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量象山最美海岸线 | 山海沧桑诉说巨变,仙源花岙凤凰涅槃待“新生”
宁波
宁波 > 凤眼观甬 > 正文

丈量象山最美海岸线 | 山海沧桑诉说巨变,仙源花岙凤凰涅槃待“新生”

图片

“高塘仙源”,说的就是花岙岛。从象山城区出发,驱车30多公里,穿越千年渔港石浦,跨过三门口大桥,象山最南端的海岛乡镇——高塘岛乡,就跌入了眼帘。沿着海岛柏油大道一路向南,前面是金高椅旅游码头。

登上渡轮,只见云雾缭绕的海面上,一座“佛头山”若隐若现。“佛头山”坐落在花岙岛,岛上有村,名花岙岛村。

图片

▲刘泽旭/摄

图片

▲刘泽旭/摄

9月初的第一个周末,花岙岛码头边的“岛上人家”迎来了一波“摄友团”。“这40多位摄影发烧友全都是杭州人,据说是来拍摄岛上的日出日落、星空星轨。”老板娘黄洋一见到记者,就自来熟地说开了。“岛上人家”是花岙岛村开办最早的家庭民宿之一,12个房间,这么大的“摄友团”安置不下,还分散到了村里的多家“民宿”。

图片

▲刘泽旭/摄

与“摄友团”来岛采风一样,10多年前,从事导游工作的黄洋第一次踏上花岙岛,就被这里原生态的美景所吸引,还因缘际会嫁到了岛上并安下家,如今的她,在一海之隔的金高椅渡运站上班,工作之余帮着丈夫经营家里的民宿。

在黄洋记忆里,曾经的花岙岛,在原生态中满眼是环境的脏乱差,码头、道路、景区的基础设施都不完善,岛上最具人文特色的张苍水兵营遗址就像随意垒起的几个“烂石堆”,传说中的古樟沙滩被涂泥“吞没”,而石林景区的生意也不景气,浙江沿海最后一座海盐晒制场——花岙盐场则因盐业改制在苦苦支撑……村民们“上山一蓬烟,下海一餐鲜”,都守着个金饭碗“讨饭”吃。

图片

▲花岙岛风光 傅天生/摄

“自然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后续保护和开发裹足不前。”黄洋说,早前留宿游客反馈最多的是,岛上缺少自成体系的旅游项目和产品,缺少中高档精品民宿、宾馆酒店,夜生活夜经济匮乏……“石林景区旺季时游客量很大,但游客转了一圈就走了,留不住人更留不住心。”

图片

▲刘泽旭/摄

图片

▲刘泽旭/摄

也有带着“情怀”来花岙岛常驻的慧眼识珠者,谑称“泥鳅”的刘秋琳是代表之一。2015年她来到花岙岛,对岛上的美丽星空可谓“深情一眼,挚爱万年”。

5年多时间,“泥鳅”及其青创团队陆续在花岙村投入700余万元资金,流转岛民旧屋,建设主题餐厅“花岙渔夫”和帐篷民宿“泥鳅部落”,结合盐场、滩涂,开辟海岛团建亲子游等产品,为花岙岛的家庭自驾游、自由行休闲游开拓了一片“新蓝海”。但乡村旅游投入大、回报慢,早前岛上旅游配套开发不足,岛民理念不开放,这让外乡人刘秋琳的创业之路多了几分艰难。

图片

▲刘泽旭/摄

图片

▲刘泽旭/摄

彼时,作为国家级海洋公园、省级地质公园的花岙岛,多年前就因其独特的海蚀地貌景观“石林”而为世人熟知,无奈“石林”景区独木擎天,一直未能带动整座海岛的长足发展。

花岙岛村党支部书记杨法增介绍,该村共有360余户1082人,常住不足三分之一,且多为老人、妇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海水养殖和赶小海自给自足……

图片

▲郑凯侠/摄

图片

▲郑凯侠/摄

2016年6月,花岙岛生态岛礁建设被列为宁波市“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重点项目——这座偏远海岛,从此奏响了它的“蓝色”发展序曲。

图片

花岙“蓝色海湾”整治项目实际投资超1.5亿元,主要包括岛体整治与修复、生态旅游和文化保护建设、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及其生境保护、海岛监视监测站点建设、海岛生态环境调查等5项内容,涉及沙滩整治与修复、天作塘保护与修复、环岛生态绿道建设、环岛主干道提升改造等15个建设研究项目。

图片

图片

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提升,人工补沙重现美丽沙摊,临海栈道和林中步道串起了海岛生态线……结合亿年石林、万年大佛、千年古樟、百年苍水,高塘岛乡不惜浓墨重彩——重新激活岛上的废旧盐场,花岙盐场被成功确定为“海盐晒制技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使它成为亲子团、研学团、摄友团青睐的自由行“热点”。

图片

图片

同时,通过全面排摸测绘浅海滩涂资源,招商引入“全季开花·让花开在浪花边”国内首个芸苔海岛花园综合体,在岛上创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花开并蒂的农业示范园区。

图片

▲李文学/摄

图片

▲李文学/摄

随着“蓝色海湾”整治修复工程的全面完工,以及浙江省十大海岛公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成功实施,作为省级十大海岛公园之一的花岙岛,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振兴,一个集地质观光、山海休闲、主题游乐、文化体验、特色养生于一体的美丽海岛旅游度假目的地,正在象山半岛南端培育、孕养,日益绽放出夺目的光采。

图片

▲刘泽旭/摄

图片

▲刘泽旭/摄

近3年来,随着花岙岛旅游的多维开发,黄洋夫妻的家庭民宿和刘秋琳团队的“泥鳅部落”获益匪浅;曾经“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花岙村,已有10余户村民改造老屋、悄悄办起了“民宿”,昔日渔村灯火璀璨,“家门口”挂起了亮堂的红灯笼。

图片

▲刘泽旭/摄

图片

▲刘泽旭/摄

凤凰涅槃,期待“新生”!杨法增掰着手指,跟记者说起了花岙岛乡村振兴的一揽子规划:把村里的老石头屋、闲置宅基地统一流转给村集体,然后打包对外招商开发、建设精品民宿,让村民变股东,资产变资本。

说到得意处,他出声笑了起来:“算好一本账,走活一盘棋。希望通过发展海岛旅游、乡村旅游,实现村民共同富裕,集体年收益达到500万元以上……”

(来源:象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