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创!东海青蟹“安家”黄河边,背后是宁大科研人坚守的初心
宁波
宁波 > 凤眼观甬 > 正文
站内

全国首创!东海青蟹“安家”黄河边,背后是宁大科研人坚守的初心

浙江宁波到河南延津,1048公里,开车需要12个小时,乘坐公共交通需要高铁转汽车,短则七八个小时,长则十几个小时。

三年来,这条路上,宁波大学盐碱地青蟹养殖科研项目组的10多名队员每月往返奔波,早已熟悉了每趟车次,每个转乘点。

他们要去的,是黄河故道盐碱地;他们送去的,是拟穴青蟹养殖技术;他们遇到的每个问题,毫无经验可循;他们创造的,是东海青蟹首次实现内陆“安家”。

验收通过,河南省延津县养殖户杨明涛高兴得竖起了大拇指.JPG

养殖青蟹成功,杨明涛竖起了大拇指。

在新疆打工的河南农民

回家养起了青蟹

“塘里的青蟹卖完了没?”

“卖完了,120元一斤,礼盒装,不愁卖。”

“清塘了没?”

“还没,塘子里还有混养的罗非鱼、南美白对虾。”

“一亩塘,全部加一起,能赚多少?”

“加起来算算,一亩地纯利一万多吧。”

“这收成,其他村民眼馋不?”

“哈哈,这几天到俺塘子转悠的,动心思的人可不少,还有的准备跟着俺干,养青蟹。”

这是昨天,记者和河南省延津县青蟹养殖户杨明涛之间的对话。

延津县位于黄河北岸,多是难以治理的盐碱地。这里以玉米、花生、小麦为主要农作物,一亩地从冬春忙到秋收,农作物卖卖也就千把元的收成,不少青壮劳力把土地流转出去,到外面打工。

两年前,杨明涛还在新疆安装天然气管道,背井离乡免不了种种酸甜苦辣。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宁波大学盐碱地青蟹养殖科研项目组接上了头,从此踏上水产养殖行业。

河南省延津县养殖户杨明涛拿着刚刚捕上来的青蟹.JPG

9月底,杨明涛拿着刚刚捕捞的青蟹,露出笑容。

说是偶然,其实有渊源。项目组里的王欢博士是延津人,喝黄河水长大,深知盐碱地“刨食”的艰辛。宁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项目负责人王春琳教授,宁大海洋学院水产养殖技术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母昌考教授等人长期致力于海洋水产养殖的研究。

“青蟹被誉为‘水中贵族’,一是入口香甜,肉质肥美;二是养殖面积少,供应不足,长期需要进口,市场前景较好。我们考虑到,内陆4.5亿亩的盐碱地可能是解决青蟹养殖的一把钥匙。”王春琳教授说。

2018年,项目组在兰考盐碱地上投放了少量拟穴青蟹,论证了“青蟹能养活”的问题。2019年,项目组找到杨明涛,要在黄河南北两岸同时开展青蟹养殖技术体系的研究。

杨明涛家15亩盐碱地改造的水塘,与河南省兰考县张庄鑫旺水产养殖合作社老板张四培的500亩养殖基地,成了宁大项目组的“试验田”。

_MG_0226.JPG

从盐度30‰到1.5‰

他们和青蟹一起“闯关”

拟穴青蟹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养殖盐度在10‰—25‰,部分地区养殖盐度会因雨季而出现短期的8‰以下。但盐度偏高或偏低,青蟹都不容易存活。想把海里的青蟹送到内陆盐碱地,第一个要攻克的就是“盐度关”。

“黄河盐碱地试验塘盐度1.5‰,从20‰到1.5‰,我们要做苗种淡化,也就是说要淡化出适合低盐度盐碱地的优质苗种。”王春琳教授和项目组成员向第一道关卡进攻。

挑选多个青蟹苗种,从原始盐度,到12‰,再到8‰、4‰、2‰……逐步降低盐度,并控制时长,从去年到今年,10多人的项目组从大量的实验数据中找到了最佳的青蟹苗种淡化技术。

