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文化馆“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服务职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宁波市文化馆将依托新媒体平台,全新打造“掌上学才艺”栏目。
从2022年1月5日起,我们将陆续推出声乐、器乐、表演、戏曲曲艺、书法、美术、摄影、舞蹈等8类公益课程。一部手机就是一个“掌上文化馆”,让您在轻松舒缓的氛围下,足不出户享受丰富的文化大餐。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首饰以其精巧秀气的做工,成为很多爱美人士穿搭必备小配件。在大众传统认知中,首饰大多由贵重金属、珠宝等原材料加工而成;佩戴首饰,则象征着一定的身份、地位和财富。
当现代设计遇上首饰,又会擦出怎样的创意火花?当代首饰,以其不同的展现方式,给人以不一样的体验和惊喜。
当代首饰 区别传统首饰“装饰品”的实物概念,当代首饰更像是承载作者艺术观念的一种载体。艺术家们应用非常规材料和廉价平凡的材料创作出结合人体的艺术装置,主张以观念取代形式要素,强调首饰的实验性和观念性,使设计者个人的艺术观念在设计中起到主导作用,以此表达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方式。
这些当代首饰,它可能取材于杯子上抠下来的一个把手,可能是一根报废的汽车尾气管,也可能是一张与自己真人大小为等比尺寸的照片……当它承载了当代首饰艺术家们的艺术观,也就被赋予了不一样的生命。
从本期开始,【掌上学才艺】系列课程,让我们在杨琳教授的引领下,走近当代首饰,认识当代首饰。
杨琳,1970年6月出生。199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染织专业文学学士,201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首饰专业艺术硕士。现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副教授。任职教学岗位20余年,多篇关于当代首饰的论文发表于《新美术》等专业刊物。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在当代首饰设计中,更偏重于创作过程中对理念或情感的表达。打破传统创作方式,将外在的首饰与个体内里的精神共生。
这节课,杨教授将继续为我们讲述本杰明·利涅尔、杰芳·阿斯特法克、刘骁、戴维·比兰德四位艺术家的创作故事。
本杰明·利涅尔
将生活中常用的物品运用到艺术创作当中,ta就是英国杰出的首饰艺术家——本杰明·利涅尔。他创作的《幸福家庭》系列完全借用工业化产品的形态,但却在试图说明他对于社会问题的一种艺术化关注方式,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节约不必要的开支,多多关注身心健康,珍惜那些短暂易逝的时光。
一件创口贴形态的戒指,提醒着人们健康和漂亮一样重要。这是专门为那些占有欲,但又无法在医学上进行治疗的人提供温情短暂的人性治疗。
一次性火柴做的戒指,他向我们宣称那些值得纪念的快乐时刻不超过9分38秒,应该珍惜我们当下的拥有。
锡箔药片状的戒指,表达了对人们过度消费的关注,提醒大家理性消费。
杰芳·阿斯特法克
杰芳·阿斯特法克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学霸艺术家。她主要的研究十分抽象,主要利用哲学、文学理论等思维模式,以我们熟悉的物件为现成物来作为首饰创作的材料,给人们带来脑洞大开的感觉。
《善意的谎言——女巫》这件作品事实上是一条项链。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可追溯到史前时期,爱用奇特的方式装饰自己。
《好的和不好的》图像就摆在你眼前,至于好与不好需要你自己来评判。
刘骁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首饰教研室主任刘骁老师。善于将微不足道、转瞬即逝的材料做成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米石》是一件胸针作品,通过研究史前时代石器的视觉现象以及与仪式感相关的视觉形式试图展现人原本的朴素而生动的精神需求的能力。
这张照片获得了2012年西班牙国际当代首饰奖,这场照片为刘骁老师在接受全场的大奖皇冠授予仪式。
戴维·比兰德擅长抹去昂贵材质本身的价值,用真金白银加工成无比朴素的产品效果。其中《瓦楞纸》系列,用瓦楞纸卷一卷,订书针固定的首饰,事实上全都是用18k黄金做成的。
当代首饰艺术家借用首饰物件进行信息的传递,让人们对艺术家的创意心领神会,充分体现出创作者的人文关怀。首饰成为艺术家介入社会的一个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