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清廉村居 促基层治理—宁海县下畈村:“36条”管住小微权力 助力乡村振兴
宁波
宁波 > 热点资讯 > 正文
站内

创清廉村居 促基层治理—宁海县下畈村:“36条”管住小微权力 助力乡村振兴

沿着潺潺的临溪村道,透过葱郁的老树,美丽和谐的小山村逐渐呈现在眼前。在村中心500年的合欢樟下,老人乘凉,小孩嬉戏,一派“桃花源”的山水田园气质,这里是小微权力“36条”的发源地宁波市宁海县岔路镇下畈村。在这个风景美如画的村庄里,艺术化的小微权力“36条”宣传语已经融入了村庄的角角落落。

创清廉村居 促基层治理—宁海县下畈村:“36条”管住小微权力 助力乡村振兴

眼前的景致,让下畈村党支部书记周方权十分感慨。周方权说,就在十年前下畈村这个偏远的村庄还是个环境脏乱差,治理无序的一个小村庄,那时候村里经济较弱,农民们养鸡养鸭养猪,家禽饲养无序,合欢樟附近到处都是家禽家畜的粪便,有些村道甚至无处落脚。村里治理无序的一大原因是干群互相不了解、不理解,村委会的各项工作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难以开展。

创清廉村居 促基层治理—宁海县下畈村:“36条”管住小微权力 助力乡村振兴

2014年3月,下畈村启动了小微权力清单“36条”试点工作,将涉及集体管理事务的19个事项和17项便民服务举措以权力清单的方式规范起来,村干部手中的权力首次有了明确的“边界”,老百姓也更加放心地配合村里的工作,2014年9月份,下畈村开展了垃圾分类工作。在“36条”的基础上,村委会能为村民带来什么,村民应该怎么做,在“36条”的框架内一目了然,为了全村的集体利益,村民们在垃圾分类上有了更大的动力。宁海县下畈村党支部成员带头,村民们跟上,整村一盘棋,在全村人民的努力下下畈村获评“省生态文化基地”,在“36条”指导下的下畈村模式,让该村的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更加顺利,从环境脏乱差的偏远农村到省级生态文化基地,小微权力“36条”给下畈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创清廉村居 促基层治理—宁海县下畈村:“36条”管住小微权力 助力乡村振兴

“界定了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权力,就是从源头上把农村基层权力关进了‘笼子’。权力关进了‘笼子’,村庄的发展却增添了动力。实行小微权力清单‘36条’后,村里支出完全透明,对村干部廉洁也有了约束。”周方权说,以往在村级事务的支出中,总有村民会质疑村里的资金去向,现在根据小微权力清单“36条”规定,资金要向镇里申请,并且进行公开,老百姓每天可以从村务公开厨窗看到这些资金流向,眼睛看见了心也就安了,村里有工作落实,老百姓就能更配合,干部开展工作也更容易了。除了环境卫生之外,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小微权力清单“36条”助推新农村建设的优势不断凸显。

2018年,宁海县结合乡村振兴、“最多跑一次”改革等中心工作,通过“加减乘除”法,与时俱进打造了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升级版。“36条”升级版比原来更加清晰,更加规范合理,特别是集体资源性资产处置、现金支取(转账支付)、‘三务’公开等几个流程,更加清楚、明白,便于按图操作。

创清廉村居 促基层治理—宁海县下畈村:“36条”管住小微权力 助力乡村振兴

2018年年初,为了整体提升下畈村村容容貌,下畈村召开村三委会商议决定,对原有破旧的公厕进行改造,按旅游公厕的标准建造[g2] ,预计工程费用8万元左右。资金到位后,大伙却发现工程并不能马上开工,因为按原“36条”规定,5-200万元的工程项目必须经过乡镇街道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招标。工程如果投标,加上预算,还有招标文件、工期和税金,总共可能要超出10万元。为此,下畈村党支部书记周方权十分着急。这时镇联村干部告诉周方权,新修订的“36条”把微型工程的限额提高到了10万元,只要村三委会决议公示后就可以施工。当然对工程的监管仍然要按“36条”的流程走,由村监会全程监督,工程所需的材料无论金额大小,都要村三委会干部三人以上到市场比价后才可以购买,并在工程结束后经村三委会审计签字,最终上墙公示无异议后,才可以正式结算。最终旅游公厕在“36条”的框架内顺利建设完成。

推出新36条以后,村庄建设提速了,村干部行为也有了约束,所以老百姓放心,干部也清白。通过推行‘36条’升级版,打造自上而下的监督体系,严格执行‘五险一金’‘三色清单’和酬绩挂钩等配套考核制度,不仅村干部的小微权力得到了有效监督推动了清廉村居建设,下畈村的村容村貌、民俗民风也今非昔比,最终下畈村于2019年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如今“下畈村”正以新时代的“36条”为基础大踏步地走向乡村振兴。

推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