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 这件事,宁波这户人家争着做
宁波
宁波 > 凤眼观甬 > 正文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 这件事,宁波这户人家争着做

图片

周末,一家四口骑上心爱的单车,穿梭在城市的街巷,这样的画面幸福且温馨。不过,卓再娟一家人的周末骑行却有点儿不同寻常。

他们一会儿停下来举着手机拍照片,一会儿又东张西望讨论一番,最后会低着头在手机上捣鼓一番。

有人说他们形迹可疑,有人盯着他们怕他们干什么坏事。不过,懂行的人知道,他们这是在管城事,就像是给城市“望闻问切”的老中医。

卓再娟一家是百万宁波家庭中普通的一户,他们又都是十万城管义工中出色的一员:母亲卓再娟,市城管义工协会第19区域(鄞州印象城周边区域)“民间路长”服务队队长,市级城管义工之星;儿子唐卓浩,鄞州区东湖小学学生,“10后”小歪,累计志愿服务时长85.38小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唐卓浩用手机拍摄城市设施问题和不文明行为报并送至市智慧城管中心

全家总动员

他是年龄最小的“民间路长”

2020年9月,卓再娟注册成为第二批城管义工“民间路长”。此后,她一心踏上了“爱城市·管城事”的志愿服务之路。她组织好友、亲戚、老街坊成立鄞州印象城周边“民间路长”服务队,专门开展扶单车、护市容、铲广告、做宣传、劝占道、解矛盾、查问题、提方案等志愿服务。再后来,卓再娟动员老公、女儿、儿子都加入了义工队伍,每周至少一次的服务,他们一家几乎没有落下过。

图片

卓再娟一家参加“民间路长”管城事志愿服务

图片

义工们展示她们服务过程中捡拾到的烟蒂

唐卓浩在学习之余,会跟母亲卓再娟一起上街服务。他还默默用心研究母亲拿回家的《“民间路长”管城事志愿服务指引》,对于市政设施类、园林绿化类、环境卫生类、公共秩序类等常见的问题,他能很快看出来、准确说出来、熟练传上去。2022年5月,唐卓浩被市城管义工协会破格聘请为“民间路长”,注册编号CGYG090595,是目前我市年龄最小、同年龄段志愿服务时长最长的城管义工。

“城管义工队伍里,能做到全家总动员并不多。他们一家,是城市管理领域志愿服务做得最专业的。”市城管义工协会工作人员介绍,2年来,卓再娟一家已经报了500多处城市设施病害、问题,一部手机让他们一家联通了市智慧城管平台。他们擦过的公共设施、扶正的单车、捡起的烟蒂、铲除的小广告,更是不计其数。

图片

卓再娟清除公共设施张贴的小广告

图片

卓再娟丈夫铲除地面上的污渍

“有一次服务,浩浩用手在捡拾垃圾,手指被玻璃划破,流了很多血。”卓再娟回忆,儿子很勇敢,直到缝完针都没有哭。这几年做义工,儿子也学会了奉献,长大了很多。在卓再娟眼中,儿子唐卓浩是一名出色的志愿者,今年还选上了班里的中队长,在校园里继续热心为同学服务。

图片

唐卓浩(左四)和同学们为高温下坚守岗位的户外工作者送清凉

图片

冬煮姜茶、夏送凉茶

他动员身边同学一起送温暖

“我和妈妈一个晚上煮了30多碗银耳羹,家里的冰箱都快满出来啦。”2022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唐卓浩一家挑灯煮羹,“银耳羹是送给环卫工人的,叔叔阿姨很辛苦,我还邀请了同学和我一起送清凉。”7月20日,位于长寿南路1号的聚豪亿一号饭堂专门腾出半天营业时间,给周边的户外工作者休息、吃冷饮。

唐卓浩和同学在家长们的带领下,把一碗碗用心煮制的冰镇银耳羹端给环卫工人。用唐卓浩的话说,他们既感受到了高温下的“热度”和“辛苦”,又送出了“清凉”和“心意”,成就感满满。

图片

图片

唐卓浩跟随卓再娟将煮制的木耳羹赠送给高温下的户外劳动者

位于长寿东路的一处“爱心茶亭”,由社会众筹,可以全天候向户外劳动者提供茶水的设备。今年夏天,由于安装茶亭的沿街店面装修,茶亭设备被暂时拆下来堆放在角落。细心的唐卓浩在服务过程中发现,茶亭有点脏,还有生活垃圾。一家人打来清水、拿来抹布擦洗。事后,他们要来了店家的电话,隔三差五去清洁,盯着店家及时复原安装。

图片

图片

唐卓浩擦洗“爱心茶亭”

从2020年冬天开始,卓再娟和家人一起响应市城管义工协会“认捐一杯茶·爱满文明城”的倡议,不仅捐款捐物,还动员义工队的队友们,冬煮姜茶、夏送凉茶,把爱心和温暖传递给为这座城市默默付出的户外劳动者。

“儿子、女儿学会了煮姜茶、绿豆汤、煮银耳羹。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自立能力,又能体验户外工作者的艰辛,对他们的成长很有意义。”卓再娟说。

图片

图片

图片

唐卓浩多次将姜茶、凉茶等送给给户外劳动者

在宁波这座全国文明典范城市里,像卓再娟这样的家庭一定还有很多。文明,需要“小手拉大手”,更需要“大手拉小手”,有时长辈们的言传身教、润物无声,能够成为传承文明最好的榜样。他们,就像文明协奏曲中跳动的音符,让文明在传承中更具生命力。

来源:宁波市综合行政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