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体育“十四五”目标:2025年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
宁波
宁波 > 体育娱乐 > 正文

宁波体育“十四五”目标:2025年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

2月5日上午,宁波市体育局组织召开2021年全市体育工作会议。会上明确指出,到2025年我市要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奋力推进宁波体育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宁波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市体育总会主席张霓代表局党组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报告中回顾了2020年和“十三五”期间宁波体育的发展成就,尤其是在不平凡的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体育系统勠力同心、迎难而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体育工作,体育事业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2020年,我市新增体育场地面积184.3万平方米,大力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办好“一人一技”体育技能公益培训和全民健身大讲堂,成立全省首家青少年运动健康管理中心并投入运营,开展未来社区健身场景标准研究,出台《宁波市住宅小区(未来社区)配套体育设施设计标准图集》,积极推动宁波市首部体育立法,《宁波市全民健身条例》已列入宁波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审议项目,全民健身推广普及工作得到新提升。

在疫情防控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方面,针对大型赛事活动受限等实际,疫情防控等级下降后,市体育局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开展“2020宁波市全民健身季”系列活动,全年推出近350项活动,平均每月达50项左右,线上线下惠及百姓1500万人次以上。同时还联合金融机构推出服务体育产业的“八项措施”,提供不少于50亿元专项信贷支持,想方设法为企业解难帮困,下拨专项疫情纾困资金350万元,惠及百余家企业。

与此同时,数字体育迈出新步伐。市体育发展中心承建的“浙里炼”体育健身服务协同应用入选浙江省“观星台”优秀应用。“体育宁波”平台功能,对全市17个单位、32个体育场馆完成智慧化改造,实现订场购票、消费券领用、赛事培训报名、健身地图导览等多项功能,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巧妙利用“搭把手”智慧垃圾分类平台,独创“零接触、自助式、全覆盖”的体育彩票推广销售新模式,项目获评2020年全国体彩创新赛三等奖。

报告展望新的一年指出,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东京奥运会、陕西全运会的决战之年,也是筹办杭州亚运会的冲刺之年,做好 2021 年工作意义重大。全市体育系统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振奋精神、顽强拼搏,全力以赴做好 2021 年各项体育工作,努力开创高水平建设现代化体育强市新局面,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 100 周年。

从全面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方面来说,目前我市有3名选手已获参赛奥运资格(举重运动员石智勇、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李玲、游泳运动员汪顺),25名运动员入选国家队,另有多名运动员有入选奥运阵容可能。相关部门将继续跟踪掌握备战重点运动员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备战运动员的科医保障工作。同时要抓好备战杭州亚运会甬籍运动员的梯队建设,加强重点项目培育和人才培养。加强备战全运会,制定实施各参赛项目程序化参赛方案,力争取得最佳成绩。

在加快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行动上,“十四五”期间,市体育局将通过:抓好政策落地、培育消费市场、打造品牌赛事、推动融合发展、建好重大项目等五个方面着手,打造富有宁波特色的新型体育产业集群,力争使宁波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 1000 亿元以上,占全省总量的25%以上,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

下一步要有意识的做好宁波体育推介和体育夜市,开展宁波体育名品评选,建设云上体博会常态化展示平台,积极探索体育健身消费新模式、新手段,完善体育消费券发放和使用,激励体育消费行为。

要以承办亚运赛事为引领,统筹谋划环宁波湾帆船赛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体育赛事。要促进体教融合,体医融合,体旅融合,鼓励青少年培训、青少年赛事组织等业务,推进科学健身咨询与指导、体质体能监测、运动健身大数据应用等商业开发。开发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运动休闲产品,发展运动健身产业,提升体育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智能科技+运动健身服务的有机结合。

对于群众广泛关注的市体育发展中心整体提升改造工程(一期)、蓝天路体育场馆改造提升、市游泳训练中心等项目建设要狠抓实干促进度。同时还要谋划好宁波体育运动学校迁建、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建设、以及市体育发展中心整体提升改造工程(二期)等项目。(通讯员:甬体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