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天一阁”!江北这里藏着一座不为人知的古藏书楼
宁波
宁波 > 凤眼观甬 > 正文
站内

堪比“天一阁”!江北这里藏着一座不为人知的古藏书楼

地处慈城小北门的抱珠山

是慈城的风水宝地之一

很少有人知道在抱珠山脚下

曾经有一座可堪比天一阁的私家藏书楼

——抱珠楼

01

被岁月封存的藏书楼

慈城冯氏抱珠楼,又名抱珠山房

位于慈城五马桥北侧始平路口

因北依抱珠山而得名

是清道光年间浙东著名的藏书楼

为冯骥才高祖的从弟冯本怀所创办

据考证,抱珠楼极盛时藏书曾达数万卷

图片

斗转星移

冯氏后人逐步外迁

抱珠楼里的藏书在解放前

由冯氏后人悉数捐给了西泠印社

闲置的抱珠楼

终究在漫漫岁月里沦为了民居

昔日的“书香楼”渐渐被遗忘

图片

图片

图片抱珠楼旧照

现今留存的抱珠楼旧建筑共三进

由门屋、前厅和后楼组成

采用传统院落式布局

各进之间由连廊相接,整体呈“日”字

由于年久失修

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毁损

为什么说抱珠楼堪比天一阁?

2007年浙江图书馆在其举办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把慈城抱珠楼和宁波天一阁,湖州嘉业堂放在一起,作为浙江省还存世的十四座著名藏书楼,向与会代表隆重介绍。专家认为,除却“天一阁”和“五桂楼”,抱珠楼应该属于宁波现今保存完整的第三处藏书楼,颇能代表宁波的文化底蕴。

02

重拾“书香”记忆

随着慈城古县城开发和保护工作推进

2019年7月,修缮抱珠楼被提上了日程

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推动下

抱珠楼图书馆设计方案

得到了冯骥才先生的认可

抱珠楼图书馆建设项目也于2020年5月开工

目前,修缮和硬装工作已全部完成

一睹“重获新生”的抱珠楼风采

图片

新修建的抱珠楼图书馆

占地面积约4270平方米

除了修缮原有的2座木构建筑外

又新建了4座新木构风格的建筑

表达了与时代接轨

推陈出新的发展思维

图片

图片

“重生”后的抱珠楼原建筑

被赋予全新的历史使命

让参观者重拾“书香”旧忆

图片

图片

图片

整座抱珠楼最引人注目的

就是被合围在一众老建筑中的

穹顶木构建筑——四面亭

银灰色穹顶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犹如一颗璀璨珍珠

透露着“河蚌含珠”的美好寓意

图片

图片

图片

03

传统工艺与现代手法的“碰撞”

值得一提的是

设计师在抱珠楼的修缮和重建中

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手法完美融合

可谓挖空心思,又别出心裁

图片

图片

螺旋藻井的轴侧分解图

四面亭内部的藻井结构

改良了拼接工艺

以现代木构设计手法

表达了对浙东地区传统藻井的致意和传承

图片

图片

此外,四面亭四周的所有排门

均可打开用于采光和通风

其设计灵感来源于传统蛛丝排门

怀揣着一颗崇敬的心

漫步在抱珠楼的亭台楼阁间

你会发现走心的细节尽显于

一砖一瓦的搭建

一草一木的布置之间

图片

图片

四面亭西侧的亭子,采用了构件精美的如意斗拱。

图片

图片

书库前池塘边的休憩凉亭,采用宋代风格设计。

其精妙绝伦的设计和工艺

是对饱经沧桑的抱珠楼的一种隔空致敬

图片

图片

图片

宁波人素有藏书传统,旧时慈城不少人家都有藏书,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孕育出像“天一阁”这样举世闻名的藏书楼。

如今,抱珠楼重获新生,以崭新的姿态再出发,这不仅唤醒了老宁波人共同的“书香”记忆,也将为“书香宁波”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打造一张文化发展的金名片。

目前,抱珠楼内部软装工程

正在有序推进中

一起期待百年前的文化盛景再现吧!

来源;江北发布

推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