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笔墨——用墨
宁波
宁波 > 文化艺术 > 正文

中国画的笔墨——用墨

二、用墨:

所谓用墨即是以水调墨后产生不同程度的浓淡枯湿变化,例如“墨分五色”,即:焦、浓、重、淡、清五个色阶以及焦、浓、淡、枯、湿的五种墨色变化,能够产生这五个色阶和五种变化的方法就是水墨中以含墨量或含水量的多少而定。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和掌握用墨的八种技法以及六种墨色效果。

1、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

2、用墨九法:浓、淡、破、泼、积、渍、焦、宿、蘸。

2、用墨九法:浓、淡、破、泼、积、渍、焦、宿、蘸。

▲浓墨法——以大块浓墨画物体,使画面的视觉中心很醒目,很光亮。

吴昌硕

吴昌硕

▲淡墨法——以淡墨为主调,使画面产生一种朦胧感或淡雅感。

陈子庄

陈子庄

陈子庄

陈子庄

▲破墨法——浓破淡,淡破浓,干破湿,湿破干,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以横笔破直笔,以直笔破横笔。破墨法宜在将干未干时进行。

▲泼墨法——以较多量不均匀的墨水,随笔挥泼于宣纸之上,但水份不能太多洒泼于纸,泼墨必须在墨色平中求不平,不平中求平(整体感)。

▲泼墨法——以较多量不均匀的墨水,随笔挥泼于宣纸之上,但水份不能太多洒泼于纸,泼墨必须在墨色平中求不平,不平中求平(整体感)。

▲积墨法——用浓淡不同的水墨层层积染,在墨中求层次,即在第一层墨干后再重复画,甚至可以多次重复,使画面产生层次变化和苍润厚重的感觉。此法在山水画中应用最多,画时笔中含墨不宜多,笔根含少量水份进行勾勒点染。

▲积墨法——用浓淡不同的水墨层层积染,在墨中求层次,即在第一层墨干后再重复画,甚至可以多次重复,使画面产生层次变化和苍润厚重的感觉。此法在山水画中应用最多,画时笔中含墨不宜多,笔根含少量水份进行勾勒点染。

▲渍墨法——所谓“渍墨”,即是有笔痕的染,所以,渍墨必须湿笔淡墨,必须善于用水,要达到苍郁淋漓的效果。(画非渍墨不润)

▲渍墨法——所谓“渍墨”,即是有笔痕的染,所以,渍墨必须湿笔淡墨,必须善于用水,要达到苍郁淋漓的效果。(画非渍墨不润)

▲焦墨法——用枯笔落墨,而笔根仍需有一点水份,做到既枯又润,使墨色漆黑而鲜亮。此法一般不宜多用,只用于小块面积,画面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画非渴笔不苍)。

▲焦墨法——用枯笔落墨,而笔根仍需有一点水份,做到既枯又润,使墨色漆黑而鲜亮。此法一般不宜多用,只用于小块面积,画面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画非渴笔不苍)。

▲宿墨法——用砚台中过夜不净的墨来作画,宿墨不宜配色彩。

▲宿墨法——用砚台中过夜不净的墨来作画,宿墨不宜配色彩。

曾 宓

曾 宓

曾 宓

曾 宓

曾 宓

曾 宓

陈国飞

陈国飞

▲蘸墨法——落笔前在饱含淡墨和清水的笔尖上蘸一点浓墨,笔落纸后能产生水墨交融,色阶丰富的效果。重复画时,要及时洗笔,重新蘸墨。

▲浓墨、淡墨、破墨、泼墨、积墨、渍墨、焦墨、宿墨、蘸墨可以联合应用,使墨色变化多端,使画面丰富多彩。

▲浓墨、淡墨、破墨、泼墨、积墨、渍墨、焦墨、宿墨、蘸墨可以联合应用,使墨色变化多端,使画面丰富多彩。

陈承豹作

陈承豹作

3、六种墨色效果:

▲清——用墨笔路清晰,层层相积,清洁而不浑浊。

蒲作英

蒲作英

童中焘

童中焘

▲润——滋润而不干渴,虽渴亦润。

蒲作英

蒲作英

▲沉——墨要深入纸背,笔要力透纸背。沉则厚,不浮胀,做到淡而能沉厚,浓而不板滞,枯而不浮涩 ,湿而不漫漶 。

吴昌硕

吴昌硕

▲和——墨不仅在局部上好,而且还要服从整体,整体即和谐。

潘天寿

潘天寿

陆俨少

陆俨少

李可染

李可染

▲活——笔与水会,笔与墨会,墨色层次多变,又浑然一体,墨色不死板。

吴茀之

吴茀之

陈子庄

陈子庄

黄 胄

黄 胄

▲光——光即亮,用墨要黑而有光,犹如儿童的眼睛。

齐白石

齐白石

潘天寿

潘天寿

4、用墨必须注意两个基本要点:

▲磨墨要浓,墨质要细。如果用墨汁,要用好的墨汁,如:北京荣宝斋的“一得阁”、“中华墨汁”,上海朵云轩的“曹素功”等。

▲所用的笔与水要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