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浙江日报》第3版整版刊发《闪亮“浙”五年·迎接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特别报道·宁波篇 宁波:奋力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我们一起来看详细报道↓
闪亮“浙”五年·迎接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特别报道·宁波篇
宁波:奋力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
东海潮起,四明风来。
打造“重要窗口”,推进共同富裕,唱好“双城记”,宁波使命在肩,责任在身;当好“重要窗口”模范生,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宁波担起窗口之责,展现窗口担当。
宁波东部新城发展日新月异(资料照片)。宁波市委宣传部供图
打开这扇窗,聆听开放先声。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国际格局深刻演变,进一步扩大开放是解法,更是担当。五年来,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突破10亿吨,13年位居全球第一;首次跻身全球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十强;全国第6座“外贸万亿之城”;获批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成功举办两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在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下,新一代宁波“赶海人”,以“一带一路”建设统领新一轮对外开放,向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前沿迈进。
透过这扇窗,感受硬核力量。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断裂风险加剧。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宁波,制造业深度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一环不畅,则一链停摆。面对挑战,宁波挑大梁、负重担,维护国家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五年来,宁波加速产业提质升级——拥有63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位列全国第一;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居全国城市第3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甬江实验室等一大批高能级平台先后落地;获得国家级科技奖26项……
位于东钱湖畔的宁波院士中心。 鄞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推开这扇窗,洞见数智未来。利用数字经济的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宁波实施智能化改造计划,加速壮大新智造企业群体。近五年,宁波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施8580个智能化(自动化)改造项目,“点线面”智能制造被工信部评为八大推广应用模式之一;建设“5G+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31个;supOS列入全国十五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上云企业突破8万家。
以系统重塑的决心,宁波借数字化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五年间,城市大脑启动运营;“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基层治理体系迭代升级;“新材云创”“浙里甬e保”等一批重大场景应用上线运行;基本建成“无证件(证明)办事之城”“掌上办事之市”;高分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以“数治”为桨,宁波改革进入深水区,一座现代化的“数治”之城呼之欲出。
触摸这扇窗,感受“红色根脉”在这里传承。宁波是一片革命的热土,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近年来,宁波全面贯彻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深入推进锋领港城建设;打造横坎头村、张人亚党章学堂等近400个市县红色示范基地;线上线下建成200个初心学堂。以抓党建带全局,宁波为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村民说事”等创新做法在全国推广。
吉利汽车杭州湾制造基地。资料图
勇立潮头建新功。推进“六大变革”,打造“六个之都”。当前,宁波正奋力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力争经过五年努力,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共同富裕美好生活惠及全民,综合竞争力、创新驱动力、文化软实力、环境舒适度、人民富裕度、城市美誉度全面提升。
以“宁波之为”擦亮“浙江之窗”、彰显“中国之治”,鼓风扬帆,宁波踏浪而行。
东方大港连刷新纪录
港城宁波,向东是海。一座东方大港,汇集近300条集装箱航线,让宁波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生生不息。平均每一秒钟,就有一只集装箱在此进出。近日,宁波舟山港的最新生产快报出炉,2022年5月集装箱吞吐量超330万标准箱,同比增幅超过16%,创下了单月历史新高。
港口“硬核”力量,不负殷切嘱托。近年来,在全球疫情影响下,宁波舟山港持续攻坚克难,多措并举保供,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畅通开放大门,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定海神针”。挖掘海铁联运、水水中转等业务优势,为更多内陆腹地开辟高效、经济的出海大通道;积极协调国际大型班轮公司,增加挂靠航线运力,提高出口舱位的供给力度;发挥“易港通”平台有效资源的整合优势,防疫期间为集卡司机快速精准发放绿色通行证,确保港口公路集疏运体系畅通无阻。
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船来货往。汤健凯/摄
数字赋能强港之路。当前,以梅山港区为“智慧码头”建设先行地,宁波舟山港的数字之旅继续突破。一套低成本、可复制的改造样本,为国内外传统码头的智能化改造带来全新的变革。
五年之变,大港向“强”。2017年,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年货物吞吐量超10亿吨的港口,而后连年蝉联桂冠,连年刷新世界纪录。2021年,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首次超过12亿吨,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大港”;年集装箱吞吐量首次跨越3000万标准箱的大关,在打造“世界一流强港”之路上树起新的里程碑;荣获中国质量奖,为浙江实现了该奖项“零”的突破……港口“优等生”逆势突围,屡屡交出高分答卷。
红色山村永远是“旺季”
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里,浙东四明山的抗日根据地旧址群,如今一年吸引超百万人次的游客来访。
青山鸟语,溪水潺潺,无论是学习党史,还是呼吸自然山林空气,这里都是一个好去处。“这处旧址群2006年正式对外开放,只是当时客流量不大。”讲解员李玲说。
五年前,横坎头村重新“打量”家门口的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第一件事就是对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进行全面修缮。景区内电杆线路全部入地,全电化景区让游客参观游览更加便捷,旧址群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村庄也摇身一变成为省3A级景区村庄。
横坎头村。资料图
去年刚刚建成的高端田园综合体项目“希望的田野”是横坎头村红色旅游产业的延伸,项目负责人柳双林说:“游客在这里吃红果,听红色故事,体验红色年代剧本杀,感受田园美学生活,一站式微度假火了。今年‘五一’客流同比增长了60%。”投运1年来,这里仅承接研学、培训、会议人员就达3万多人次,收入超200万元,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今年2月28日,横坎头村又添一座“新地标”——投资1.5亿元的浙东红村旅游综合体项目开工。该项目对标5A级景区,将引进AR、VR等技术,扩容红色展馆,大幅提升景区的旅游承载和服务能力,成为四明山区打造年游客量超千万人次休闲旅游目的地的重要支撑。
对今天的横坎头村来说,早已没有淡旺季之分,只要出行条件允许,这里永远是“旺季”。去年,该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37.7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44258元。
(来源:宁波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