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乡村文化振兴内在活力 宁波有一群“文艺村长”
宁波
宁波 > 凤眼观甬 > 正文

激发乡村文化振兴内在活力 宁波有一群“文艺村长”

甩袖、抬手、开嗓……晚上7时不到,慈溪市浒山街道鸣山社区,戏曲名角施树张准时来到活动室,带大家排练起越剧《碧玉簪》选段。虽说已是社区老面孔,但施树张如今有一个新身份——“文艺村长”,这令他教起戏来格外仔细、负责。“过阵子,我们的节目还要到杭州参加比赛。”施“村长”说。

附海镇东海村“文艺村长”茹建潮

在慈溪,像施树张这样的“文艺村长”有20多位。为破解农村文化人才缺乏、传统“文化下乡”难扎根等“老大难”问题,今年,慈溪大胆创新工作机制,遴选一批有能力、有意愿的文艺志愿者沉到村(社区)担任“文艺村长”。此举不仅让文艺专才得以扎根基层,也激发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活力。

不同于传统的驻村指导员,慈溪采取市选村聘的方式,从各文艺家协会中筛选和遴选优秀文艺骨干形成“文艺村长”人才库,并充分考虑各村实际需求,实现一村一“长”,精准匹配。

“能力够不够,有没有奉献精神,工作思路清不清晰……通过前期走访、座谈,我们对这些专才的情况已有相当了解。在文艺村长选聘过程中,我们的职责就是当好“红娘”、做好参谋, 并帮助协调解决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困难。”慈溪市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

“村长”选出来了,关键还得沉下去。慈溪市规定,每位“文艺村长”每年驻村总时长不少于40天,培训次数不少于30次。“文艺村长”需要通过“传、帮、带”, 把文化的种子“种”到农村。另一方面,慈溪市为“文艺村长”日常驻村提供基础的交通、通讯等经费补贴服务,所在村(社区)则需做好必要的场地和物料保障。

“村长”合不合格,村民说了算。每年,“文艺村长”们都需要接受村、镇两级及市文联的共同打分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优胜劣汰,其中,村(社区)的考核权重最高。“有压力才有动力啊,今年,省市的好几位越剧‘大咖’都来给我们讲过课了,我也尽可能给大家多提供演出和出去交流的机会。”施树张告诉记者。

“文艺村长”试点以来,慈溪共组建特色文艺团队105支,培养农村文艺骨干近百人,52个文艺作品获市级以上奖项,首批“村长”累计下村时长超过2000小时。接下来,慈溪将通过完善试点经验,拓展“文艺村长”队伍规模,争取用三年时间培育百人以上,实现全市主要村(社区)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