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窑烧制,柴、火、窑、人缺一不可,这种古老的烧瓷方式,成功烧制一窑陶瓷器难度相当的高,此外,对于柴的用量、火候的把控也是非常有考究的,一窑陶瓷器无论是否成功烧制,要烧掉上吨的马尾松木,用时也非常之长,对于火候的把控,没有个几年烧制经验的老师傅是万万不能随便接下柴窑烧制这个工程的。
超高难度的烧制,超高的烧制要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一整窑的烧制失败,也因如此,柴窑的成功率很低,这也致使整个陶艺界都苦柴窑烧制的高成本,低成功率已久。在1963年前的日本也是这样的,工业革命的爆发,带来了“电气时代”,人们开始尝试通过电气来控制陶瓷器的烧制火候,但是都铩羽而归,一直到1963年,第三代云乐斋藤云乐通过自己苦心的研究,终于用电气窑成功烧制成功烧制出陶瓷器成品,直接推动了日本陶艺界的巨大变革。
斋藤云乐的成功并不是偶尔,这之中蕴含着众多的必然。对陶瓷艺术的炙热,制陶技术的登峰造极,心无旁骛的潜心研究,从小熏陶的家庭氛围以及自身对烧制陶瓷器极强的学习天赋种种的一切因素,都聚集到了斋藤云乐自身,才造就了电气窑的成功,造就了日本陶艺界的进步。
与其说,是斋藤云乐造就了电气窑,倒不如说,斋藤云乐与电气窑是相互成就。电气窑的高温恒温,极大的减少了烧制成本,也提升了制瓷的成功率,1300度的高温优势,成就了云乐窑的独特釉色,独创青抹陶釉和红抹陶釉工艺,造就了云乐窑独步日本陶艺界的超然地位。正是这样的相互成就,才有了举世闻名的云乐窑,才有了连日本皇室都喜爱和收藏的云乐陶瓷器。
而作为相互成就的一方,斋藤云乐继承了日本艺术家淡泊名利的品质,面对政府两次“人间国宝”的嘉奖,他心依然没有动容。拒绝了的荣誉的同时,也将业界的一些繁琐杂事一同拒绝了,一颗心,只完完整整的扑在云乐窑上,扑在陶瓷艺术上。
陶艺的巅峰是什么样呢?没有人知道。斋藤云乐用自己近百年的一生,完完全全的书写了一本一位陶艺家在陶瓷艺术上的追求实录,可能陶艺的巅峰我们猜不透,达不到,但是一位陶艺家追求艺术巅峰的精神,我们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