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享文化生活 奏响小康乐章
宁波
宁波 > 凤眼观甬 > 正文

畅享文化生活 奏响小康乐章

慈城镇“拾村文化”汇巡演活动。

慈城镇“拾村文化”汇巡演活动。

慈城镇“拾村文化”汇巡演活动。

慈城镇“拾村文化”汇巡演活动。

艺普活动进乡村。

艺普活动进乡村。

艺普活动进乡村。

艺普活动进乡村。

在位于绿地中心的钟书阁内,市民在选购图书。

在位于绿地中心的钟书阁内,市民在选购图书。

在位于绿地中心的钟书阁内,市民在选购图书。

在位于绿地中心的钟书阁内,市民在选购图书。

编者按:

江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宁波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江北的文化设施不断升级与完善。宁波大剧院、宁波美术馆已经成为宁波标志性的大型文化设施,江北区文化馆、区图书馆、青少年宫,以及各街道(镇)文化站、居民社区的文化设施,都对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各类文化活动、文艺赛事也在江北精彩上演。如今,江北居民充分畅享着文化生活的多彩,奏响了走向小康社会的精彩乐章。

基层文化遍地开花走入寻常百姓家

歌伴舞《锦绣前程》、二胡独奏《战马奔腾》、丽水鼓词《古堰流芳》……近日,一场由丽水莲都区和江北区两地的文艺骨干共同带来的文化走亲晚会在慈城镇黄山村上演,一个个富有地域特色的节目,给黄山村村民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近一个半小时的演出,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近年来,送戏下乡、文化走亲、公益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陆续走到江北群众身边。“今年6月份,我们给慈城镇南联村的村民送去了一台社戏,当时正值杨梅节,村民品杨梅、听社戏,现场相当热闹。”区文化馆馆长蒋巧云告诉记者,除了给群众带去丰富多样的文艺演出,文化馆每年都会有1至2次的下基层培训,每次培训时间都长达2到3个月。“我们会根据社会报名和基层排摸了解的需求情况,邀请专业老师来授课。”这些培训课程被送到社区(村)、农村文化礼堂、学校、广场,区文化馆充分发挥作为“公共文化主力军”的专业技术优势,以文化馆总分馆、文化礼堂为基本阵地,切实推进全民艺术普及,把文化“种”到乡村,把高雅艺术、文化传承送入寻常百姓家。

去年上半年,区文化馆启动了“全民艺普活动·美丽乡村行”活动,走进慈城镇上岙村、庄桥街道上邵村等地,首期开设了10个门类,27个班,共计254个课时,普及年龄从8岁到65岁不等,覆盖全区市民,计划按季度实施贯彻全年。通过这个活动,区文化馆将组织全馆各个艺术门类的业务干部、社会优秀文艺志愿者和全区的优秀星级群众文艺团队,走遍全区8个街道(镇)及社区(村),走进美丽乡村,了解基层老百姓真实的文化需求,真正做到文化惠民。

正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江北的文艺“民”星越来越多。连续举办12年“村晚”的慈城镇勤丰村里,被誉为“小宋祖英”的徐若、拉丁舞高手李小宝、太极拳能手戴福娣、越剧小生何秀凤、小品专家苏维埃等都是“村晚”舞台上不可或缺的“民”星。随着“村晚”的举行,勤丰村乡风文明文艺队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仅舞蹈队就发展到3支,还成立了戏曲队、小品社、合唱队等。

像勤丰村一样,近些年,各街道(镇)也源于对群众文化的重视而组建起了自己的团队。洪塘街道的“印象洪塘”舞蹈团、甬江街道的“赏越轩”越剧社都是这样慢慢成立起来的。基层有了自己的团队,群众文化才会愈发繁盛。

同时,自2016年开始,我区就开始举办原创文艺作品大赛,提到举办这一赛事的初衷,蒋巧云说:“江北区的基层原创能力并不强,基层文化站长也并非专业出身,且身兼数职,所以就要想办法提高他们的素养。我想通过这个比赛,促使基层文化工作者重视文化工作,并且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优秀作品。”

通过这些赛事,各个街道(镇)对文艺作品创作投入了更多的力量,基层文化工作者也因此向社会了解更多的信息,也接触到了更多的专业人士,以此为契机,形成了基层文化遍地开花的局面。“每年我们会在街道(镇)原始作品的基础上,请省市专家来开加工会,让这些作品更加亮眼。”蒋巧云认为,这样的工作对于提升全区的艺术文化水平都很有帮助。《阿姆的年糕》《老母亲》等现在耳熟能详的作品,都是由这个平台催生出来的。

以文化礼堂为载体描绘乡村美图景

2013年至今,文化礼堂建设如同一阵春风,吹拂江北农村大地。截至2019年年底,全区共建成农村文化礼堂47家,其中行政村文化礼堂44家,社区型文化礼堂3家。慈孝文化、宗祠文化、家风文化、红色文化,在江北大地处处开花,激荡出江北的古韵新风。

