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世宁:四十余载追光梦 基础研究创新路
宁波
宁波 > 企业资讯 > 正文

祝世宁:四十余载追光梦 基础研究创新路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祝世宁在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祝世宁在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

一束激光从晶体中穿过可以折射出五颜六色,在这份绚烂的背后却是坚守平凡的一颗初心。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祝世宁正是秉持“把冷门做成热门,在坚守中不断创新”的精神,在介电体超晶格研究这条拓荒路上一干就是四十多年,披荆斩棘、翻山越岭,把微结构科学由无人问津做成国际前沿,获得一系列国际领先的“从0到1”原始创新成果。他是好奇的探索者、执着的攀登者,同时也是辛勤的园丁,履行三种身份、肩负三重使命,体验着守望与拓荒的多重滋味。

2004年,祝世宁在介电体超晶格实验室指导学生做激光实验。

2004年,祝世宁在介电体超晶格实验室指导学生做激光实验。

1949年新中国成立,祝世宁院士在南京出生。科学于他而言,仿佛有着难以言说的魔力,这种魔力从他年幼时便悄然显露出来。“在金陵中学时,和许多小伙伴一起成立了无线电课余活动小组,从最简单的2管半导体收音机装起,做了拆,拆了做,一直做到8管晶体管收音机。” 2007年,他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站在科学巅峰的祝世宁时常感恩过去当农民、做工人和求学的经历,正是这些不同的生活体验,成就了他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甘坐冷板凳的科学精神,演绎出最富色彩的物理人生。

2018年暑假祝世宁出访欧洲

2018年暑假祝世宁出访欧洲

2018年,祝世宁团队在南京江北新区创建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在南京大学及省市两级科技管理部门和江北新区的支持下,南智光电一端连接南大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平台,支撑面向科学前沿,开展国际一流应用基础研究,促进成果转化;另一端连接高新园区,与科技领军企业一同聚焦并攻关重大共性产业技术问题,引进孵化全球顶尖创业团队、产业化项目,促进高端产业聚集。目前已有中红外超晶格激光器、自由空间无人机高速网络、超构材料平面透镜等优秀技术研究成果在南智光电进行转化。同时,南智光电也对南大的基础研究进行支撑,一批优秀的研究生常年在南智光电创新创业,产生多项高质量基础研究成果,有效促进了南大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2019年8月,祝世宁在兰州进行无人机外场实验。

2019年8月,祝世宁在兰州进行无人机外场实验。

在祝世宁眼中,“以介电体超晶格为代表的微结构材料就是座亟待开发的科学宝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探宝者的目光”。更重要的是,他们研发出的介电体超晶格高性能器件解决了高技术发展的实际需求。

2019年11月,祝世宁在介电超晶格实验室指导学生光子芯片实验。

2019年11月,祝世宁在介电超晶格实验室指导学生光子芯片实验。

例如,“墨子”号量子卫星和最近南京大学完成的国际首次无人机量子通信实验中,飞行器携带的纠缠光源中的核心材料就是光学超晶格。

2019年祝世宁给现工院研究生上开学第一课。

2019年祝世宁给现工院研究生上开学第一课。

“基础研究要坚持就要有传承。”祝世宁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近期,他的团队在南智光电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创建“南京光电技术创新中心”的新目标,为实现下一代光电信息技术从核心材料、器件到系统的全产业链自主可控提供高水平研发平台,以实际行动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