“经过两年的实验室研究和实践证明,我们掌握的苗种淡化技术经得起考验。在三天时间内,就可以让青蟹从原始盐度淡化到盐碱地盐度,后期成活率、健康状况等也有保障。”王春琳教授告诉记者,眼下他们已经提交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在宁波淡化的蟹苗送到黄河故道盐碱地,养活是基本线。优质高产,才是项目组的目标。

养了两年青蟹的杨明涛对此深有感触。“今年的青蟹产量比去年高,青蟹个头也大,最大的八两三。”问起杨明涛的养殖秘诀,他只有一条,听宁大专家的,错不了!

“影响青蟹生长的是脱壳,但是黄河盐碱水和海水比起来,钾离子含量极低,硫酸根离子含量极高,此外,盐碱水总硬度(水中钙离子、镁离子)偏低,这也是青蟹脱壳周期长且难以脱壳的主要原因。”

五六月份,母昌考、王欢等项目组成员把蟹苗投放到塘子里,紧接着,他们又在王春琳教授的指导下,在宁波大学的实验室里开始调配适宜青蟹生长的盐碱水。

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和实践,宁波大学掌握了盐碱水关键离子调控技术,这一技术的成熟也奠定了今年黄河两岸的青蟹丰收年。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科研团队在验收现场.JPG

宁波大学盐碱地青蟹养殖科研项目组成员

远程指导不停歇

疫情中夺来青蟹丰收年

“今年的丰收来得不容易!”河南的青蟹养殖户和宁波的青蟹养殖专家们,不约而同说了同样一句话。

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节奏。疫情阻隔了距离,也拉近了他们的感情。

“每天早上叫醒我的,是微信群的滴滴声,那是杨明涛他们发的短视频,从清塘、消毒,到放水,还有测盐度,随时在群里交流。那边一有情况,我们就想办法远程指导。”王欢说。

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很快扭转了疫情防控战的局面。

“今年五六月份,我们把淡化蟹苗顺利送到河南,影响不大。”母昌考说。与此同时,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水产学院加入进来,继续深入开展拟穴青蟹——植物共作模式,以及内陆盐碱地青蟹养殖特色饲料的研发,为内陆盐碱地青蟹养殖补足生态环保、配套产业的链条。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研究生们正在捕捞青蟹.JPG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的研究生们下塘捕捞青蟹。

今年9月20日,河南黄河盐碱地青蟹养殖现场验收会在杨明涛的鱼塘边进行,专家们现场捕获了200多只青蟹,最小的重150克以上,最大的接近450克。至10月中旬,尚未清塘的情况下,已捕获和售卖青蟹达400多只。

“3个月能长这么大,即便在沿海,也不过如此。”参与现场验收的厦门大学教授、中国动物学会甲壳动物学分会常务理事王桂忠认为,该项目技术上已经非常到位了。

捕捞上来的青蟹正在测量尺寸.JPG

今年9月底的验收会上,专家们现场测量青蟹尺寸。

农业农村部虾蟹体系拟穴青蟹试验站站长刘新建也表示,“海水青蟹实现内陆养殖,是史无前例的一个创举!”

“内陆盐碱地养殖青蟹,为国内青蟹市场自给自足带来可能,也意味着我国数亿亩难以治理的盐碱地,将拥有巨大的利用价值,为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带来更多致富希望!”宁波大学海洋学院院长、项目带头人王春琳教授说。

最开心的还是杨明涛,他的15亩水塘迎来大丰收,一亩地从之前的种庄稼年纯收入不足千元,到如今的一万多元的纯利润,真金白银的实惠,让他心里亮堂了,青蟹养殖路上有底气了。

“延津青蟹丰收的消息一传开,很快就有山东、黑龙江、宁夏等盐碱地区的农民给我们发‘技术邀请函’了。还有不少海南、浙江等地的养殖户咨询,能不能组团来河南承包盐碱地养蟹!” 王欢说。

推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