“拾村文化”汇巡演活动,是慈城文化礼堂的一股软实力,是慈城镇联合辖区所有文化礼堂开展的系列活动,旨在把散落在慈城“田间地头”的文化稻穗“拾”起来,献给父老乡亲。其中,舞蹈剧《老母亲》在全国展演中入选全国十佳。

“我们组织的‘拾村文化’汇巡演活动,通过‘群众文化群众演、文化大餐群众点’的形式,每年精选一批节目到文化礼堂,首站就放在半浦村。”慈城镇工作人员介绍,演出为半浦村“量体裁衣”,以戏曲表演、非遗传承、水秀江南与舞蹈节目为主导,用场景再现的方式,唤起半浦村民的文化自豪感、认同感、凝聚力,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在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半浦村,其文化礼堂深挖家风家训、渡口文化、藏书文化、名人文化,乡风文明馆、慈孝家风馆、半樸园三大重点特色项目相辅相成,共同承载了一个村落的文化记忆。

勤丰村“村晚”能连续举办12年,也得益于文化礼堂的建成。从最初村委会的室外空地,到租借厂房搭建舞台,直至2013年,勤丰村成为全市首批建成文化礼堂的村子,自此,“村晚”固定在村文化礼堂举行,让村民的文化生活一步步迈向小康。

而在庄桥街道,文化礼堂则成为传扬家风家训和非遗文化的载体。俗语有言:“童姚马径张,银子好打墙”,如今,童家村文化礼堂厚本堂和姚家村文化礼堂融入家风家训特色,再一次焕发出童氏与姚氏家族的辉煌。而胡家村文化礼堂则成为了传统节日与非遗文化的载体,民间艺人、古村工匠汇聚于此,带来了传统歌舞、风筝制作、捏面人、剪纸、书画等非遗传统技艺。

这些年来,甬江街道辖区的文化礼堂以文化的力量,为老人、孩子、游人等,打造和美的乡村生活,通过组织“农民演、演农民、农民看”的文艺演出,让“送文化、种文化、联文化”融入到文化礼堂才艺展演等活动中,满足村民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同时,走书、戏曲、故事会等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将《弟子规》的故事、慈孝故事等优秀传统文化带进文化礼堂。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根据农村文化礼堂“星期日活动”的有关要求,我区每年各文化礼堂开展教育培训展陈类、文体娱乐表演类、民俗风尚礼仪类、议事考评服务类等各种活动均50场次以上,已形成特色活动品牌。

文化产品需求旺盛书影消费掀热潮

“这个国庆假期,我和家人看了5场电影。”市民翁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一直以来都很爱看电影,电影院已经成了自己和家人假日休闲的首选。

中影国际影城宁波江北来福士广场店负责人林振中告诉记者:“国庆期间,我们影院每天的观影人数都达到2000人次,比去年要略胜一筹。”据了解,该影院7个影厅全部开放,每天的排片量在35场左右。缘于许多春节档电影的延期,大家的观影期待似乎都在这个国庆假期得到了释放。

“中影从2013年春节落户江北来福士广场以来,一直有着还算不错的上座率,但这些年来,电影院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林振中说,当时江北较大的影院仅江北万达一家,现在全区已有7家。

除了电影,阅读更成为大众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特色民营书店,2019年,全区新设出版物零售单位14家,并积极推动旅游景区、商业综合体、酒店、民宿等场所和公共服务空间“+书店”模式。目前,全区有西西弗书店(来福士广场)、钟书阁(绿地中心)、音乐书店(北岸星街坊)、达理书店(慈城新都会)等各类特色书店,吸引了广大市民光顾。

“我们通过建立基层图书馆,来方便市民的阅读需求,打造区内1.5公里阅读服务圈。”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区街道(镇)图书馆共8家,其中4家达到市一星级以上标准,还有社区图书馆62家,农家书屋64个,81个图书流动站点,在洪塘中心银亿海德商业广场内还设有一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此外,为了进一步方便读者,区图书馆公众微信号可实现借阅证绑定,进行图书查询、续借等操作。

“去年,我们在慈城半浦村文化礼堂(慈孝家风馆)和宁波人才之家各新设了一个公共阅读空间,摆放了许多各类型的图书供市民阅读,其中,宁波人才之家公共阅读空间的图书足有一面墙之多。”区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区建有9个“公共空间+图书馆”模式的阅读空间。除了去年新增的2个,我区还在5号空间、北岸6C联盟、毛岙勿舍书吧、区老年活动中心、电商园区、江北区货车司机之家等地都设置了公共阅读空间。

同样在去年,全区首个城市书房在甬江街道湖西社区正式开馆。城市书房进门处设置了一台歌德电子书借阅机,内置有3000种正版电子图书,另有各类期刊、名师讲坛、精选讲座等资源,每月还会定时更新,市民通过配套的手机客户端可以直接扫描其中的图书二维码下载图书到手机等移动终端进行阅读。这些阅读空间的设置,让市民获取图书更为便利,也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

相关图片由区文化馆、慈城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