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创作的构思与构图
宁波
宁波 > 文化艺术 > 正文

山水画创作的构思与构图

山水画创作中的构思与构图是相互依存的,两者不能单独成立。

构思和构图的三种情况:

(1),构思和构图同时进行。一般是在对景写生的情况下,在选景与作画的过程中,就进行了大量的意匠加工,使眼前的景物理想化、典型化,以达到情景交融、形神兼备、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境界。

图1,《山羊》(写生稿) 陈承豹

图1,《山羊》(写生稿) 陈承豹

(2),先构图后构思。

在山水画练习中,开始时並没有想到怎样立意,只是把这座山或这棵树当作基本练习来画。但往往画到后来情感逐渐深入,想象的翅膀逐渐展开,从而出现了某种意境。这种情况是在外出写生以后,回到家中重新审视自己的写生资料时,从大量的写生稿中发现有生动的形象以及巧妙的构图,然后在写生稿的基础上反夏加工,完善而成为一幅很出色的山水画创作。

图2,《港湾之晨》图2,《港湾之晨》

图2,《港湾之晨》

上写生 下 创作 陈承豹

图3,《山乡春霭》

图3,《山乡春霭》

上 写生 下 创作 陈承豹

(3),先构思后构图,

构思立意並不是在家里可以空想出来的,而是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出来的,画家在生活积累中,包括在大量参考资料的翻阅中能够产生某种物象可否画成一幅画的思考,这就是构思的初级阶段。而进一步确定选题的过程,就是构思的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主要是环绕主题,发展构思,营造意境。“意境”是画家“自我心境”和“自然物景”的高度统一。我们要紧紧抓住自我心境和自然物景的感应点、动情点,然后进行多次构图,待选定最理想的构图后,再用多种形式把创作主题“包装”起来,如:概括、单纯、装饰、夸张、变形、虚构等手段都能使创作主题成为典型形态。这种“先构思后构图”的情况,主要是适宜于主题性的山水画创作或唯美主义的山水画创作。例如重大题材的山水画创作、诗意画、命题画等。

图3,《南国书城》 陈承豹作

图3,《南国书城》 陈承豹作

(二)山水画构图的形式法则:

“矛盾对立统一”法则是构图的根本法则,掌握、运用好这一法则,是解决构图规律的关键。绘画构图法则又源于客观事物的理。“合情合理”是构图的一个基本原理。画无定法,物有常理。构图学的原理,应该要研究物理——心理——画理这三者关系的学问。

自然界中存在着种种矛盾对立的因素,例如开与合、聚与散、疏与密、收与放、奇与正、强与弱、轻与重、繁与简、藏与露、动与静、虚与实、断与连、节与韵、外张与内敛、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均衡、平正与险绝、整体与局部、变化与统一、有限与无限等等,都是构图中必须要牵涉到的问题,但其中有几个方面是关键性的,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举例如下:

(1),开合

开与合是相互对立的矛盾。只要有矛盾对立因素,画面才会生动。但是,光是矛盾而不统一,光“开”而不“合”,就会因“开”的动势而产生不稳或散乱。开,必须要以合的力量加以制约,才会产生稳定之感。清代蒋骥在《读画纪闻》中说:“山水章法如作文之开合,先从大处定局,开合分明,中间细碎处,点缀而已。若从碎处积成大山,必至失势。”

一开一合,可以成为完整的构图,然而,一幅大的构图亦可有几个开合。古人曾有“分疆三叠两段”之说。所谓“三叠”,即是: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所谓两段,即是:景在下,山在上,中间是云水,相隔成二段。这是一个公式化的构图法,只能参考,不能作为唯一的标准。山水画的开合,还是要以大自然为依椐,不能拘泥陈法。

图4,陆俨少作

图4,陆俨少作

图5,雨后千山铁铸成潘天寿

图5,雨后千山铁铸成潘天寿

(2),虚实

自然界的物象有远有近,有明有暗;天气有阴有晴,有白昼有黑夜;景物有强有弱,有清有浊。因此必然会产生虚实、藏露等变化。山水画里的“虚”、“藏”是为了含蓄,“实”、“露”是为了鲜明。山水画的一个特点是要表现“大”和“多”的感觉,要在斗方小纸中表现万水千山、层峦叠嶂,就必须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以无为有。所以,虚幻和空白是中国画形式美中极其重要的表现方法。例如《雨后千山铁铸成》的云和水,这就是虚幻和空白留给观众想象余地的妙用。又如传统戏剧里以马鞭表示马、以船浆表示船,也是以虚代实、以无为有的表现。

虚实的关系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清代笪重光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图6,《富春山居图》陈承豹

图6,《富春山居图》陈承豹

(3),奇正

自然界是绝对的运动与相对的静止两种状态的对立统一。运动富于变化而有生气,静止表示统一而显安定。例如图6是山峦静而云水动。“奇”是变化,“正”是统一。“奇”就是不平衡,而不平衡就会产生运动与变化。“正”就是在运动变化中求得平衡和稳定。而这种运动、变化、平衡、稳定的辨证规律,就形成了形式美的法则。在创作中求“奇”应该是主导方面。“画贵能极”,极虚极实、极疏极密、极浓极淡、极奇极正等等,都是艺术创作追求的制高点。但“极”

也有限度,即所谓“极限”,超过了极限,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

图7,《峡江行舟图》陆俨少

图7,《峡江行舟图》陆俨少

(4),节韵

节韵是节奏与韵律的合称,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节,即是节奏,节奏是指轻、重、快、慢、强、弱的变化。在山水画中,各种皴法、点染等程式笔法的运用,都离不开节奏规律的作用。例如黄宾虹山水画中的点子,都是三三两两、轻轻重重、虚实强弱的力的表现,犹如音乐中的节拍、鼓点和音响一样。

图8,《漫游玉泉》黄宾虹

图8,《漫游玉泉》黄宾虹

“韵律”就是有规律的抑、扬、顿、挫的变化,使形式富于律动的变化美。节奏是韵律形式的简化,韵律是节奏形式的深化,是情调在节奏中的运用。节奏是视觉快感,韵律是视觉趣味。

节奏与韵律在山水画中的主要作用就是使形式产生趣味,具有抒情的效果,这种抒情效果就叫“气韵生动”。

图9,陈子庄作

图9,陈子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