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助力“双减”在行动丨宁波 :“双进”助力“双减” 为课后服务插上科技的翅膀
宁波
宁波 > 教育 > 正文

科普助力“双减”在行动丨宁波 :“双进”助力“双减” 为课后服务插上科技的翅膀

“双减”政策实施之后,中小学生该往何处去?全省各级科协积极作为、主动担当,一方面组织科技馆、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各类科普场所,科学谋划,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另一方面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走出实验室,主动走进校园送科普,在青少年心中自幼种下科学的种子。本号特开辟“科普助力‘双减’在行动”专栏,实时辑录各地活动亮点和动态,敬请关注和赐稿。

为推动“双减”落地落实,加快构建良好教育生态,宁波市横向拓展纵向延伸,大力推进课后服务课程建设,市科协、市教育局联合印发《关于“双进”助力“双减”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五大目标促成科、教深度融合

“双减”全面落地之后,宁波市义务段学校“1+X”课后服务呈现出勃勃生机,1小时的基础托管每个学校都能轻松提供,但1小时的“X”拓展课程却面临了考验,非学科类的校本拓展课程的开发需要时间、教师需要专业培训,“X”拓展课是否吸引学生、是否满足家长需求一时之间成了学生能否在校内“学足”“学好”的试金石。

宁波市对标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的要求,充分发挥敢为人先的精神,部门和协会深度融合,合力推进社会资源助力课后服务模式。市科协和市教育局发挥组织优势和枢纽作用,将梳理一批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资源,打造一批社会化科技教育精品课程,组建一支“科技教育志愿者”队伍,通过政府服务采购的方式为义务段学校提供课后服务,搭建一批科技类志趣聚集的青少年成长通道,探索以兴趣特长为导向的一贯制培养模式,升级一批青少年科技活动展示平台,加强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

学生走进院所实验室

三项任务畅通校内外合作渠道

一是推动社会化科技教育课程走进学校。邀请国家级科学家为孩子们启蒙科学思想,每年开展不少于100场科学家报告,惠及青少年3万以上,覆盖全市城区、农村、山区等学校,其中农村和山区学校不少于20%;牵线发动市级以上学(协)会的专家资源同学校合作,打造50个以上优质的科学素养系列课程,促进不少于100对“校会合作”,为义务段学校提供长期的辅助教学,丰富“双减”后的课后服务。

二是鼓励青少年走进科技教育实践基地。每个科普教育基地提供1个以上精品研学课程和10个以上课外拓展课程,每年组织至少100个科普教育基地为青少年开展至少1000场基地研学活动,惠及1万名以上青少年;启动“科技燃梦”科技型企业开放日活动,组织青少年走进企业科研及生产一线,为心怀科技梦想的青少年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每年组织发动50场以上“高校(科研机构)开放日”活动。

三是优化“N+”活动内容,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升级“科技新苗培养计划”,将科技新苗的培养对象由高中段学生向初中段、小学段延伸;拓展家庭亲子科教形式,支持社会科普力量组建“线上科学俱乐部”“家庭实验室联盟”等线上平台;着力打造科学嘉年华品牌,持续掀起科学风潮;全市各中小学配备足够的专职科学课程教师和兼职科技辅导员,市科协负责教师培训。

科技活动进校园

四大保障添彩“双减”课后服务

宁波市科协和市教育局建立联席例会制度,统一领导、协调推进“双进”助力“双减”;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科技教育经费的多元投入保障机制,使全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投入总量与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实际需求相适应;加强考核监督,建立激励机制,教育部门将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列入中小学校发展性评价的重要内容;营造良好氛围,加强典型引导,为课后服务插上“科技”的翅膀。

实施意见分三年推进,2022年底,完成社会化科技教育课程和科技教育实践基地资源整合梳理,开展试点和各平台搭建工作;2023年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完成目标任务50%以上;2024年底,各项工作全面铺开,基本完成全部目标任务,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