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人生笔一枝——怀念族叔陈绍祖先生
宁波
宁波 > 凤眼观甬 > 正文

坎坷人生笔一枝——怀念族叔陈绍祖先生

陈绍祖先生字永和,号田舍,我习惯叫他永和叔, 宁海县竹口村人,于2017年丁酉清明节晚八时无疾而终,享年92岁。

永和叔系宁波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他1925年出生于医学世家,祖父世毓学祖传正宗外科,在宁海城内设店。父亲昌钱,先学祖传外科,后拜宁波方仁初医生为师,继学内科,医术名扬远近。母亲亦懂秘方,性格温良,乐善好施,常制祖传丸散为人治病而不受分文。嘱承祖业,永和叔少年时即拜宁波名中医詹仁金为师。时值抗战年代,学医不久,宁波屡遭日寇轰炸,詹先生因忧其责任,嘱他暂避家乡,因而继续求学。中学毕业后,当他打算报考杭州医专之际,可时运窘迫,已迁往临海的杭州医专又遭沦陷,于是暂在小学任教。

坎坷人生笔一枝——怀念族叔陈绍祖先生

永和叔艺术天赋颇好,幼年即与绘画、戏剧、工艺制作等结下了不解之缘。青年时期,他的美术才华已崭露头角,曾准备报考华东美术学院,然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如愿。尔后,他攻读国画大家潘天寿的《中国绘画史》及欧美、苏联的美术理论,研习中国画和西洋画,刻苦自学,锲而不舍,可以说与美术亲近了一生。他是一个多能画家,国画、油画、素描、水彩、水粉、漫画、剪纸、工艺等无所不能。我在儿时即喜爱美术,常到永和叔府上赏画、求教。他的一间“田舍画室”及卧室的四壁挂满了油画和国画,有风景、人物、山水、花鸟,真是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他的国画作品曾多次在宁海县美协和宁波市美协举办的美展中展出,还曾多次赴国外交流展出。后因迫于生活,他开始向民间卖画,于是画风渐趋雅俗共赏的民间艺人路子。因为他的绘画作品遍及全县,故而颇有名望。

坎坷人生笔一枝——怀念族叔陈绍祖先生

记得在1956年我读小学时,永和叔赠我一本他所编著出版的《贴叶子》,原来,他苦心采集了五十余种树叶,然后采取意象手法,利用各类树叶的不同形状,组合、拼贴成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玩具等造型,神态生动,别具一格,具有很强的创造意识和较高的艺术价值。该书的前言和部分作品,博得多家刊物转载介绍,现已编入1993年4月出版的 《宁海县志》。

坎坷人生笔一枝——怀念族叔陈绍祖先生

坎坷人生笔一枝——怀念族叔陈绍祖先生

永和叔在表演艺术方面亦很有才华。他在家乡的业余京剧团里演老生角色,扮相俊秀而端庄,做功规范而洒脱,唱腔高亢而清润,似有谭派风韵。他所表演的《龙凤呈祥》中的乔阁老,《徐策跑城》中的徐策,《打渔杀家》中的萧恩,令人记忆犹新。

坎坷人生笔一枝——怀念族叔陈绍祖先生

永和叔除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方面的成就外,更为突出的还应属于儿童文学。他早在五十年代就曾有诗、画发表于《青年报》、《儿童时代》、《新少年报》、《小朋友》等全国性刊物。1956年发表的诗《准跟大哥一个样》于1963年编入小学语文课本。1976年,该作由北京市崇文区文化系统的二位音乐干部谱曲成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中播放。1956年发表的漫画《这样好不好》,于1981年编入《纪念<小朋友>三百期作品选》。

文革期间由于时局动荡而长期搁笔,直至文艺春风重新吹拂的三中全会之后,才继续创作儿童诗,作品在北京的《中国儿童》、上海的《小朋友》及《幼儿文学》等多种刊物中发表和获奖。1987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等六家单位联合发起的“全国儿歌赛”,他的作品《护林军》力压群芳,独占一万五千余首儿歌之魁,获得了一等奖。该作发表后,于1989年编入1949-1989《宁海县优秀文学作品选》,1991年又由辽宁出版社编入《中国获奖儿歌选》。1990年,由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十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儿歌赛”,他的作品《爷爷叫她牵牛花》获三等奖,发表后由上海音乐出版社汪玲谱曲成歌,在《多来咪》中播放,后又由上海少儿出版社编入《汉语拼音注音读物》中。另一首《母鸡脸啦》也同时入编。他的儿歌《队日》于1999年入编1949-1999《宁海五十年文学作品选》。

坎坷人生笔一枝——怀念族叔陈绍祖先生

1992年是《小朋友》创刊七十周年,少儿出版社为了纪念它而编辑了一部精美豪华型的史料集一一《长长的列车》。该书集中了创刊、办刊的丰富史料,同时还选集了七十年来有代表性的著名作家、诗人和画家的作品,如老舍、冰心、鲁兵、圣野、丰子恺、张乐平等的作品,他的诗歌《队日》也列入其中。《小朋友》编辑部还曾要去他的生活照、简历及签名,将于适当时候给他的新作以专版刊载介绍。此外,永和叔的古典文学功底深厚,擅长吟写格律诗,如:读浩公“至临门口占有感”,敬步原韵:竹口南临浦水滨,人和地利可容身。行观八景心多乐,坐览三山味更津。昂首吟诗非欲富,埋头作画莫愁贫。丹青不觉两鬓白,瞬息虚龄七十春。

大凡高级智慧而遭受了苦难的灵魂,它必定会折射出一种奇异而耀眼的光辉。永和叔天资高迈,可是,他的人生道路却坎坷堪叹:解放前风尘仆仆、屡失良机,深受“烽火连年涕泪多“的战争之苦;解放后在小学任教期间,又因故遭受某权贵的迫害而被错误处理;文革期间亦受到不同程度的政治虐待;五十岁身患重疾而动大手术;在隐居“田舍”期间,节衣缩食,清苦度日,运用自己的“一枝笔”之长勉强维持温饱。然而,他的聰明才智却始终而顽强地在逆境中迸发出来——他在身处乡野、生活条件和创作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竟能数十年如一日地创作了大量的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及美术作品,令人可敬可佩!永和叔的一部人生苦难史和他的光芒熠熠的文艺业绩史,恰好交织成一幅既灰色而又斑斓的画图!

陈承豹

2017年12月

敬撰于甬上砚香斋

(此文第一稿曾刊载文学刊物《早春》2014年秋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