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话题。这也意味着“三农”工作的重心将全面转向乡村振兴。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这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那么,在“十四五”时期的开局之年,以及未来更长一段的时间,宁波又将在哪些方向上发力,打好乡村振兴这场持久战?日前,凤凰宁波走访了一些涉农保障服务“窗口”部门,来听听他们是如何来当好模范生的——
电力赋能“靓”化乡村振兴
乡村电网改造是乡村基础设施补短板的重要任务,更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有力保障。近年来,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对于农村配网投资已达65个亿、打造了500个供电精品台区,同时,聚焦乡村电网基建设施,供电电压质量、安全隐患等问题,全力做好美丽乡村用电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宁波农村用户平均停电时间已经下降到了1.8个小时。在中电联发布的全国50个主要城市中,平均停电指标排第15位。
此外,宁波供电公司立足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质量,重点选取农业大棚、农副产品加工等项目推动实施电气化改造,增强农业发展动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据悉,在“十三五”期间,已建成31个电气化大棚,28个农村的充电站,同时还在农村大力推行光伏项目,例如海曙区龙观乡李岙的村屋顶光伏电站,使得全村200多户居民每户每年可免费享受600度电,每年售电还可增加村集体收入60余万元。
“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主要还是要围绕乡村振兴和双碳行动,特别是重点要解决乡村地区供电的卡脖子问题,进一步的延伸农村的电力服务触角,积极打造便民服务光明电力驿站,此外,还将全面推进农村电气化的升级,进一步提高农村的清洁用能水平,服务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浙江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国网宁波供电公司营配部主任林仁斌说道。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大有作为
乡村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实体经济的血脉,鄞州银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等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机构在本地农村地区的金融主力军作用,深耕农村领域、深化普惠金融,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鄞州银行自成立以来,持续打造一张网络和一套产品。在一张网络上,以“综合金融不出镇,基础金融不出村”为目标,建立起一条连接城乡、惠及民众的便民金融服务点,为农户提供小额存取款、代缴费和小额贷款业务等服务。同时,鄞州银行还为鄞州、海曙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提供授信15亿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专项融资额度20亿元。
“鄞州银行将立足本土、深耕农村,努力做离农村最近、为农民最亲的金融机构。把数字化转型和大零售转型推进全方位的普惠金融做实做深。同时,重点围绕农民消费升级、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农业产业链升级、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做好金融服务,增强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鄞州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叶凯锋讲道。
此外,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针对乡村振兴也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例如加强信贷资金配套,支持农民自有住房改造,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优化物理网点、自助银行、丰收驿站布局,扩大网点代办政务范围和渠道等。
“每个乡镇街道都设有670多个金融网点,将近2700多个金融便民服务点,农信社承担了整个宁波3/4的农民农户贷款。”浙江省农信联社宁波办事处主任崔全利表示。
释放文旅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带领无数的乡村走向振兴,乡村旅游带来的市场经济,让农村的变化在短时间内超过过去几千年的总和。尤其是2020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乡村旅游仍然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复苏快、效益好。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去年4月至6月,2020宁波乡村旅游季活动成功举办,统筹20余个重点旅游乡镇,推出一系列特色旅游产品、特惠旅游套餐和主题节庆活动,吸引各地游客近4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益4.34亿元,为疫情期间全市文旅产业复苏重振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带动全市乡村旅游经济快速恢复。
“乡村振兴首项是振兴乡村的村民,乡村旅游是一个很好的载体,通过艺术来赋能村民,通过村民来振兴乡村是我们以后发展的方向,主办乡村旅游季,也正是想通过这个乡村旅游季来提升村民的素质,拉动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消费。”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周明力表示。
现如今,宁波的乡村旅游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尤其是随着全域旅游和百城千镇万村景区化的深入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迅猛,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创建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22家,景区村庄928个,其中3A级景区村庄205个,各类休闲旅游基地、养生基地、采摘基地等乡村融合示范基地160余处,等级民宿和叶级客栈122家,全市民宿数量达1709个,总床位数31662张。今天的宁波乡村可谓处处绿水青山、步步如诗如画,是最美的诗和远方。
通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和服务农业的保障体系,推动着乡村振兴。但围绕农业长足发展,宁波通过设置的规模化经营培育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值总量已提升至全省第一,农业的收入显著提升。后续宁波将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线路,以公补农改善农业农村短板。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推进农村的承包权制度等,增加农民获得感提升农民主体地位,切实保障乡村振兴在宁波的高效推进。(沈梦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