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藏古今 纸上读城 浙江书展展出120种宁波地域文化读本
宁波
宁波 > 文化艺术 > 正文

书藏古今 纸上读城 浙江书展展出120种宁波地域文化读本

城市和人一样,有着完整的生命历史,从胚胎、童年到成熟,一代代人创造了它又离去,这个丰富漫长的过程,全都默默记忆在巨大的城市肌体里。发掘它,整理它,运用它,便足以成为这座城市迈向精神富有的深厚基底。

宁波,历经8000年人类活动史、2500年港口发展史,在今年建城1200年之际,重磅推出了一系列聚焦地域文化的书籍。

第七届浙江书展上,宁波共展出120种地域文化读本,占到宁波参展书籍的一半之多。

纸上读城,让你“遇见”一个全方位的宁波,这无疑是宁波“书香”立城,“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先行中实现文化先行”中交出的新答卷。

一本书,1200年

公元1194年,宋宁宗赵扩即位,改年号为庆元,并将当时称为“明州”的宁波升为庆元府。

庆元府与宋宁宗的年号相同,可见宁波在南宋王朝中的地位之高。

也正是在宁波历史上这段发展黄金期里,宋刻宝庆《四明志》编纂完成,是现存的四明志书中最为古老的版本,为宁波区域保留了较为原始的档案。

你是否好奇南宋时的宁波府治版图多大,街巷阡陌又是如何布局的?在此次浙江书展上,宁波首次公开了影印国家图书馆藏的宋刻本宝庆《四明志》中的16幅地图,并集结成册页文创——《以观四明》,内页用古雅的朱丝栏,宣纸印刷,包括府境图、府治图、郡圃图、罗城图,以及鄞县、昌国、慈溪、定海、奉化、象山六县县境图、县治图。

“很多地图都是首次面向读者亮相,而且它还是汇辑宁波地方文献的巨著《四明文库》出版工程的‘序曲’。”宁波市委宣传部出版和版权处处长谢安良说。宁波将“出版第一辑《四明文库》”列为2021年工作任务,《四明文库》出版工程正式启动。

早在1200年前,明州刺史韩察将州治迁到三江口,并筑造内城,宁波建城始于此。千年来,这里生产了大量的地方文献、传世之作,有的保存至今,有的只残存篇目,还有散佚在海内外的。将它们重新收集整理,汇辑成集,解码宁波文化基因,向世人完整呈现“书藏古今”的丰富文化资源,建立独特的城市文化品牌,便是《四明文库》编纂的初衷。

目前,《四明文库》的首批成果涵盖了30种府志、山水志文献的影印出版,都将在今年底面世。

若说《四明文库》里的宁波宏大而庄重,那么,书展上,《宁波人》《走读宁波》《说宁波话的上海人》《江城印记·宁波帮和武汉近代建筑》这四本首发新书里,宁波的文化性格则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烟火气”。

《走读宁波》以历史节点为经,串联宁波最具影响力的旅游景点为纬,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了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情。而《宁波人》则从性情、格调、市井、声色、品味、世相六部分入手,通过宁波人的日常生活细节构建城市文化史,以“人”带“城”,描绘一幅朦胧、淡雅、耐人寻味的宁波人图景……像这样,宁波推出的120种城市读本,就是以城市历史、风貌等题材为线索的图书集中出版,涵盖历史学术普及、个性化游记、非虚构写作、案例分析等多元视角,“复活”宁波1200年的风情与肌理。

一本书,16年

“我更像是在记录,用五味杂陈的生活输入,用不加修饰的文字输出……”第七届浙江书展上,余姚“菜场女作家”陈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当天是她的第二本新书《世间的小儿女》的读者见面会。

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书中那一个个让人动容的鲜活生命,源自陈慧赖以糊口的余姚梁弄菜市场。

44岁的陈慧出生于江苏如皋,27岁那年,远嫁余姚。再往后的16年间,她每天推着推车,在菜市场流动贩卖小百货。

菜市场就是个显微镜,满是这座城市中最细微的市井人生,以及浸透在他们身上、属于这个地域的特质。有一次,菜市场深处的杂货店里多了一张生面孔——竹躺椅支在柜台边,男人躺在上面,病恹恹地,不怎么说话,阿姐里外忙活。男人和阿姐早年各自成家,婚外两人动了感情,后来男人患了癌,不再顾及街坊眼光,在杂货店走完最后的日子。下葬那天,杂货店前的躺椅空空荡荡,远处炮仗声声,阿姐捂着胸口眼泪咕咕:“一声一声,我心惊肉跳啊……”

