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西周:建设现代化智造港湾小城市
宁波
宁波 > 凤眼观甬 > 正文

象山西周:建设现代化智造港湾小城市

一个新时代美丽小城市、一座百亿级工业强镇、一处绿色智造港湾……这是象山县西周镇的真实写照。如今,这个小镇已经成为富美象山的样板区以及展示半岛象山社会主义现代化滨海城市的美丽窗口。

当下,象山西周镇正以打造“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的工业特色型美丽城镇省级样板为目标,擦亮“产城融合”“绿色生态”“文旅交融”三张新名片,为“一体两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智造港湾小城市谱写新的发展篇章。

顶层设计

发力美丽城镇建设

西周作为象山第一工业强镇,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成为了象山民营经济发展的鲜活样本,形成了以汽车配件为龙头,新型建材、食品机械等为支柱,塑料模具、家居用品、电力器具为依托的产业群。2020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经济发展“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

2020年以来,西周镇锚定高质量城市建设方向,科学规划空间布局,深度对接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案,第二轮《西周镇小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通过省级评审,美丽城镇创建方案获评市级优秀。在此基础上,持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有序推进城市绿化美化工程,继续稳步实施儒雅洋片“生态移民”,“向美而生”打造新时代美丽城镇,宜居宜业的产城融合也基本形成。

“要坚持不懈把乡村振兴发展、竹产业竹文化作为发展镇域经济、带动百姓致富的重点来抓。”西周镇相关负责人说,未来5年,该镇还将进一步擦亮“文旅交融”名片,探索“艺术进驻乡村”模式,文化赋能,加速文旅、农旅、村景、产景融合,加快全镇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步伐,持续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全域振兴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产业趋强

绿色智造提速

5月29日上午,宁波生物基可降解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开工仪式在西周镇循环生态工业园举行。该项目总投资约51亿元,分3期建设,全部建成后,将形成以第三代秸秆乳酸为核心标志的年产30万吨乳酸、20万吨聚乳酸、10万吨聚乳酸纤维的生产基地,实现年产值108亿元,利润22亿元,税收14亿元。

工业是西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近20年来,西周的工业总产值持续保持全县的三分之一,牢牢占据全县乡镇工业领军地位。如今,随着智造港城建设的深入推进,西周工业以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为引领,不断迈上新台阶。

6月初,坐落在西周工业园区的宁波威霖住宅设施有限公司与中国联通宁波市分公司签署“5G+未来工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不仅是宁波威霖,在西周规上企业的生产流水线上,精细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已成主流。从产品到工艺,从生产到管理,一个个企业的技术升级,驱动西周工业从传统制造转向智能制造,再向绿色智造提速发力。

通过“智能+”“绿色+”,该镇一批锐意创新的企业占据了多个细分行业高地,涌现出一批富有竞争力的“隐形冠军”“单向冠军”。在宁波市制造业“亩均论英雄”企业排行榜中,西周多家企业位列榜单前50名。

文旅交融

推动乡村振兴

西周镇是象山“竹笋之乡”,拥有16.9万亩山林面积,森林覆盖率达75%。尤其是儒雅洋山区,既享有千年古驿的美誉,又拥有蒙顶山“日月同辉”的天文奇观,近10万亩浩瀚竹林勾勒出了独特的山区休闲旅游风貌。

其中“耕读传家,儒生雅士辈出”的儒雅洋村较为完整地保留29处、5.6万平方米的明清传统建筑,成为西周镇乡村全域旅游发展的核心区。结合这一资源禀赋,该镇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内涵,保护历史文脉,传承非遗经典,累计投入近千万元对该村古建筑群进行保护性修复,千年古驿风华再现。

乡村振兴,文化铸魂。近年来,随着乡贤“雁归”工程的推进,吸引不少文艺界的乡贤回归乡村,大家积极挖掘特色文化,成立工作室、文艺馆、创作基地,以竹为媒,培育古村新业态,通过乡俗文化、乡村旅游赋能,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古村活化利用振兴之路。

目前,西周进一步做精“儒雅山水”风情线景观带,将片区美丽乡村串点成线,打造竹乡非遗饮食文化基地和非遗传习中心,结合竹笋节、竹文化旅游节、番薯烧酒文化节等农事节庆活动,带动全域旅游发展。而顺应“直播带货”“云端购”新业态新模式变革,“西瀛民食”“蒙溪食语”等一批西周品牌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据初步统计,近3年间,单儒雅洋片区就已累计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