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宁职院”)入选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宁职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国际交流合作等途径,以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步入“双高”时代。.为此,凤凰网宁波采访了宁职院院长张慧波。
随着教育部财政部关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名单的公布,自2019年12月开始,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迈入了“双高”时代。“双高计划”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是高职教育的“双一流”项目,将带动中国职业教育新一轮改革发展,构建以“双高”校为引领、区域内高职学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成为支撑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力量。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浙江省重点建设高职院校、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副会长单位。在此次创“双高”的过程中,宁职院在全国1400多所高职(专科)院校的激烈竞争中,入选了国家56所“双高”校,并位于前列。同时有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引领的绿色化工专业群和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引领的智能制造专业群入选了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宁职院提出“一流人才培养、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技术服务、一流国际化办学”的建设目标,着力对接地方“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围绕绿色石化、智能制造、港口物流等主要领域强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保障,建设一批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大力引进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端人才、团队、项目,构建完备成熟的智库人才体系,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促进地方国际化开放发展。
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慧波说,2020年的疫情给国内高校带来了国际交流基本停滞、毕业生就业难等各种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宁职院迎难而上,着力提升办学质量,坚持以生为本,向社会输送企业首选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不少企业经营颇为艰难,直接影响了毕业生就业的情况下,学校为今年的2800多名毕业生提供的岗位数仍多达2.6万个,截止7月17日,学生就业率已达95%。
宁职院紧密对接宁波市“246”万千亿级产业,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积极探索校企共建、人才共育的创新模式,构建校企共生共存、共进共退的命运共同体,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据悉,宁职院先后与吉利汽车、中化蓝天、舜宇集团等近500家用人单位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其中,学校机电装备及智能制造专业群与全球最大注塑机生产企业、国内制造业龙头企业——宁波海天集团开展深度合作,长达二十余年,在探索中创新形成了“人才共育、就业共担、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入选全国十大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经典案例,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开展了机电类专业校企“双元”育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成为教育部试点。2020年6月,双方通过共建“海天大学”,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龙头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主导、引领作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助推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推动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多年来,学校已有1800余名毕业生在海天集团五大产业部工作过,成为推动海天集团产业发展与新产业上线的一支主力军。同时,校内的培训中心为海天集团提供非学历教育与员工培训达2600余人次,整体提升了员工的文化素养与职业技能水平。
此外,学校绿色化工专业群面向宁波石化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牵头政、企、研多家单位,共建了省级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教育部“高职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认定项目”;校企共同承担国家发改委、省市科技项目48项,为企业获得项目经费达3000余万元。学校与余姚市共建阳明学院,与北京精雕集团、舜宇集团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借鉴吸收德国、新加坡等先进职教模式,创新形成“三元双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入选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典型案例。
饮水思源,致力教育精准扶贫
“思源文化”作为宁职院的育人品牌,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支持。“思源基金”在近10年的运行中,形成了“基金资助——学生反哺”的循环助学模式。目前,“思源基金”累计收到爱心捐款1400余万元,资助近2000名学生,其中,405名受助学生反哺200余万元。“思源基金”不但可以帮助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自信、自立、自强的品格,也逐渐形成“捐资、助学、育人”三位一体的慈善感恩校园文化,达到资助育人的目的。
宁职院在推动相对偏远地区的教育工作上,也体现了积极的一面。张院长说,为响应国家教育扶贫号召,许多院校都是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先行者。十年前开始,宁职院就面向中西部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协作)工作,先后与青海、黔西南、酒泉等9所院校建立了帮扶关系,并致力于教育扶贫模式的探索,包括精准把脉,帮助受援校找准发展方向与路径;智力援建,助推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以及实岗挂职、技能援建、基金资助等模式。同时,宁职院承办了教育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项目,培训涉及教师五万多名,覆盖1100多所学校,实现了西部区域全覆盖。
国际交流,助力中国职教“走出去”
2007年,宁职院首次承办中国政府人力资源援外培训项目,从此踏上了“中国职教”国际合作的探索之路,目前已培训了来自122个国家3326人次的政府官员和技能精英。
张院长介绍,学校一直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联动。一方面,推进专业国际标准认证,引入英国EAL职业资格证书、澳大利亚TAFE体系、德国IHK、加拿大职业教育体系等,开发本土化标准。
另一方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中国职教”标准,积极探索海外办学,伴随中资企业“走出去”,包括成立“中非(贝宁)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中斯丝路学院、中马职业技能与文化中心等;尤其是,积极开展“一带一路”援建项目相关课程建设、教学模式研究和教学标准研发,已完成缅甸曼德勒第二工业培训中心、也中友谊科技学院等援建方案4项;制定课程标准,编写《电路基础及应用》等6本教材,在肯尼亚职业院校推广使用,有效推动了“中国标准”在“一带一路”国家落地。同时,学校联合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宁波市教育局成立全国首个“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联合92家高职院校及中航国际、国家半导体产业联盟等龙头企业和行业组织,开展援建、“一带一路”职教研究等项目,为企业海外经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增加高职院校海外办学模式多样性。
张慧波院长用“融港链天下”来展望学校在“双高”时代的发展,坚持传承港城文化、发扬港城精神、服务港城成长,通过融通合作机制、融和校地发展、融汇多元育人,聚合人才供应链,赋能区域产业链,构建创新生态链,引领高职战线,协领企业出海,创领国际品牌。“双高时代”,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以其高质量的办学,励志成为一所“地方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