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其自然”这个化名代表了拥有大爱的宁波人
宁波
宁波 > 热点资讯 > 正文

“顺其自然”这个化名代表了拥有大爱的宁波人

“顺其自然”,隐姓埋名的爱心使者,如今已经成为爱心宁波的代名词,一座城市的爱心丰碑。1999年以来,在每年11月下旬或12月初“顺其自然”都会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捐款数额从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不等,每次都用不存在的虚拟地址,采用化整为零的方式进行邮寄。至2020年底,累计捐款已达1258万元。

“顺其自然”的信“顺其自然”的信

1999年底,宁波市慈善总会举办了首次“慈善一日捐”活动,活动期间每天都能收到热心市民的捐款。12月6日,曾任宁波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陈海英二十年后仍清楚地记得这个日期。这天,她和同事收到了一封挂号信和一张取款单,信上寥寥几行清秀的字体:“从媒体上看到慈善一日捐,引发了更多的好心人对慈善事业的奉献。我作为群体中的一员,特献上一份微薄的心意,寄人民币伍万元去帮助更需要的人们。拜托!祝善事奉行!”落款是“顺其自然”。

在那时,这是一笔数额不小的匿名捐款。1999年,宁波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还不到1万元,慈善总会收到的企业捐款也就5万元,现在收到了个人名义的5万元捐款,陈海英和她的同事们惊喜的同时都很好奇,“这个‘顺其自然’到底是谁呢?”翻到汇款地址——“江东1号”,而宁波有一条江东北路、一条江东南路,却没有“江东1号”这个地方。  

时隔一年,慈善总会又收到了“顺其自然”的挂号信和汇款单,汇款地址是“鄞县大道8号”,经查又是一个空地址。此后,每年年底,市慈善总会都会收到“顺其自然”的捐款单,而每次的汇款地址门牌号都是虚构的。有时候,“顺其自然”也会调皮地换个“顺顺”、“顺其”、“其然”、“其其”、“然其”的署名,可是从字迹上看,应是同一个人。

“顺其自然”的挂号信和捐款单“顺其自然”的挂号信和捐款单

市慈善总会将这些年来“顺其自然”的挂号信和捐款单都收集在一个文件盒里,封面上用黑色记号笔写着“顺其自然”。2020年11月底,市慈善总会又收到了熟悉字迹的白信封,厚厚一叠汇款单,共105张,其中103张是9999元,1张50元,1张53元,共计103万元,汇款分别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宁波分行以及宁波海曙区邮政大厦营业所寄出。在邮政局实行实名制后,超过1万元的汇单就必须出示身份证,于是“顺其自然”的每一张汇单都不会超过1万元。这已经是“顺其自然”第22次捐款,从1999年至今,累计金额1258万元。  “顺其自然”是谁?宁波市慈善总会曾在报纸上登文,希望能在保密的情况下与“顺其自然”见面,商量下如何使用他(她)的捐款。但等了很久,都没有得到回复。  

2001年12月,慈善总会收到“顺其自然”的15万元捐款和第二封信,信上写着:“坏事不做,好事不说,顺其自然。”收到信,时任宁波市慈善总会会长项秉炎召集相关人员讨论这事,项会长对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说:“我也十分感谢‘顺其自然’。我们应该尊重这个‘好事不说’的意愿,不再去寻找了,让‘顺其自然’成为宁波人献爱心的代名词。”慈善总会不找了,但每年都会在最显眼的地方公布捐款使用情况。“顺其自然”历年来被授予的中华慈善奖、“最美宁波人”等一系列奖杯、奖状,也一直静静地躺在慈善总会的书柜中。  

慈善总会尊重“顺其自然”的意愿,放弃寻找。可是,曾经接受捐款帮助的人,却总想当面说声“谢谢”。高杰大学毕业后拿到第一笔工资,他最想告诉的人不是自己的父母,而是“顺其自然”。因为家境贫寒,高杰不得不放弃读大学的机会时,他收到了一张银行卡。一个署名“顺其自然”的人通过慈善总会,每个月都会往卡里打入一笔助学金。大学毕业后,高杰联系宁波市慈善总会,想当面感谢“顺其自然”。这时他才知道,像他一样在寻找“顺其自然”的人竟有几百个,连宁波市慈善总会也不知道“顺其自然”是谁。高杰只是“顺其自然”资助的两千多名贫困学生之一。  

“顺其自然”给市慈善总会写过4封信,信里都提到了“助学”。“顺其自然”的捐款都被市慈善总会用于助学项目,建学校、添置器材、资助贫困生。2000年12月5日,宁波市慈善总会收到“顺其自然”的20万元捐款,信中提出:“可否为山区建一所学校?”  八个月后,在四明山海拔500多米的报贤小学竖立起一座“仁慈”教学楼。2001年“顺其自然”寄来的15万元,宁波市慈善总会资助给了宁波大学和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100名家庭贫困的大学生。  

2013年“顺其自然”捐赠的75万元,其中50万元被用于援建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瓷龙小学。2017年捐赠的96万元,用于贵州黔西南一处移民安置地青少年社区学校建设项目、吉林延边4个贫困县25所学校电脑设备更新项目。  

“顺其自然”就像宁波市民们的老朋友一样,总会如期而至。二十年来,宁波市慈善总会收到越来越多字迹不同、同样署名“顺其自然”的汇款单;二十年来,在捐赠登记册上,出现了“朱艺”(助医)、“任(迎)光明”、“朱学(助学)”;二十年来,“顺其自然”之后,“我想”“舍舍”“妙音”和“佚名”又不约而至。  

寻找“顺其自然”越来越困难,人们也无法给他(她)塑像,但他(她)却是宁波的一座丰碑。正如市慈善总会会长陈云金所言:“顺其自然是我们宁波慈善和宁波城市的一张名片。在他(她)的影响和带动下,我们宁波出现了一批年年捐、月月捐的爱心群体,也涌现了一批隐名捐款的爱心人士。近几年,每年都有几百个人隐名捐款,历年来隐名捐款达4000多万。尽管他们没有留下姓名,但是他们这份爱心,为我们这个社会提供了满满的正能量。”(来源 文明宁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