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的时间长了 亲子关系更融洽” | 宁波“双减”一周年
宁波
宁波 > 社会热点 > 正文

“陪伴的时间长了 亲子关系更融洽” | 宁波“双减”一周年

国家“双减”政策落地实施,深刻影响着校园内外、千家万户。

去年,宁波发布义务教育阶段“双减”实施方案,全市各中小学随后作出诸多有益探索:从作业改革到培训减压、从课后服务到暑期托管“升级”……“双减”实施后,家长的教育理念有没有发生转变?

图片

在近期本地媒体的一个随机问卷调查中,610位受访义务教育段家长中,57.05%的人表示“相较‘双减’前,陪伴孩子的时间更长了”,选择“亲子关系较‘双减’前更好”的占比达47.38%。相对应的是,“双减”之后,家长组织参与孩子学习、成长的时间更多,活动也更加丰富。

数据:超五成受访家长表示 陪伴孩子的时间更长了

610名受访者中,小学低段和高段家长各占四成,其余是初中段家长。让人惊喜的是,不管小学还是初中,均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陪伴孩子的时间更长了”,将近一半的家长说“亲子关系更好了”。

家长陪伴孩子做什么呢?调查显示,学习、娱乐两不误。

平时家长会辅导孩子学习,周末组织家庭活动,打卡博物馆和网红景点等。在暑假,家长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查漏补缺、完成暑假作业,送孩子去参加艺体类培训、给孩子报名夏令营、或者带孩子回老家住上一段时间,也是家长丰富孩子暑期生活的主要方式。

相较于“双减”前,家长参与孩子学习的程度明显提高,这种“参与”体现在辅导作业、指导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及家校沟通中。这两个选项在学习有关的问题中排在前列,“报培训班”排在了末尾。

在教育理念上,51.97%的受访者更认同孩子“行为习惯、性格养成、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性,这是伴随一生的财富”;21.15%的家长认为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激发培养其探索欲和行动力,孩子的人生要由他自己定义”。相较于另外两个有关学习的选项,73.12%的家长认同“长期主义”,也就是家庭教育更应关注孩子的未来。

当然,最让家长挠头的还是“孩子学习”,包括如何培养孩子学习习惯、怎样提升学习成绩等,其次是孩子成长中的困惑,比如亲子沟通、青春期心理等。

图片

变化:家长回归家庭教育应有位置

对于“双减”前后的变化,今年秋季读五年级的颢颢深有感触。2020年,还没放暑假,颢颢妈就制定了七八月份暑期课程表,两个月时间安排了将近40天课程。今年暑期,颢颢去了夏令营、参加了研学旅行……当然,颢颢妈妈也制定了学习计划,其中包括两人每天一起读一篇小散文,一起讨论。

陪伴成了这个暑期的高频词。不管是陪着玩还是陪着学,无论是鸡飞狗跳还是母慈子孝,更多的相处时间,更多元的亲子互动,“双减”让家长回归到家庭教育应有的位置。

今年秋季就要读初中的刘秭希,暑假和爸爸一起回了趟辽宁老家,下农田干活、土灶上烧菜、喂羊……纯朴自然的乡下生活,让刘秭希非常快乐。

刘秭希的妈妈姜帆说,放手并不意味着“放任”,不报补习班也不意味着不学习,她认为,与其追着孩子成绩时悲时喜,不如教会孩子学习的能力。

“学习不应该只发生在课堂和学校,学习是每个人终其一生的生活方式。”姜帆并非不注重知识性的学习和学业成绩,而是相比之下更加在意内在素养的培育和家风建设,这让她少了焦虑,多了淡然。

解惑:这些问题专家这么建议

“双减”之后当孩子有更多时间回归家庭后,家长们也迫切想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有些家长存在焦虑与困惑。

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宁波市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中心主任杨娜认为,家庭教育中的“管”与“不管”,很难有绝对标准。“不管”其实是提醒家长不要“过度”。比如,家长不需要过度关注孩子的“分数”“排名”,不需要过度承担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也不需要过度干涉孩子的个人空间。管,就是要“管”好孩子的“生活习惯”。

对于过度焦虑的家长,鄞州区教育局德育与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书记张跃娟建议,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学习与时俱进的家庭教育知识,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完整接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优点和不足,同时加强有效的家校沟通。

如果孩子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家长想单纯用上培训补习班或增加课外作业的办法来提高学习成绩,往往效果不会理想,反而浪费时间,容易使孩子产生拖拉、抗拒的心理。

对于“自觉性差的孩子以‘双减’为由,抵制家长的督促,不肯做家长布置的课外作业”的问题,在杨娜看来,要关注理由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对症下药地来引导孩子。

来源:宁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