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宁波籍爱心人士资助他完成学业 他从北大毕业回到家乡
宁波
宁波 > 热点资讯 > 正文

三位宁波籍爱心人士资助他完成学业 他从北大毕业回到家乡

自1996年宁波对口帮扶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来,宁波市民结对资助了数万名贵州贫困学子,改变了他们中很多人的命运。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纪委监委调研法规室副主任覃甫政就是其中一位,曾有三位宁波籍爱心人士资助过他。

2006年7月24日,我和我的同事来到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东街覃甫政家采访。覃甫政一家住在一间租来的破旧瓦房里,房间里堆满了东西,很难找到站立的空间。覃甫政陪着脸色蜡黄的父亲坐在家门口的小菜摊前,用企盼的目光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希望能有人停下来买菜。覃甫政的父亲覃良昭原来在县城当搬运工,1996年生了一场大病之后,再也不能干体力活了,只能和妻子在家门口摆个小菜摊维持生计,每月收入不到1000元,却要负担3个儿子的读书费用。

资助过覃甫政的宁波黄阿姨到北京大学去看望覃甫政(右)。

资助过覃甫政的宁波黄阿姨到北京大学去看望覃甫政(右)。

2005年,覃甫政和哥哥同时参加高考,覃甫政被中山大学录取,哥哥被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录取。从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天起,覃良昭就开始借钱,一个月下来,只借到了仅够一个人交当年学费的钱。2005年8月的一天,覃良昭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心情沉重地说,兄弟两人有一个必须放弃当年读大学的机会,等来年再考。懂事的覃甫政主动向父母提出再去复读一年(因为当地一些学校会对考了高分的复读生免去学杂费甚至生活费),等第二年父母存下了钱,他再去上大学。

就这样,覃甫政在复读一年后,2006年考取了北京大学法学院。但不幸的是,2006年上半年,覃良昭看病又花了不少钱,家里再次一贫如洗。覃甫政考上名校但交不起学费的情况经过报道后,曾有两位热心人向记者要去了覃甫政的联系方式,说要资助他读书。

14年过去了,覃甫政现在生活得怎么样了?

“我是记者杨静雅,14年前在晴隆县采访过您。”日前,记者辗转联系上了覃甫政,他一听介绍,马上说:“记得,还留着您的名片呢,我也想通过您感谢三位资助我读完大学的宁波籍人士……”随后,覃甫政讲述了那次采访之后的故事。

2006年7月,《宁波晚报》报道了覃甫政的情况后,家住宁波的黄女士和何女士通过记者联系上他,分别给他寄去了3000元钱。宁波镇海籍日本华人企业家傅在源设立的富的大学生奖助学基金会的负责人也通过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相关部门联系上了覃甫政,表示基金会要为他提供本科四年的学杂费,每年5000元。

“三位宁波籍爱心人士不仅给了我物质上的支持,还给了我精神上的鼓励。”覃甫政说,2006年夏天,他去贵阳参加富的大学生奖助学基金会助学金发放仪式时,基金会负责人介绍了基金会创立者傅在源先生的奋斗历程,在总结中说:“贫穷不是博取社会同情的资本,唯有奋斗是赢得大众认可的保证。”这让覃甫政感到莫大的鼓励,他将这句话写在笔记本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最让他感动的是,2006年10月,他到北京大学上学不久,宁波黄阿姨到北京大学去看望他,请他吃饭,还给他带去了海鲜。

2006年7月,覃甫政和他的父亲坐在家门口的一个菜摊前。

2006年7月,覃甫政和他的父亲坐在家门口的一个菜摊前。

覃甫政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又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完成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业,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2016年,贵州省委组织部去北京大学引才,本来可以进入北京高校工作的覃甫政决定回家乡工作。

“我是教育扶贫的受益者,我应该回到家乡回报社会。”覃甫政说。在读书期间,他多次在假期和同学们组成志愿服务队,前往贵州、新疆等地开展社会实践和义务支教活动。要工作了,他也希望能回到还相对落后的家乡,奉献力所能及的力量。

2016年夏天,覃甫政带着女朋友回到兴义。他进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纪委工作,女朋友进入兴义一家高校工作。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政府根据人才引进政策,奖励给他30万元人才津贴。覃甫政用这笔钱作首付,通过贷款在兴义市买了两套房子,一套他和妻子住,一套给父母住。现在,覃甫政已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他和妻子专心工作,父母从晴隆县搬到兴义市定居,给他们带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覃甫政现在的样子。

覃甫政现在的样子。

覃甫政的哥哥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四川工作,成了一名工程师。弟弟也晚他几年考上了贵阳一家高校,现在在晴隆县工作。他们都过着幸福的生活。

“杨记者,傅在源先生去世后,是不是安葬在他的家乡宁波?如果是,我想去他的墓前凭吊一下。”覃甫政说,以后有机会,他想到宁波看看,因为三位和这座城市有渊源的爱心人士帮助他度过了人生中最困难的时期。他感恩三位好心人,也感恩宁波这座城。(杨静雅 孙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