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亮相工博会!华夏源CSO陈慧敏携「一五一十」获“CIIF创新引领奖”
宁波
宁波 > 企业资讯 > 正文
站内

再次亮相工博会!华夏源CSO陈慧敏携「一五一十」获“CIIF创新引领奖”

2020年9月15日,作为今年全国范围内首个线下举办的国家级工业展会,第22届中国国际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如期亮相上海国家会展中心。

本届工博会以“智能、互联——赋能产业新发展”为主题,设9大专业展、4大论坛版块,2000余家企业参展,多个国际首创、全球第一的技术产品首次在工博会登台亮相。

△ 第22届工博会开幕式及颁奖仪式

在第21届工博会上,华夏源细胞集团CSO陈慧敏教授就曾凭借我国第一颗“3D打印心脏”的悬浮展示,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生物技术的突破成果,被央视报道为“国之重器,中国底气!”。

而今年第22届工博会上,陈慧敏教授团队的生物3D打印技术再次升级,从3D打印心脏到3D打印软骨组织,新的突破,新的高度,用全新的生物技术宣誓着再生医学的神奇。陈慧敏教授携“一五一十”(五个临床项目,十种生物墨水)再次闪耀工博会,荣获“CIIF创新引领奖”,以“创新驱动,引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再一次被历史铭记。

△ 陈慧敏教授代表公司领取CIIF创新引领奖(右二)

作为历届工博会的重要展区之一,由科技部和上海市科委组织的“创新科技馆”位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6.2H馆的中心展区。

陈慧敏教授团队此次参展的是生物3D打印软骨临床转化项目。生物3D打印是医疗3D打印的最先进形态,在体内移植物临床产品领域,有望全面取代金属3D打印、陶瓷3D打印和高分子3D打印。

△ 陈慧敏教授团队展台

陈慧敏开发的5个软骨类临床产品,覆盖了从软骨轻微损伤到整体关节置换的治疗需求。因软骨损伤的不可再生性,软骨类3D打印活体移植物将大幅提高膝关节和髋关节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很多中老年人带来福音。

在“科技创新馆”媒体见面会暨颁奖仪式上,上海市科委傅国庆主任、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袁建湘主任、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吴俊伟院长、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王震书记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并为获奖企业颁奖。

△ 创新科技馆媒体见面会

颁奖会前,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王震书记与谢静娴主任视察了参展展商,对陈慧敏教授的生物3D打印项目印象深刻,并在颁奖会上提出表扬。

陈慧敏教授深受鼓舞,会后邀请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袁建湘主任视察参观了生物3D打印展台,并详细介绍了此次参展的展品,获得各位领导的肯定与赞赏。

△ 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王震书记视察展台

△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袁建湘主任视察展台

陈慧敏教授表示,骨软骨修复方案、髋关节假体、髋臼内衬可以实现生物修复,打印的软骨内衬可以取代塑料内衬,在打印的耳软骨方面,对小耳症患者治疗有很大益处,已经证实在裸鼠皮下生长良好,打印出的耳廓形态上与真实人耳无异。

随后,央视数字频道、东部技术转移中心、茄子烩等媒体对陈慧敏教授进行了采访。

△ 陈慧敏教授接受采访并向各大媒体介绍展品

陈慧敏教授表示,干细胞技术是生物3D打印发展的重大基石,间充质干细胞与iPS细胞为生物3D打印提供了可靠的细胞来源,目前,生物3D打印已经在软骨修复、器官移植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是推动再生医学发展的有用技术,未来,生物3D打印还将实现在人体各“零件”上的应用,人工角膜、人工心脏、人造血管、人造皮肤、微型肝脏等方面都有突破,希望我们的技术有更广阔的应用,造福更多有需要的患者。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