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集市,人潮涌动。11月1日、2日,连续两晚,“蓝湾咸祥,鲜有好货”主题夜市在宁波市鄞州区南商水街举办,吸引了大批民众前来参观游玩。据悉,这是鄞州区举办的“鄞州之夜”系列专场的第一场活动,主题聚焦在鄞东滨海古镇——咸祥。
咸祥位于鄞州之东、象山港之北,倚山滨海,资源丰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宁波市首批非遗生态保护区、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拥有省级非遗名录2项、市级非遗名录3项、区级非遗名录4项,民俗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在展示舞台中央,咸祥镇大友友乐团的大提琴表演《我爱你中国》、嵩江音乐社一群70多岁老渔民带来的《快乐抲渔人》原生态表演、舞蹈《渔家姑娘在海边》等极具咸祥特色的节目轮番上演,妙趣横生,现场欢声笑语,掌声雷动。
浓缩版的渔棉会巡游更是让市民们眼前一亮,年过花甲的老人敲锣打鼓,年轻貌美的女子身着旗袍,正值壮年的男人扯旗抬阁,浩浩荡荡,蔚为壮观……咸祥人把浓缩版的“渔棉会”办到了南商水街,这场大嵩平原的盛会至今有300多年历史,是咸祥百姓为庆祝鱼虾满仓,棉花丰收,感念唐浙东观察史裴肃平乱佑民、杨懿县令围涂筑塘之功而举办的盛会,于2017年列入省“非遗”名录。
特色民俗表演之外,由一个个摊位组成的咸祥集市点亮了整条水街。全国著名印石之一,只产于咸祥羊球休山的大松石“走出深闺”、展示在市民面前;渔船、灰雕、竹刻、木雕、泥塑、画缸、民间刺绣、钳蟹技艺等咸祥当地30多个“非遗”项目同台展示,市集现场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非遗摊位前,今年82岁的潘兆丰手拿刻刀,聚精会神地在竹片上雕刻公鸡。他现场展示的竹刻技艺,吸引不少市民围拢过来好奇观摩。 潘兆丰以前是木匠,1998年开始自学竹刻。老人的作品中有一幅竹刻挂屏《兰亭集序》,曾在宁波市首届农民文化艺术节现代民间艺术品博览会上展出,他还因此获得了“宁波市十大民间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老底子就是这么弹棉花的,没想到还能在这里看到!”来逛夜市的赵女士被朱国和师傅手工弹棉花的架势吸引了。只见一只弓棰不停地敲击着“琴弦”,随着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弦响,“琴弦”在棉花堆中上下翻飞。这样的画面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目光。朱国和做这一行已经有50多年了,是家里的第五代传承人。“弹棉花看起来轻松,其实很考验手艺和耐力,一床棉被要弹好久!”他说。
记者看到,现场还有咸祥特色传统手磨“红钳”蟹酱和村民自己晒的马鲛鱼片、虾皮、紫菜、鲳鱼干等咸祥特有海味售卖,最畅销的是传统手磨“红钳”蟹酱,味道绝美的“老奶奶”葱油饼,无添加纯手工的米馒头、灰汁团、海鸭蛋、等特色美食,“吃货”们大呼过瘾,大家也在游乐中体验到了“好玩、好吃、好看,好买”的咸祥魅力。
朱双红是咸祥南头村人,家里祖祖辈辈都靠海吃海。“这些都是我自己做的,一袋虾干30元,一瓶红头虾25元,味道很好的!”她一边招揽顾客,一边和记者攀谈起来。她年轻时就喜欢自制海产品。五年前,她从朋友圈开始卖货,名气越来越大,现在一个月就能销售四五千元。“我这些商品靠的是街坊朋友口口相传,主要是我们咸祥的海鲜好,产品好,怎么做都是好吃的!”
咸祥镇镇长邬军飞表示,“我们为市民带来了最具咸祥特色和标识的农特产品、文化节目和乡风文明,包括视频中展示的独特风景,我们想通过这个平台展示咸祥红色的革命,蓝色的海湾和绿色的田园,希望让更多市民了解咸祥。”
“高品质生活,离不开文化与消费的共振。创新消费场景和消费模式,让有味道的非遗,点亮市民‘夜生活’。”咸祥镇党委书记王宏标介绍,“我们将借助特色非遗小镇建设东风,继续秉承文化兴推动乡村兴的理念,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推进‘非遗+’ 的模式带动动镇域文旅融合,让镌刻咸祥印记的非遗文化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