在那菜市场闹闹嚷嚷的人堆里,阿姐的话唯独落在了陈慧心里,记录,创作。

翻开陈慧的《世间的小儿女》,人物大多都是这样来的,16年,混菜市场的日子,一笔一划,皆落在了这本书里,热气腾腾。

很多人给《世间的小儿女》贴上了“励志”标签,而于陈慧来说,她自己更“像一朵黑乎乎的香菇一样,端坐在位于小溪边的三间房子里”,拉开键盘,哒哒声填满整个屋子,流出的文字里才开始走出另一个她自己,一本书,16年,是艰辛生活里的一道光,书香最能暖人。

人与城的交集,如果说走马观花似的“景点打卡”是握手寒暄,那么关注细节就是双方真正意义上的拥抱和交流。狄更斯笔下的伦敦、老舍笔下的北京、王安忆笔下的上海,无不流露城市神韵。于一座城市来说,不仅仅需要传统的大历史,也需要《世间的小儿女》这种微观的记忆文学来为城市“立传”,铺陈出城市群像的画卷。这本书中,以细微描摹与城市节拍共振,我们看到的是宁波平凡生意小民身上的坚韧与不屈,立体而生动。

从宁波出版社提供的一项数据来看,他们签约了五六十位像陈慧这样的宁波民间作家,“宁波作家军”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他们的作品交织起城市风味、文物遗迹、宫殿城阙、勾栏瓦肆、人物典故,勾画不同城市的鲜明性格,兼具信息量与可读性。一座城,一个人,一本书,彼此密不可分。

一本书,3小时

书肆,就是书店的古称。

新月半藏,秋风正怡,马衙街畔天一阁博物院南大门前,书肆林立,往来人潮,手持千年前出入宁波的通关文书“明州牒”,穿越大海、船队、东方、旭日东升等布景,仿佛与古代“海上书籍之路”千里迢迢而来的书籍,一同抵达宁波。

步入书肆,你可手捧书卷,细细品读,或听听“古人”诵读的“之乎者也”,还能从历史上走出来的天一阁主人范钦的IP形象,论学一番,活脱脱还原了古代“夜书肆”,一眼即穿越。

“真实的历史遗存上再现、还原那些书香盛事,短短三个多小时,我就感觉真的去经历了唐宋时期繁华的海上书籍之路一般,太有意思了!”一位参加活动的读者这样说道。

第七届浙江书展子活动——“天一阁·月湖 夜书肆”展出的是另一种形式的宁波“城市读本”,以城为书,沉浸式阅读。

城市本身就是一本立体书,关键是需要一个生动的传递出口,可“翻”出来,让读者看。就像宁波历来是中华藏书文化的重地,“书藏古今”,始建于公元1566年的天一阁经籍浩瀚,藏有古籍30万卷,其中珍籍善本8万多卷,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及其馆藏古籍正是读懂宁波悠远厚重书香味的最好读本。

近两年,天一阁博物院也一直在尝试推出类似的沉浸式“宁波读本”,比如,“天一夜读”项目,通过一些具有新意、活力的活动“活化”演绎,让深阁庋藏珍本焕然新生。今年6月份,天一阁博物院南园华光异彩,悠悠琴声,昆曲浪漫绮丽,天一阁馆藏明万历本《牡丹亭还魂记》中的人物从书卷上“走下”,步步生烟,袅袅婷婷。

“一座书香萦绕的城市,本身就是一本大型的‘立体书’,每个人都可以沉浸其中。”宁波市相关负责人这样理解“书香宁波”建设。近年来,宁波已推出一系列的阅读服务和活动,通过营造读书氛围,将全城打造成一个露天的图书馆,读书,便在读城,读书,更能读懂宁波城。

今年“城市萤火虫”换书大会首次亮相浙江书展,顾名思义,就是以书易书。但它交换的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段感悟、一种人生。自2014年起,宁波已举办了十届“城市萤火虫”换书大会,粉丝群体也从最初的千余人扩大至2万余人,累计有10万余爱书人士参与体验。而在宁波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被形象地称为“永不关闭的城市书房”,旨在将城市变成一座大型“露天图书馆”,文化不散,斯文在心,随处可读,人人皆读。(本文照片均为本端记者袁佳颖摄)

来源:浙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