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劳模是怎样炼成的? 12年写下4000多张工作便签
宁波
宁波 > 凤眼观甬 > 正文

电网劳模是怎样炼成的? 12年写下4000多张工作便签

劳模到底是怎样炼成的?用张霁明的话说,就是日复一日的坚守,是滴水石穿的坚韧。五一劳动节,记者走进他的工作室,寻找答案。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是一名从助听器上成长起来的劳模。幼年时,因一次医疗事故造成双耳失聪,从此他的生活再也没有离开过助听器。但他却用钢铁般的意志,从一个普通的检修工成长为行业首席专家。

“没完成的工作,加班都要补回来"

他每天写工作便签,坚持了12年

图片

走进张霁明的办公室,他的桌上放着一个蓝色文件夹,文件夹里装着一张张A4大小的工作便签,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天的工作事项。

“潘火变电所26日通电投产,现场复验;全市第一条5G+光伏;新一代系统通道开通;永能公司第二调度办公场所建设……”打开4月25日的工作便签,张霁明列了4大项,足足15条工作内容。记者注意到,便签上还标记着星号,每条事项上都有“✓ ”或“✗”的标记。

2001年,张霁明大学毕业后,进入电力系统,今年刚好是第21个年头。

对待工作,他总是一丝不苟。鄞州电网上千个精密复杂自动化设备的设备参数、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他闭着眼睛都能对答如流。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智能变电站、配电DTU终端的成千上万条设备数据,每一台设备厚厚的技术说明书,他都熟记于心。

每当电网故障,他都能快速判断出故障部位、故障原因,及时提出故障处理办法。而这些,依赖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修炼”。

“每天要处理的工作很多,有时候难免会疏漏。每天出门时我就会在心里梳理一天的工作,到单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当天的工作罗列下来,根据主次做好标记。每天下班前再做好查漏补缺,没完成的工作,加班都要补回来。”张霁明说道。

张霁明给自己制定了“铁的纪律”,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在工作中强化“闭环”意识。他不光每日有工作便签,还有周计划、月度计划等,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

“做我们这行,不进则退,不创新必退”

工作21年,他从未在21点前下班

图片

国网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保安队长张庆重来公司上班有13年了,以前他并不知道张霁明是谁,但他却知道,他是整个办公大楼里,下班最晚的那个人。

“我刚来的时候,每天都看到11楼有一间办公室的灯亮着,还以为是谁忘记关了,每次去看,都看到他一个人在加班。后来我知道了,原来亮灯的办公室是1117,就是张霁明的办公室。”

张庆重说,他每天加班到晚上九十点是常事,甚至有时候经常到凌晨。“实在晚了,我会上楼提醒他一句,他总是笑着说,处理完手头的事就回去了。”

说起加班的事,张霁明却不以为然,这似乎就是他分内的事。“做我们这一行,竞争太激烈了,不进则退,不创新必退!”

他直言,工作21年来,基本上没有一个工作日是在21点前下班的。“工作日,我基本上都是在单位的食堂吃晚餐的。我的生活里从来只有单休,每周六我都会回办公室,梳理一周的工作,查漏补缺。”

图片

“这是我花了三个晚上学的,现在总算弄明白了!”张霁明办公室里放着一份厚厚的资料,是关于《含高比例分布电源接入的全自动FA技术研究与示范》。

张霁明解释说, 以前,一条供电线路如果出现故障,这条线路上所有的用户都要受牵连停电,而馈线自动化(简称“FA”)就是在线路出现故障的时候,自动把故障点给隔离起来,再从别的线路上把电供过来,这样停电用户就会大大减少。

现在,鄞州电网已经实现从“小时级”到“秒级”再到现在的“毫秒级”的升级,这背后的“最强大脑”就是——张霁明。

但这些荣光背后,却是一场长达一年多的“鏖战”。那段时间,张霁明几乎天天加班到深夜,甚至忙到凌晨一两点回家。正是凭着这股韧劲,短短一年时间,鄞州配电自动化系统成功接入460条线路,1473个开关站,完成了128个全自动FA环投运,刷新全网的建设速度。

工作21年,张霁明见证了配电自动化系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他很庆幸能全程参与其中。

去年五一期间,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首席专家张霁明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被授予2021年度“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去年11月,荣获浙江省道德模范。

“希望我退休的那天,能真正见证配电自动化系统全覆盖,建成世界一流的配电网,守护万家灯火。”张霁明说。(凤凰网宁波 沈梦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