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做手工的”到“乡间艺术家” 浙江葛家村用艺术实现“共富”
宁波
宁波 > 凤眼观甬 > 正文

从“做手工的”到“乡间艺术家” 浙江葛家村用艺术实现“共富”

刚刚过去的七夕节,浙江宁海县葛家村造木坊负责人章优丽很忙碌。刨花灯、刨花玫瑰……由她制作,这些象征爱情元素的木制手工作品吸引了不少游客体验、购买。

章优丽是葛家村的本地村民,今年在外从事美容技师行业的她回到了家乡,“村里有艺术振兴乡村的发展前景,我回乡后跟着导师叶肖男学习木艺文创技艺,把一间闲置房改成了造木坊。”

在葛家村,像章优丽这样的返乡青年创业的例子很多,也有不少本地村民利用自己做面点、扫帚、布艺等手工技术,开始文创经营,打造热卖的文创产品。

葛家村,在3年之前,还只是浙江一个普通的乡村:年轻人纷纷外出闯荡,老年人留在村子里,缺乏生机和活力。2019年,宁海县启动实施了“艺术振兴乡村”行动,葛家村作为主要试点村。在大佳何镇引荐下,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及其团队来到葛家村,带领指导村级组织和村民开展艺术振兴乡村工作,推动艺术设计与农村生产生活需求、乡村治理机制创新和产业振兴高度融合,成了远近闻名的艺术村、“网红村”。“艺术赋能乡村,村民振兴乡村。老百姓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主体,葛家村村民们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收入的增加,他的自信和自我价值认知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丛志强告诉记者。

“粉小仙手工艺馆”原是一家早餐店,袁小仙原本认为自己跟艺术根本不搭边,也不会做什么艺术品。丛志强教授团队驻村后,发现她厨艺不错,就鼓励她用面团捏出不同造型。袁小仙尝试着用不同的蔬菜汁和出了不同颜色的面,并做出了许多精致的造型。后来,丛志强又拿出从村里搜集来的旧布料,让她试着做布艺玩偶,袁小仙又交出了高分的作业。袁小仙的丈夫葛国青看到后,也跟着袁小仙一起走上了艺术道路。在粉小仙手工艺馆里,随处可见的竹制桌椅、竹艺台灯、竹杯等都是出自葛国青之手。据统计,2018年,袁小仙开早餐店年收入只有4万元;2019年,粉小仙手工艺馆收入10万元;2020年,粉小仙手工艺馆收入15万元;2021年上半年收入10万元。

最近,宁海县在全县范围内征集“乡间艺术家”的作品进行评比,并将首次授予这些民间艺术创作者官方认证的“艺术家”称号,从而带动更多人、更多村用艺术实现“共富”。未来,这些民间手工创作者将多一个官方的身份:乡间艺术家。

来源:天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