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5户住宅、28户非住宅,提前3天实现征收签约清零!太不容易了!”这两天,鄞州区东胜街道轨道交通7号线征迁项目提前完成签约的好消息广为传播。
10月21日晚12时是项目征收签约的最后时点。就在19日晚7时许,最后一位被征收户在征收合同上签下名字。在位于惊驾路58弄的征收办内,现场工作人员情不自禁地起身鼓掌,奔走相告。
掌声背后,有对被征收户由衷的祝福;有不负市委市政府重托、获得全市首例重大征收项目提前100%签约成果的喜悦;更有对60余位一线征收干部近两个月来日以继夜、不折不挠艰苦付出的自我褒奖。
老百姓的利益得到充分尊重
“我住在王家新村,家里房子的墙裂了。马路上一有重型车经过,墙就晃,我心里很慌的。”被征收户胡萌芽阿姨说。胡阿姨是这次地块征收的积极支持者,同时也是带头签约的住户之一。
胡阿姨介绍,王家新村小区有约40年历史,虽然地段不错,但随着城市发展,居住功能上的不足也越来越明显。“每到台风天或下大雨,必定积水,居民进出很不方便。而且部分居民随着年龄增长,爬楼也是个问题。”她说,这次征收,政府的补偿政策很好,可以帮助大家改善居住条件。
东胜街道轨道交通7号线征迁项目位于中心城区,东至宁徐路、南至徐家河及惇叙里(万科江东府)、西至曙光北路、北至惊驾路。从地图上看,被征收房屋以沿惊驾路南的住宅楼为主。
“我们从征收户的切身利益出发,在综合各种因素后,核定出房屋征收价。”宁波市住房保障和房屋征收管理中心相关人士说。
胡阿姨给记者粗略算了笔账:房子按旧城改造征收政策征收,如果选择货币安置,最多可以拿评估价25%的补助奖励。在法定签约时间完成签约搬迁,还能再获评估价10%奖励,“算下来,住宅每平方米均价超过4万元,老房子换好房子不再难。”
记者了解到,心急的胡阿姨已经提前买到了心仪的二手房:常青藤小区的十楼电梯房。“房子有100多平方米,周边生活配套很好的,快的话今年就能住进去。”她喜气洋洋地说。
阳光征收 一把尺子量到底
征收难,难在各项政策必须要公开透明,尤其在涉及补偿方案方面,要一把尺子量到底。
走进征收现场办,不大的门厅墙面贴满了征收信息、相关政策、安置房信息等。但要说信息最全、最快,也是被征收户们最关心的,还是24小时在线的“宁波市房屋征收信息公开系统”。
“这个系统,我每天都要刷上好几次。”胡阿姨打开手机,现场演示。只见她熟练地找到网址,选择“鄞州”按钮,找到征收项目名称,点击后马上跳出了征收签约实时进度。“总户数723户,已签723户,货币化率48.3%。”怕记者看不清,她点着屏幕读了出来。
胡阿姨说,项目征收签约期是8月29日到10月21日,如果期间签约率不到80%,按规定征收就要终止。“所以我特别关心进度,到项目第24天,签约率破80%,我悬着的心才算放下。”她表示,为了带动签约进度,她主动承担起志愿者角色,与一线征收干部一起为居民讲政策,算收益账。
“宁波市房屋征收信息公开系统”晾晒的还有大家最为关心的“怎么补”“补多少”问题。凭借身份证号,被征收户还能查询到左邻右舍的房屋评估价和最终补偿情况。
80多岁老党员曹德宝老先生,时常委托工作人员查看签约信息。“在选择货币还是安置房方面,我有点犹豫,所以想参考下别人的方案。”曹老最终选择了一套90平方米的安置房。
现场征收干部介绍,被征收的每一套房子,基本情况以及评估价都会上网公示,签约后补偿协议同步上网不可更改。曹老和众多被征收户在查询信息同时,也充当了阳光征收监督者角色。“公开透明的流程,彻底打消了部分被征收户获取额外利益的预期。”该人员说。
“嗑瓜子”精神 一磕到底
一个老社区里,有一代人的记忆,几代人的故事。短时间要完成近700户居民的动迁,必定会面临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让征收干部预料不到的第一个困难,竟是政策传播难。“个别别有用心的被征收户,在得知启动征收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开始发表误导性言论。”东胜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应乾坤回忆,一开始,征收干部宣讲征收政策、补偿方案,居民拒绝了解。受断章取义言论影响,很多居民不支持房屋评估,导致征收一度推进受阻。
是什么让征收干部最终克服了一道道难关,在征收签约上大获全胜?东胜街道党工委书记何翔归纳出一种叫“嗑瓜子”的工作精神。“备上一包瓜子,边嗑边聊家常,放下身姿能与居民说得上话,容易打开他们的心结;其次,坚定必胜信念,为了重大项目成功落地死磕到底。”
如何死磕?何翔举例,为了应对舆论误导,线上,他们组建了两个微信群,随时随地解答居民疑惑、讲解政策;线下,通过组织集中座谈、小范围谈心、上门沟通等方式,与居民面对面,不厌其烦帮助群众算清“未来账”。
应乾坤清楚记得,为了打开68岁独居居民周大姐的“心门”,征收工作人员上门不下20次:“从拒不开门,到后来只开一条门缝,再到允许我们进门,愿意交流,每一步都十分艰难。”应乾坤说,社区人员构成复杂,家庭情况各不相同,利益诉求也不相同,只有深入了解,对症下药,才是真正为居民着想。
他告诉记者,这位周大姐,一边有90多岁高龄住院的老父亲要照看,一边再要应对搬迁,她感觉力不从心。征收干部了解到这一实际情况后,开着私家车,带周大姐看安置房地块,推荐合适房源。“原本她选择的是110平方米安置房,但考虑她的实际情况,我们向她推荐套型较小的100平方米安置房,获得了她的认可。”
应乾坤说,征收干部既有钢铁般的意志坚守政策底线,一碗水端平,又能换位思考,切实解决被征收户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选择最佳补偿方案。这样的故事,在征收签约的40余个日日夜夜里,几乎每天都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