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报道宁波余姚祭灶果:“甜”是一根线,串起一家四代人的幸福生活
宁波
宁波 > 凤眼观甬 > 正文

央视报道宁波余姚祭灶果:“甜”是一根线,串起一家四代人的幸福生活

“腊月廿三祭灶君,五色灶果摆当中”,祭灶用的甜食小吃统称为祭灶果,祭灶果将美好心愿布于天地间,奏响春节序曲;蛋散如遇火蝴蝶披糖装,寄托新年愿望;小糖饼落盘生香,是年夜饭上的大担当……

正月初二晚上,CCTV《美食中国》栏目以《甜甜蜜蜜》为题,报道了宁波余姚低塘街道历山村在腊月廿三农历小年夜祭灶的传统民俗,历山村的祭灶果制作技艺传承人徐泉丰在片中向大家展示了冻米糖、老鼠糖球的制作过程。

制作祭灶果,就是创作一份甜蜜和希望

祭灶果通常由麦芽糖、芝麻糖、寸金糖、冻米糖等组成,其中最受欢迎的冻米糖,几乎家家都会做,是很多人难忘的甜蜜记忆,也是难忘的新年味道。但要做出满意的冻米糖,还需要上好的麦芽糖来加持。每次他都会用搅拌的木板挑起糖浆,查看其挂度和宽度,挂得越久,宽度越宽,糖浆的浓度就越高,一般三只手指宽左右。

微信图片_20210216180404.jpg

余姚低塘街道的祭灶果

糖浆的浓度决定着麦芽糖熬制的进度,出锅的时机全凭熬糖人的经验。那根搅拌麦芽糖、略显粗陋的老木板,已经陪伴徐泉丰多年,糖浆拍打在锅壁上,瞬间爆裂,锅沿上方甜蜜的雪花飞舞,是到了麦芽糖出锅的时候了。

熬好的麦芽糖倒入油锅化解,花生米、米花和黑芝麻随后入锅,双手左右开弓,波浪翻滚,一缕缕甜香幽然扑鼻,沁人心脾。麦芽糖遇冷会变硬,必须眼疾手快,待到所有食材混合均匀,迅速出锅,倒入模具中碾压成形,刀起刀落,一块块为新年而生的冻米糖,堆成了甜山蜜境。

微信图片_20210216181242.jpg

冻米糖

刚拉好的麦芽糖,不加任何食材,不需任何修饰,扯成长条直接剪短,纷纷落落。麦芽糖中加入豆沙,揉捏成条,轻轻一扯,就地滚上一层金黄色的松花粉,灌满一肚子甜蜜的老鼠糖球就这样诞生了。

微信图片_20210216180932.jpg

老鼠糖球

从糖坊到灶房,刚出锅的冻米糖、老鼠糖球依旧温热,徐泉丰用自己亲手做的祭灶果,为家人祈福。按当地风俗,为了让灶君“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幸福,人们供奉他甜蜜的祭灶果,希望他嘴甜心甜,多说好话。祭灶后,大人会把祭灶果分给孩子。按照当地的说法,孩子吃了祭灶果,新年乖乖过,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微信图片_20210216180450.jpg

徐泉丰用祭灶果迎龙礼龙

串起一家四代人的幸福生活

在徐泉丰家门口,有这样一副对联“往来尽是甜言客,谈笑应无苦口人”,横批“甜甜蜜蜜”。

徐泉丰说,央视报道中,他印象最深的那句话就是:“甜”是一根线,跨越千山万水,串起中国人的美好心情。于他们家而言,“甜”也是一根线,串起了一家四代人的幸福生活。

徐泉丰的爷爷徐元祖在13岁时到慈溪周巷拜师学艺,上世纪30年代,回到历山老街开糖坊,取名万山糖坊,文革期间关闭。80年代改革开放后,父亲徐忠海又接过爷爷衣钵,开起了糖坊。那时因零食少,麦芽糖非常抢手,小孩没零食吃,就拿着米来糖坊换麦芽糖吃。

那时,历山村里有七八家糖坊,都是做麦芽糖而出名,但到了90年代,工业糖浆的出现和零食品种增多,其他几家糖坊都关闭了,只剩下他们一家。

徐泉丰在糖坊长大,从懂事起就给爷爷、父亲打下手,耳濡目染下学会了麦芽糖制作手艺。后来,他放弃了跑运输的工作,回家接了父亲的班,把糖坊改名为徐家糖坊。

微信图片_20210216180532.jpg

诱人的糖丝

在他的经营下,徐家糖坊被评为浙江名特优食品作坊,并被评为余姚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他说,2021年打算开设非遗展示馆和体验区,优化品种和包装,改善口味,在原来基础上推出适合年轻一代的糖果,做低糖健康食品,推出传统习俗的“祭灶果”。作为第四代传承人的儿子徐旭彬,今年将重点发展徐家糖坊的线上业务,把甜蜜传送到更多的家庭。

来源 宁波晚报 记者 张晓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