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庄桥街道:让慈善扎根农村,让爱心充满民间
宁波
宁波 > 凤眼观甬 > 正文

江北庄桥街道:让慈善扎根农村,让爱心充满民间

庄桥街道位于宁波三江口姚江北岸,在2006年底街道成立了慈善分会。13年来,庄桥街道慈善分会慈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截至2018年底,在善款募集上,共累计募集善款4497万元,其中,募得“慈善一日捐”善款787万元;企业慈善冠名基金1317万元;村级慈善帮扶基金2393万元。在慈善救助上,累计支出救助款3340万元,救助范围涵盖助困、助老、助医、助学、助残等方面,尤其是在农村慈善建设上,21个行政村全部建立村级慈善帮扶基金,5个行政村、社区创建省市区级“慈善村”、“慈善社区”。值得一提的是,江北区现有的3家省级慈善村均在庄桥街道。成绩的背后,是全街道慈善意识的培育和大量工作的点滴积累。如今农村慈善工作“亮丽”的成绩单,也起步于昔日的“蹒跚”。

早在分会成立之初,庄桥街道的善款募救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一是慈善捐款“一头热,一头冷”的情况。来自企业、机关的捐款占捐款额的80%,来自行政村的捐款仅占捐款额的20%,而来自农民个人的捐款几乎为零。二是慈善救助出现企业、机关干部捐,农民救助用的情况。针对这种现状,庄桥街道慈善分会在夯实企业慈善捐赠基础的同时,将慈善发展的方向对准了农村。

建立村级慈善帮扶基金,挖掘农村慈善资源

2008年,江北区慈善总会在全区推出发展农村慈善事业的“百村慈善帮扶基金工程”,引导区内行政村建立自募自用的慈善帮扶基金。庄桥街道借此机会大力发展农村慈善事业。

一是排摸调研,分析村情。根据“百村慈善帮扶基金工程”中“因村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首先对21个行政村的村级经济状况、困难群众数量、村民慈善认识度进行了排摸。

二是分批分档,建立基金。根据排摸结果,庄桥街道慈善分会结合行政村自身意愿,设置了50万元以下,50万元到250万元,250万元以上三个档次。同时,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分三个批次完成了所有行政村的协议签订。至2008年底,庄桥街道21个行政村全部建立村级慈善帮扶基金。

三是自募自用,逐渐增资。坚持谁出资谁受益原则,村级慈善帮扶基金的所有善款全部用于本村困难村民和公益事业。仅2010年,庄桥街道村级慈善帮扶基金救助支出就达150万元,3093人次的困难村民直接感受到帮扶基金带来的好处。这也进一步激发了行政村增加基金额的意愿。以浙江省“第一慈善村”李家村为例,2008年,李家村出资300万元建立帮扶基金,按照6%的增值利率,每年有18万元善款可使用。两年后,在征得村三套班子领导一致认可后,李家村将村级慈善帮扶基金增资为500万元;2012年李家村再一次将基金增资至600万元;2013年至今,李家村将基金额增资为700万元,每年可使用资金达到42万元。

四是建好机构,确保公正。在动员和鼓励各村兴建帮扶基金的同时,庄桥街道意识到,“百村慈善帮扶基金工程”的开展,直接将慈善触角延伸到了最基层的行政村。做得好,不仅能壮大农村慈善力量,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农民慈善意识,可一旦没做好,不仅毁了一项好工程,也容易丢了民心,失去农村这块“慈善处女地”。为此,庄桥街道从组织建设出击,在每个村、社区都建立了慈善联络站,并由各村一把手担任联络站站长,由责任心强、有爱心、有民政工作经验的村干部担任联络站联络员,具体承办募集和救助工作。街道还会定期组织慈善工作例会,对慈善联络员进行培训,以确保基金建立、使用、管理的公平、规范运作。

搭建三大慈善活动平台,营造浓厚慈善氛围

村级慈善帮扶基金在街道的全覆盖,如一夜春风,让曾经“贫瘠”的农村慈善土壤,迸发勃勃生机。在村级慈善帮扶基础上,庄桥街道慈善分会进一步搭建三大慈善活动平台,营造浓厚慈善氛围。

一是构建普惠性的二次医疗救助平台。二次医疗救助政策是庄桥街道在救助上的又一项大胆创新,即村民在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后,医药费自费部分可以由村级慈善帮扶基金增值款报销10%-60%,2013年开始报销比例增到100%。此外,对患有重大疾病的村民,在二次医疗报销之外,还由村慈善资金每年给予3000元补助。这么一来,村民对村级慈善帮扶基金的认识,由相对模糊的“自募自用”上升到了“又一重保障”:只要有这个基金在,村内的重大病患者基本上都能得到救助!

二是搭建企村联合的慈善募救平台。2010年,庄桥街道李家村成立了首家由村和企业联合组建的庄李企村联合慈善分会。明确了在分会内,募捐和救助的对象为村民和企业职工。其特色在于企业依托村,村借助企业,两者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实施救助中,公司和村慈善基金可统一调配,互济互补,更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三是创建“慈善村”活动2010年,庄桥街道李家村首先开展“慈善村”创建试点工作,慈善分会从“村级班子重视、慈善组织健全、认真组织劝募、有效实施救助、村民互爱互助和重视文明建设”六个方面制定了慈善村创建标准,2011年,李家村被江北区慈善总会授予“慈善村”荣誉称号,成为全区乃至全省首家“慈善村”。此后,庄桥街道积极鼓励各行政村、社区开展“慈善村”“慈善社区”创建活动,组织动员有条件有能力的行政村参与“省级慈善村”创建。庄桥街道冯家村和上邵村,因为慈善募救力量强,慈善文化氛围浓,村民慈善参与率高分获第二批、第三批“省级慈善村”荣誉称号。截至目前,江北区现有的三家省级慈善村,均属于庄桥街道。

携手企业推进善款募集,做大做强“慈善蛋糕”

庄桥街道慈善事业从起步到发展,始终得到了爱心企业的大力支持,为促使辖区企业长期参与慈善事业,庄桥街道采取了三方面措施。

是领导重视,亲自走访庄桥街道建立了班子领导联系走访企业制度,对规模以上重点企业由班子领导包干联系。通过走访,向企业宣传慈善冠名基金的建立、使用、管理以及慈善救助程序等内容,使企业家了解慈善,参与慈善,实现从“要我参与慈善”到“我要参与慈善”的转变。

开设绿色通道服务企业困难职工对于参与慈善捐款的企业,在劳动政策宣传、职工技能培训、项目审批、税收优惠等方面实行政策优先传达、服务优先送达。除此之外,街道每年对一定比例的企业困难职工进行救助,让企业感受到自己投入慈善的爱心也惠及到了职工,让职工感受到慈善的温暖,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慈善的热情。

是示范带动,榜样引领庄桥街道十分注重慈善典型的树立,对在慈善事业发展中,涌现出来的爱心企业、个人以及各类先进事迹进行及时报道和宣传。同时,鼓励企业积极申报省、市、区各类慈善先进的表彰。如:浙江慈善奖获奖者企业家陈国云;宁波慈善奖获奖单位宁波远洲大酒店等,这些单位、个人的典型事迹被报道后,激励了更多企业参与慈善。也正是这一笔笔来自企业的善款,为街道的慈善工作奠定了稳固的发展基础。

风正劲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扬鞭。宁波市慈善街道的荣誉对庄桥街道而言,是对过去慈善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今后工作的一种鞭策。街道将一如既往把“扶贫济困,安老扶幼”当成不懈的追求,持续推进农村慈善建设,缩小“慈善”城乡差距,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