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怎么办,双减后学生们怎么学......海曙区的校长名师们今天来了场脑力大风暴!
宁波
宁波 > 凤眼观甬 > 正文
站内

未来学校怎么办,双减后学生们怎么学......海曙区的校长名师们今天来了场脑力大风暴!

WechatIMG367.jpeg

11月24日上午,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教育新时代 赋能向未来”2021年海曙区“月湖之约”教育论坛启幕,来自各个学校的校园长、名优骨干教师、中小学优秀中青年干部等相聚一堂,探讨”双减“背景之下的教学新现象、新课程、新想法、新方向。

作为海曙教育界人士业务交流探讨的年度沙龙,今年的“月湖之约”论坛通过“未来学校”校长分论坛、中小学副校长分论坛、优秀中青年干部分论坛、未来学校名优骨干教师论坛和园长分论坛五个分论坛展开,历时三天,重点聚焦“未来学校”建设途径、“双减”政策下教育发展纵深思考、幼儿园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等主题,交流观点、分享智慧。

如何建立破“墙”思维、如何走好改革路径、如何以学为中心构建“未来学校”新样态......首日,“月湖之约”以“未来学校”校长分论坛拉开帷幕,来自海曙区9所学校、幼儿园的校园长结合校园建设经验、成果与大量鲜活案例进行阐述,既有理论深度,又十分接地气。

“如何以项目化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撬动跨学科综合性学习,进而破解‘双减’背景下学教方式变革的痛点与难点,是构建以学为中心的‘未来学校’学校新样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海曙区广济中心小学校长黄铁成聚焦减负提质大环境下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多年教学经验,介绍了该校强化项目化学习可视化探索的思考和实践。

宁波市东恩中学校长王剑平分享了对树立破“墙”思维的思考,他认为,智能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教育的内涵,传统的学校适应于“墙”中办学,存在封闭性、同质化、单向度、低效率等缺陷,“没有围墙的学校并非遥不可及,应当充分利用好数字化工具,打破城乡差异固化、优质生源封锁、优质师资阻隔、课程资源封闭等多方面的壁垒,‘未来学校’应该是共享、共建、共赢的学校。”

宁波市第二幼儿园教育集团园长王晓璐作《赋能聚势向未来,共筑童年之美好》报告,在思想、行为、环境三大识别体系的基础上,提出赋能儿童、赋能教师、赋能家长、赋能园区,通过赋能共铸相向之力。

教书育人需要与时俱进,“月湖之约”为广大海曙教育人搭建了思想聚焦和沟通共享的平台。“今天这些有深度、有广度、有内涵的分享给了我们不少启迪,工作方向也更为明确,激发出了更多的思考,论坛中分享的实践经验与成果也成为大家参考学习的样本。”参与论坛的老师们纷纷表示,这场“头脑风暴”让他们受益匪浅。

“希望借助‘月湖之约’这一经典教研训品牌,提炼和分享优秀经验,碰撞出更多优质的思想和实践行动,帮助海曙教育人不断突破思维格局,强化自我创新意识,助力海曙区教育发展之路走得更稳更踏实。”海曙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竺佳 通讯员 励彤 池瑞辉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