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专家讲“中国匠人的海丝之路”,展现宁波“多维”魅力
宁波
宁波 > 社会热点 > 正文

听专家讲“中国匠人的海丝之路”,展现宁波“多维”魅力

11月19日,2022海丝之路文化和旅游博览会重要活动之一的“中国匠人的海丝之路”暨第一季《宁波风物志》上线首发及第二季《宁波风物志》启动仪式在宁波博物馆举行。知名纪录片导演萧寒和著名历史文化学者、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进行线上线下主旨讲述,两位文化名人关注如何挖掘好海丝素材,讲述好匠人故事,并聚焦大历史背景下的中国匠人敬业、精益、专注精神在当代的继承与创新。

海丝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以及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海上丝路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中国境内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有广州、泉州、宁波三个主港和其他支线港组成。

听专家讲“中国匠人的海丝之路”,展现宁波“多维”魅力

导演萧寒介绍,在拍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期间,摄制组发现故宫的很多藏品和文物都和海丝之路相关,涉及面很广,主要集中在一些器具和文化产品,比如陶瓷、书画、图书、玉器、金银器、钟表、家具等等,这些文物来源有贡使和外国传教士的礼品、也有宫廷采购定购、仿造的舶来之作等。它们恰恰集中反映了明、清两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与互动。贸易的频繁促进了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其中一些还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其他国家的宫廷,融入王朝政治和宫廷日常生活,甚至对他国宫廷艺术产生影响。

“除了物还有人”,导演萧寒说到,“拍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中国顶级的匠人,都是默默无闻藏在背后。比如文物修复师,他们身怀绝技、妙手回春的,默默地固守‘冷宫’一隅,日复一日地打理着价值连城的‘国宝’。钟表匠、青铜匠、摹画工、木器工、漆器工……他们一代一代薪火相传,他们其实也是故宫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不光是修文物,也修了浮躁的人心,修了我们的欲望,还有我们的价值标准,从这点上说,现代中国更需要工匠精神。”

听专家讲“中国匠人的海丝之路”,展现宁波“多维”魅力

钱文忠教授在演讲中首先梳理了“海丝”的背景。他认为,“中国的匠人精神比较注重的就是传承,技艺都需要传承。其次是创新。匠人精神应该是传统和现代、继承和创新的结合体。海丝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之路,还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传播之路,是工匠造物文化发展的集中脉络。现在,我们都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把海丝文化和工匠精神具象到现在的经济贸易、制造业、文化输出上。”

听专家讲“中国匠人的海丝之路”,展现宁波“多维”魅力

主旨演讲后,与会嘉宾和主创团队共同见证了微纪录片《宁波风物志》第一季上线首发并观看第一集《透骨之鲜》及第二季启动仪式。由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品,鄞州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中共余姚市委宣传部、象山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象山县旅游发展中心、中共奉化区委宣传部、中共江北区委宣传部联合出品的《宁波风物志》微纪录片第一季,经执导过《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系列纪录片的陈晓卿导演带领国内头部美食纪录片团队历时7个月打造,采用的是更受年轻受众喜欢、易于新媒体平台传播的5-8分钟短视频形式,分为透骨之鲜、姚江米道、湖光山色、灵魂调味四个主题进行播放,将于11月19日-22日,在小红书、B站“宁波风物志”平台上线播出。

(凤凰网宁波 诸瑗瑗 通讯员 张蔚蓝)