热切期盼“垃圾回收利用产业链”早日形成运作,让60%放错地方的资源继续造福人类。这是垃圾分类工作尚未引起足够关注的重头戏,是让有限的自然资源“物尽其用”的终极目标,也是从另一角度对地球生态的有力保护,意义确实不小。

(据“张弓慢评”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陈红珍]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热点推荐

热点聚焦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